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作!房企全面回籠資金

導讀

能讓龐氏騙局轟然倒下的,往往不是騙局本身,而是更大的龐氏騙局……

1

房企全面回籠資金

大動作!房企全面回籠資金

近期,房企又傳來大動作。碧桂園和綠地都開始全面回籠資金。據澎湃報道,連續5個月登上房企銷售額榜首的碧桂園正在改變擴張策略,為緩解融資政策收緊帶來的壓力,三四線全覆蓋在內部已經明確叫停,暫不對外宣揚。其試圖犧牲規模甚至利潤,以保證現金流。

日前綠城也被曝正要求員工“全面”加速資金回籠,要求員工加快銷售,堅決執行“早銷、多銷、快銷”的策略;加大應收款項催收力度;“傾盡一切努力”獲得受限價政策影響項目的預售許可證;對於不受中國限價政策影響的項目,要爭取把原計劃2019年供貨的房源提前至2018年開盤銷售;嚴格控制付款。

儘管碧桂園後續出來闢謠、綠地表示手中有500億現金流不怕,然而,房企回籠資金的矩陣正在形成。之於背後原因,還是精明的開發商們看到了政策和監管帶來的不確定性。

前幾天,通州K2十里春風降價銷售,早買的業主圍堵售樓處要求退款的事鬧得沸沸揚揚。這個樓盤在短短10個多月裡從近4萬將到2萬多,售價遭腰斬。而背後的事實是,接近3000套的房源,現只賣出200多套,不降價打折根本沒人買。

開發商恍然發現前幾年的繁榮不過鏡花水月,房地產擊鼓傳花的遊戲也有玩不下去的一天。

因降價銷售而鬧事,這是一個開端,更是一個縮影。北京房價及環京確實出現了小幅下降。在人們感嘆帝都房價大降時,開發商卻面臨寧願降價銷售也不選擇補償,餓肚子的開發商資金回籠需求已遠超過息事寧人,在這個現金為王的時代,部分房地產的處境可想而知。

處在輿論之巔,難免高處不勝寒,近期房企連忙改口風,許家印的恆大入主老賈的FF,萬科宣稱要“拋棄房地產”,碧桂園種地不夠過癮,還去做了機器人。首當其衝的原因就是站在地產一線的大佬們已提前嗅到了“變革”的氣息,鑑於當下的國家調控和未來走勢,恐慌氣息已經在蔓延,地產大佬們開始為自己謀後路了。不過還有一點比較隱晦,明明很在意很在意房地產寡頭的蛋糕,卻要裝作有意無意要轉型,這背後也不排除有聲東擊西的嫌疑,轉移當下中國人的注意力,好牟足了勁來最後一把衝刺,像極了貓主子盯上獵物時看起來三心二意的伺機而動。

2

地方赤字與土地財政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表示,中國槓桿表面上是金融問題,本質上是財政問題。

都知道地方債務龐大無比,但是地方到底有多缺錢呢?數據顯示,全中國的地方政府,只有少數的幾個省和地區的財政是有盈餘的(北上廣浙江江蘇天津福建),其他全部是嚴重赤字。

大動作!房企全面回籠資金

大動作!房企全面回籠資金

這裡就不得不提地方政府賴以為生的土地財政。上半年地方政府賣地依舊火熱,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7月3日發佈的《2018上半年40城土地市場報告》顯示,該報告顯示,上半年40個典型城市土地出讓金為10453億元,與2017年、2016年、2015年及2014年同期相比分別上升14.4%、53.3%、127.8%及40.6%,再創歷史新高。2018年上半年,40城土地出讓金排名前5的城市分別為杭州、北京、重慶、佛山和蘇州

,累計土地出讓金分別為1417.6、740.4、678.7、565.9和538.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土地拍賣制度本身對推高房價有助推作用。隨著可出讓土地越來越少,在土地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拍賣地價自然會越來越高,房價也會越來越高。還有補充手段舊城改造,舊城改造成本更高更加複雜,滾動城市開發房價必然再一輪高漲。同時隨著拿地價格的水漲船高,開發商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在未來或將趨近觸頂,屆時開發商重複上演“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戲碼,房價會越來越高。

中國經濟結構性失衡的一大體現則是,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根據17年數據,全國32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中,房地產投資連續多年佔GDP60%以上的有5個,佔40%以上的有16個。而這一數據的所佔比例還在上升。同時當地產佔用金融融資量佔比也很大,這就導致,房地產綁架了過多的金融資源,或者可以說金融資源自願與房地產“私奔”,源頭活水被過度引流,很少獲得金融資源的實體經濟發展受限,然而脫實向虛畢竟不可持續。

今年以來,各大城市的人才搶奪戰如火如荼,送房的送戶口的比比皆是。不過,除了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難道沒有其他私心了嗎?有的。業內流傳這樣一句話:

房地產週期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房子的價值歸根結底是地皮的價值,地方政府財政大計就是賣地,要賣地就需要房企的接洽,更需要源源不斷人口的流入接盤。畢竟我們知道,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很深,是房地產開發遊戲的最大獲益者。人口流入可增加房地產需求,另外部分城市的房價可能存在上漲過快、缺乏支撐的風險,亟需人口流入作支撐。

低門檻搶人——戶籍人口增加(買房)——房價微漲——政府限價——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倒掛——炒房團進入——房價大漲預期增強——無房可售——加劇上漲預期——更多人買房——房價暴漲。最後債務變成了資產,由這些人來買單。

在各大城市的人才搶奪戰中,地方政府更應該打擊隨之而來的住房投機行為。不要最後收不住引火燒身。

3

房地產的“雷”還要多久才來

大動作!房企全面回籠資金

從年初到現在,地產股上半年市值蒸發已超萬億。資本市場對地產股,已經開始用腳投票了,從今年初到現在,萬科市值跌去1700億;招商蛇口、保利地產跌去逾500億;港股中國恆大、碧桂園、融創也跌去數百億市值。今日內資地產股走勢持續疲弱,碧桂園大跌超7%,佳兆業集團、中國恆大跌幅超5%,融創中國、雅居樂、龍光地產跌幅超4%。

地產股暴跌不是最有看點的,暴跌後恆大碧桂園龍湖等房企紛紛大手筆回購股票,迅速回血。除了保護中小股東利益、拉昇股價外,還有力挽狂瀾提振市場信息的作用。

而現實卻是,房價在漲,人們購買力卻在下降。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陳彥斌日前表示,由於中國居民收入佔GDP比重偏低,所以家庭債務/GDP的測算槓桿率方式會低估中國家庭部門債務問題的嚴重性。以家庭債務/家庭可支配收入測算,中國家庭部門槓桿率高達110.9%,已經超越美國。再來看一項數據,根據統計,“目前房地產市值430萬億,是GDP的5倍,銀行存款的16.5倍。這個體量太大,風險太大,哪怕只有5%的人拋盤,中國外儲就會一夜耗完,中國經濟也將隨之崩潰,起碼倒退二十年。”

更關鍵的是,眼下樓市調控進入深水區,如今的房地產模式不可持續。

深水區的改革遠遠不止控制數量和增量的簡單問題。房地產棋局的背後有貨幣政策、地方財政政策、還有現下敏感的個稅政策。房地產亟待深層改革,長效綜合機制呼之欲出。

最近P2P爆雷、股災、債券違約,理財的雷一個接一個,猝不及防。有人在這時候就感嘆了,還是房子最可靠。而眼下的所有事實都擺明了,房子也不會永遠值得信賴。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永遠可靠的,房子也一樣。

微博近日有名言曰:能讓龐氏騙局轟然倒下的,往往不是騙局本身,而是更大的龐氏騙局……

好在監管正在全面加碼,房住不炒基調穩實,發改委正考慮禁止企業發行364天期限的美元債,七部委30城打擊亂象、三四線房價死穴棚改貸被收緊,樓市調控將延續“因城施策”基調,各大城市監管更加升級。

捂緊錢包,開心就笑,不開心就等會兒再笑。

*文中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