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房子會越來越便宜,還是會越來越貴?

以後房子會越來越便宜,還是會越來越貴?

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斷向縱深推進,有關房價的話題也越來越多元化。過去是一個“漲”字,所有話題都在圍繞如何漲、漲多少而展開。現在,也開始談跌字了。只是,未來的房價到底是跌還是漲,很多人也開始起來越糾結,紛紛發問,未來的房子會越來越便宜還是越來越貴呢?

以後房子會越來越便宜,還是會越來越貴?

對這樣的問題,筆者的觀點是,從絕對數來看,未來的房子,肯定是越來越貴。但是,從相對數來看,就很難說了,就得看房價上漲與是否跟得上通貨膨脹的步伐。如果跟得上,就是上漲。反之,就是相對降低,是變便宜了。

先來看一組數據,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到現在,按照廣義貨幣計算方式,發行量已經超過了100萬億。那麼,如此規模的貨幣發出來後,為什麼通貨膨脹率只有2%左右,而沒有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呢?

首先,大量資金進入到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開發企業,變成了鋼筋混凝土,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建設,變成了鐵路、公路、樓房、花園等。而這一切,資金週轉效率都是相當低的。因此,從資金的運行效率來看,貨幣的發行量很難轉化成通貨膨脹率。如果用於實體經濟,可能產能過剩和通貨膨脹率情況都十分嚴重。

以後房子會越來越便宜,還是會越來越貴?

其二,貨幣的水分較多。這裡所說的水分,主要是派生存款和貸款規模太大,如企業向銀行獲得一筆貸款,銀行要求企業將獲得的貸款拿出30—50%再存進銀行。否則,就不予貸款。實際上,企業需要的貸款遠不止這些,但在強勢的銀行面前,只能這樣做。自然,派生存款就出現了100萬變成了130—150萬。如果繼續派生,規模還更大。這種在銀行內部運轉的資金,不僅實際規模沒有這麼大,運轉效率也極其低下。

第三,各種資管產品帶來的貨幣虛增。隨著體外循環的資金規模越來越大,廣義貨幣的虛增現象也日益增多。除了風險擴大之外,對貨幣的實際狀況也帶來了不真實現象,導致貨幣政策很難把控,如各種信託產品、理財產品,也都在擴大貨幣總量的同時產生大量派生存款。所以,要出臺資管新規加以規範。

當然,還有些貨幣變成了權力的獵物,被“冷藏”或轉移,也會使貨幣的使用效率不高,難以發揮貨幣的真正效率與作用。

以後房子會越來越便宜,還是會越來越貴?

也正因為如此,未來貨幣存在著“復活”引發通貨膨脹的風險,但由於資金的週轉效率太低,可能產生的通貨膨脹不會太高,預計在5%左右。這也意味著,只要房價上漲能夠保持5%的幅度,就會在未來購房時增加負擔,使房子變貴。反之,則會變得便宜。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要求下,房子的價格會基本與物價上漲保持協調。也就是說,如果將錢存在銀行,可能不會比購買房子的狀況差。如果是剛性用房,早買還是划算的。

更多精彩文章,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