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禁止出生和死亡的北歐小鎮,卻是「世界末日」的唯一解藥

在神秘的北極圈,有一個叫做斯瓦爾巴(The Svalbard archipelago)的群島,屬地挪威,名字意為寒冷海岸。

這裡距離北極點僅1300千米,是地球上距離北極最近的可居住地,面積約6.2萬平方公里,居民也僅有3000人。

這個禁止出生和死亡的北歐小鎮,卻是“世界末日”的唯一解藥

在這裡,有一座靜謐而孤獨的城市,朗伊爾城(Longyearbyen),不僅風景奇幻,更是人類真正意義上的“諾亞方舟”。

這個禁止出生和死亡的北歐小鎮,卻是“世界末日”的唯一解藥

白天不懂夜的黑

因為位於北極圈內部,朗伊爾城的氣候自然十分寒冷,如果從高空俯瞰,整個朗伊爾城幾乎都被白雪覆蓋。

在這裡,全年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是七月,大約是5°左右,到了冬季,基本上就要零下幾十度了。

這裡還有漫長的極晝和極夜,每年從4月中旬到8月,太陽一直明晃晃的掛在地平線上,如果趕上晴天,即便午夜也依舊陽光燦爛。

每年的11月到2月,這裡又變成了漫長的極夜,太陽始終無緣相見,除了中午略有光亮之外,無論白天黑夜,天空中只有閃爍的繁星。

這個禁止出生和死亡的北歐小鎮,卻是“世界末日”的唯一解藥

極致的環境自然會帶來極致的風光,在朗伊爾城,絢爛的極光、皚皚的白雪、獨具特色的建築,以及隨處可見的北極熊,都是別處體驗不到的。

說北極熊隨處可見真的不是誇張,朗伊爾城的居民僅有1800人,可是北極熊卻有5000多隻,到底誰才是這裡真正的主人也很難說。

這個禁止出生和死亡的北歐小鎮,卻是“世界末日”的唯一解藥

為了和北極熊和平共處,這裡的居民平時都會帶槍出門,很多來旅行或者短居的人也都要參加一個“上崗培訓”,學習如何正確的和北極熊“交流”,當然隨便開搶獵殺北極熊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這個禁止出生和死亡的北歐小鎮,卻是“世界末日”的唯一解藥

No born no die

古往今來,除了死亡和納稅,各國政府似乎什麼都曾禁止過,但是在朗伊爾城,連死亡都是被禁止的。

不能出生也不能死亡,這條殘酷法則在世界其他地方可謂是聞所未聞,但是在朗伊爾城卻是保護這裡居民的重要法令。

在頒佈禁令之前,朗伊爾城的居民通常也採用土葬的方式安置死者,1917年,一場流感病毒襲擊了這裡,有一些居民不幸死亡,然後就直接被埋在鎮上的公墓裡。

可是過了13年,人們發現公墓裡的屍體並沒有歸於塵土,因為常年低溫,凍土防止了屍體的腐爛,同時也保證了病毒的長期存活。

這種不定時炸彈對島上本就不多的居民是極大的威脅,既然無法應對,就只能禁止了。

這個禁止出生和死亡的北歐小鎮,卻是“世界末日”的唯一解藥

曾經的公墓

末日種子庫——現實版的諾亞方舟

除了獨特的風景和法令,朗伊爾城最受到世界關注的就是這裡的“末日種子庫”,全名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The 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 ),是地球上物種最全的基因庫,關鍵時刻能讓人類免於末日浩劫。

這個禁止出生和死亡的北歐小鎮,卻是“世界末日”的唯一解藥

斯瓦爾巴種子庫坐落於北極圈內距離極點1000多公里的山體中,位於海平面下130米,庫房的牆壁是一米多厚的混凝土,再加上週圍堅固的山體,無論是冰川融水、地震都無法撼動它分毫,甚至可以抵禦核彈的攻擊。

這個禁止出生和死亡的北歐小鎮,卻是“世界末日”的唯一解藥

自從2008年投入使用之後,這裡存儲了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備份種子,超過4000個植物物種共計86萬份,每個樣本約保存500粒種子(我們平時吃的水稻、小麥那裡統統都有)。

除了要存儲一些現階段人類食用的植物種子之外,一些已經被淘汰的品種也要放在這裡存放。

不要覺得這是資源的浪費,這些種子對人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農業發展到今天,人類培育出了很多產量更高、品質更好的作物,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有一些品種會因為口感不佳或者產量不佳而被淘汰。

粗略的統計,人類培育過的作物中,有75%的作物品種就是這麼被淘汰了。

但是這些所謂的劣勢品種,在應對惡劣環境方面可能具有重大意義。

簡單來說,比如A品種的水稻畝產高但是耐高溫性不好,B品種畝產低但是更抗熱,如果全球遭受大面積的氣溫上漲,很可能A品種的水稻就全被熱死了,這時候人類就可以通過種植B品種來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更何況為了培育更好的、符合不同種植環境農作物,都需要大量種子的雜交,這也是全球所有種子庫存在的最根本的目的。

愛爾蘭的致命土豆

單一物種的農作物一旦遭受自然災害,帶來的效果是毀滅性的,這樣的悲劇就曾在19世紀的愛爾蘭上演。

這個禁止出生和死亡的北歐小鎮,卻是“世界末日”的唯一解藥

在大航海時代,哥倫布發現了美洲,也給全世界帶來了土豆和辣椒,很快的,美洲的土豆就引入了歐洲並開始大規模的種植。

相對與其他糧食作物的畝產,土豆的產量更高也更好儲存,很快就成為了歐洲的主要食物(現在歐洲人也非常愛吃土豆),並且帶來了歐洲人口增長的小高潮。

土豆更是成了愛爾蘭最主要的農作物,在愛爾蘭,300萬小耕種者主要都靠馬鈴薯維持生計。

不幸的是,在1845年,一種名為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卵菌入侵了愛爾蘭,導致愛爾蘭人賴以為生的土豆都患上了枯萎病,於是土豆產量暴跌,饑荒迅速蔓延。

據統計,在愛爾蘭有300-400萬人因當年的收成被摧毀而遭受死亡的威脅。

之後,愛爾蘭人展開了大規模移民,十年間有180萬人不得不背井離鄉,登上了開往美洲大陸的輪船。

之後美國向西部的擴張、美國的獨立戰爭、愛爾蘭和英國的分裂,無不與此次大饑荒息息相關。

雖然1845年的慘劇或許與一些社會因素有關,但是如果當時的愛爾蘭人有一些備用的植物種子可以抵抗這種病菌,可能很多悲劇就不會發生。

這個禁止出生和死亡的北歐小鎮,卻是“世界末日”的唯一解藥

這大概就是物種多樣性的意義所在了,即便現在某些品種看起來已經過時了,甚至毫無意義,但是如果能給予最大程度上的保留,可能就會給人類未來應對危機的時候多留一條後路。

目前為止,全球大概有1700多個種子庫,有的是國家負責建造的,有的是一些國際組織負責建造的,但是斯瓦爾巴種子庫是全球其他所有種子庫的

總備份,也就是說,別的種子庫裡有的種子都會再送一份到斯瓦爾巴。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有些種子庫還真的挺不靠譜的。

比如敘利亞的國際乾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種子庫,大家猜也猜到了,很不幸的,這個種子庫現在已經沒有了,好在這些種子在斯瓦爾巴還有備份。

因此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對於這個世界的意義,就顯得格外重大(論備胎的重要性)。

這個禁止出生和死亡的北歐小鎮,卻是“世界末日”的唯一解藥

重點是,敲黑板啊同志們,由於北洋政府曾經在1925年簽署了《斯瓦爾巴條約》,所以朗伊爾城對中國遊客是免籤的,有機會真想去這個極北之地體驗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