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80后第一书记的“驻村瘾”

在担任水城县阿戛镇电光村第一书记前,苏维是六盘水市质监局办公室主任,今年,是他任村“第一书记”的第三年。

苏维:80后第一书记的“驻村瘾”

苏维查看贫困户王富的养蜂情况。(图片源自:六盘水日报)

“要先让村民有获得感!”

来到电光村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家底”,走访调查,建档立卡,分析原因再找对策。“贫困的最大的问题是留不住人,这里剩下的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勤快的年轻人都到煤矿或城里打工去了。”

电光村致贫困的第一原因就是“不通路”,于是苏维一边向六盘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汇报寻求支持,一边向水城县交通局申请修建公路项目。并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动员村民自愿让出土地。

在苏维驻村的3年时间里,在电光村实施道路建设项目11个,现已建成里程数有20公里,正在建设中的里程数有20公里,提前实现了组组通。通路的同时也通了水,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接通了自来水,寨子里接入了光纤,手机有了4G信号。

在走访中,苏维发现苗族群众有养牛的传统,发展养牛项目前,他一边学习一边写可行性报告,挨家挨户去征求老百姓养牛的意见。没有资金,他就帮申请贫困户办理“特惠贷”,每户5万元贷款入股合作社;没有技术,他请六盘水市管专家到现场指导,带贫困户到外地考察学习养牛项目;不会管理,他请村委委员或退休老党员担任合作社法人,由村民投票选出管理人员。

2016年12月,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模式,高中村集中养殖、统一管理、自主经营的合作社正式成立。“现在我们成立了1个总社和2个分社,已有102户贫困户主动申请加入。”

看得见的效益,让村民对发展产业充满热情。

苏维:80后第一书记的“驻村瘾”

苏维发放蔬菜种子。(图片源自:六盘水日报)

“有激情和底气,才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未来!”

“驻村首先要尊重民意,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到自己的“驻村经验”,苏维笑说,其实就是要让村民见证自己的改变过程,有激情和底气,才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未来。

在担任第一书记的3年中,电光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平坦宽阔的路修进了苗寨,干干净净的串户路联起各家各户,村民家里再也看不到人畜混居的现象,帮扶企业给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村里喝酒打牌的陋习减少了,学着种草、种乌洋芋、养牛、养蜂、养鸡技术的村民多了……正是这些生活细节的改变,才让电光村的村民逐渐感受到什么是“获得感”。

提到获得感,苏维还说起了一个小故事。

这,也是贵州在脱贫攻坚战中,每一位驻村干部共同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