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教授心系祖国情深 退休后来青创业助力平度乡村振兴

在朋友眼里,他是个“怪人”,堂堂台湾农业大学博士、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教授,退休后跑到山沟沟里种起了果树,养起了猪羊;在家人眼里,他是个“宅男”,一年365天,除了逢年过节,迫不得已,从来不肯离开自己的那片试验田;

面对众人的疑惑,他总会笑着摇摇头,一口台湾腔,夹杂着旧店口音:“玩泥巴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儿,我是乐在其中。”

台湾老教授心系祖国情深 退休后来青创业助力平度乡村振兴

陈维嘉,环境科学专业博士,1982年,赴南美洲厄瓜多尔培训农业技术人才。1985年返台后,从事海洋大学科研海水资源应用项目及教学。退休后,“闲不住”的陈维嘉应邀来到平度市旧店镇大曲家埠村,担任起青岛贺友农工贸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转眼已是三年有余。

“事实证明,我来对了!旧店是个好地方,山好水好,气候适宜,特别适合发展农业。我们出产的苹果、小麦、玉米、甘薯已连续两年通过欧盟认证和美国认证。说起近年来的成果,陈维嘉一脸自豪。“我生在台湾长在台湾,地地道道的台湾人,但是这一颗心,这一辈子的心血,都放在旧店这片土地上了。”

不像教授的教授

初见陈维嘉,皮肤黝黑,略有些胖,却很灵巧。穿梭在果树之间,一边查看果树生长现状,一边疏果。细看,他的手有些粗糙,皴裂的伤口清晰可见,一双土布鞋上已经沾满了泥巴,怎么看也不像个教授。

“还记得小时候的苹果是什么味道吗?”陈维嘉很爱笑,也很健谈,“我就是想还原果蔬原来的样子。没有农残、药残、激素,果蔬干干净净,本来的样子,咱们小时候吃到的那种。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有机农产品。”追寻着记忆里的味道,陈维嘉跟“泥巴”打了一辈子交道。

“不会啊。我觉得种地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儿。从树苗开始,像照顾小孩一样,看着它茁壮成长。比如说修剪,那就是在给树做美容,让它透光、通风,很有意思。等见到它结果,丰收,那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就。”陈维嘉解释说,眼里满是光彩。

“我家里有8亩果园,以前就是自己瞎琢磨,凭经验种地,收成也不是很好。听说村里来了个教授,有事没事就来这里‘取经’,怎么养地,怎么施肥,他都是免费教给我,真是帮了我大忙了。”大曲家埠村村民郑吉中乐呵呵地说。“人很好,没教授架子,地里有点啥事,不明白的都可以来问他。一开始,他那台湾腔我们听不懂,我们这方言,他也不明白。几年下来,唠嗑基本没障碍了。”伴着郑吉中的话音,一阵爽朗的笑声飘过耳畔。

“产品走俏有绝招”

兜兜转转,跟着陈维嘉来到贺友农工贸有机基地。放眼望去,葱葱郁郁,错落有致。微风,细雨,一棵棵树苗“卯足了劲儿”,汲取着大自然的馈赠。

近年来,该公司着力进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建立组织保障、标准化生产等,坚持“源头把控、全程监督、安全检测、质量追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目前,该公司“万村乾香”牌无公害蔬菜和“旧店”牌土猪肉已销往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并通过贸易公司远销韩国、日本等地,深受客户好评。

“在有机产品的把控上,您有什么绝招吗?”

“村里有几户人家种蘑菇。蘑菇收完以后,就把菌包给扔掉了,老陈看了直心疼。”作为大曲家埠村党支部书记,又是贺友农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翔匀义不容辞,当起了“协调员”。功夫不负有心人,无数次的试验后,废弃菌包被收购,经过转换和发酵,配合天然矿物,“别人不要的垃圾,到了老陈手里就变成了‘宝’,作为优质有机肥又还田了,一举两得。”

就这样,试验田发生了发了改变,果蔬产量逐年提高,品质更是优于其他地块。一点一滴的改变,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地,在村民们口中,陈教授变成了“老陈”。

“我将余生托付于此”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头发乌黑,笑声爽朗的陈教授,今年已经63周岁了。他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要跟进。

“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是最努力的。从观察成长,推算比例,到完成当天的实验笔记,这两年的材料,不知不觉,已经占用了电脑2T的容量。”陈维嘉打开笔记本电脑,满满的图片、数据和报告。“目前,园区的果树品种已经稍显老化,打算用几年的时间,培育一个自己的品种,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谈及未来,他充满期待。

如今的大曲家埠村,在贺友农工贸的带动下,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500余亩,蔬菜大棚200多个,从一个“脏乱差穷”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们深受鼓舞。下一步将着力优化园区生态、品牌、营销等,打造集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和有机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乡村发展转型升级。”郑翔匀信心满满。

小满时节雨连天。此时蔷薇满架,麦穗渐黄,瓜果丰收。纵这世间有三千繁华,万般姿态,他独爱“玩泥巴”。陈维嘉,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出了一位学者的执着。“我的家人在这里,朋友在这里,事业在这里。我将余生托付于此。”听到陈维嘉说出这句话,惊讶之后是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