从事农业一年多,聊聊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历程

农门食客妹子认真想了想还是动笔写了这篇文章,聊聊农产品从舌头到枝头的整个过程,似乎最重要的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因为信息不对称,内行的价值才得以凸显。今天农门食客妹子带小伙伴们来领略一下真正新鲜农产品的平凡之美是如何铸就的,错过了可不要后悔哦。

农业搭上互联网这趟高铁,驶向什么样的未来并不明朗。从风投资本的角度考虑,选择农村电商创业,那基本上是等于找死;从网络营销角度考虑,农产品相较于工业产品,做电商的难度更大,所以建议尽量不要去做,如果一定要做建议不要一下子迈大步子搞规模,要用谨慎的方式去推进,做好用户的口碑营销。为什么不看好农业+互联网呢?聊完下面的这些BUG,小伙伴们就会知道一份新鲜安全的农产品是来之不易的。从事农业一年多,聊聊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历程

传统的农产品流通包括农户种植、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要注意的是批发商、零售商之间不只是一个环节,有可能是多个环节,流通的环节冗长无法保证农产品新鲜和追根溯源。农业+互联网的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方式,种植仍然是流通环节的开始,但从开始种植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把信息传达到可能的目标客户,消费者可以清晰地获悉农产品的种植过程,待农产品丰收时进行采摘、分拣、包装,然后通过快递或者其他的物流方式送到小伙伴的手上,打开包装看到外观完美的食物,吃起来味蕾很满足的食物,是不是心情顿时就美美哒。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骨感的,为了做到超出客户预期的用户体验,上面提到的互联网+农业的环节一个都不能少,每一步的都是扎扎实实的投入和付出,减少了投入带来的结果是品质无法保证。下面农门食客妹子将用所见所闻的实例来跟小伙伴们聊一聊具体的过程。

从事农业一年多,聊聊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历程

在采摘和分拣的环节,同样会面临许多问题。由于农产品生鲜损耗大及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农产品的果形刚成型但未成熟就会被采摘下来,经过一系列的着色、催熟工序,然后华丽地到了零售的环节,最典型的有芒果、橙子、猕猴桃等。分拣环节最困难的是农业的条件实在是太艰苦,基本上找不到人愿意干这辛苦活,前两周在北京周边,桃子熟了,一天一百元招人采摘和分拣桃子都找不到人。

包装和物流的环节是为了将新鲜安全的农产品用最短的时效,保留农产品在树上的味道且外观完好无损地送到客户手上,然而这个环节面临的BUG也有很多。举个栗子:宾川的红提包装和物流,农门食客测试了六次以上的包装和物流才确保发到北京市近乎完美的,然而今年的暴雨使得这些测试都打水漂了。要特别提及一个问题,为了延长农产品的储存时长,有些农产品在原产地就已经是被处理过了,最典型的是荔枝,有兴趣的小伙伴自己脑补吧



从事农业一年多,聊聊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历程

最后一个环节是等待客户收到农产品后的反馈,确定是否要售后。如果有坏果子,基本上就是要处理售后了。要减少售后的概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上面提到的四个环节都做的很扎实,不用通过偷工减料节省成本,通过这种方式节省的成本基本上在售后环节会成倍的让你再投入进去的,而且最关键的是会影响用户口碑,前面做的所有的事情全都会化为泡影,所以节省成本也要有方法和创新的

写了这么多行业的内幕,应该会有人会不高兴的,但平常百姓民以食为天是最为平凡不过的,这平凡之美是有很多人在默默的付出的。如果那些真正在创造平凡之美的人的努力可以得到市场的认可,获得市场的高回报,才有更大的可能促进这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小伙伴们的餐桌安全才会更有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