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影響可控

今年以來,美國特朗普政府通過201、232、301調查,不斷以單邊主義來挑起和擴大中美貿易戰。最近,美國公佈了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的徵稅清單,並威脅將增加2000億美元。

目前,美國已將中國定位為競爭對手,其看法已發生根本性改變,中美關係主基調將從合作中競爭轉向競爭中合作。由此推測,貿易戰小打小鬧恐怕難免,未來貿易戰有螺旋式上升風險,是否會大打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為了減少並控制貿易戰的負面影響,中國正按既定節奏積極出招應對,並前瞻性地做好了政策儲備,預示還有政策工具能夠應戰。

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影響可控

中國六招應對貿易戰

一是強力回擊,以戰止戰,以戰促和。6月15日,美國公佈對中國1102項、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關稅的徵稅清單:首批對818項、34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將於今年7月6日起生效;第二批對284項、16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需經公開諮詢及聽證後才能實施。6月16日,中國出臺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的徵稅清單,並宣佈雙方此前磋商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同時失效。首批對農產品(大豆、牛肉等)、汽車、水產品等545項、34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亦將於今年7月6日起生效;第二批對能源產品、醫療設備等114項、16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措施生效日期另行公告。

6月18日,特朗普政府變本加厲,宣稱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並威脅如中國繼續反擊,美國將對另外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6月19日,中國商務部表示這是極限施壓和訛詐的做法,如果美方失去理性、出臺清單,中方將不得不採取數量型和質量型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做出強有力反制。

三是按既定方針推進改革開放,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今年4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宣佈,中國將在擴大開放方面採取四大舉措:一是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包括放寬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進一步開放汽車市場、降低關稅;二是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三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四是主動擴大進口。另外,4月11日央行行長易綱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時,宣佈了包括放開對外資准入和業務範圍限制在內的多項金融業重大開放措施。

4月中旬,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分步驟、分階段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形成中國改革開放的新高地。5月下旬,國務院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天津、廣東、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的通知》,將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四是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有效利用外資。6月15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這是繼去年以來國務院印發《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和《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之後,國務院在一年半時間內發佈的第三份積極利用外資的文件。《通知》從六個方面對積極有效利用外資做出新的部署:1、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提升投資自由化水平;2、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3、加強投資促進,提升引資質量和水平;4、提升投資保護水平,打造高標準投資環境;5、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引導外資投向中西部等地區;6、推動國家級開發區創新提升,強化利用外資重要平臺作用。

五是堅定推進“中國製造2025”,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美國製裁中興事件暴露出“中國製造2025”有美好前景,但也有軟肋。中國雖在5G、高新科技應用層面話語權增強,但在中國芯、操作系統方面仍存在短板。而大國之間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核心技術的競爭,誰掌握核心技術誰就能搶得先機,避免在關鍵領域被對手卡脖子。為推進科技強國、製造強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目標,中央多次強調核心技術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國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具體措施之一是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國家已批准2200萬元資金“過河”香港使用。

六是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應對貿易戰拓展更大空間。“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長足進展,現已形成“六廊六路多國多港”格局。目前中國已在沿線國家建設了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截至今年2月底,中歐班列開行線路達61條,已累計開出7200班次,實現從深圳到倫敦的突破,為中國商品遠銷歐洲開闢了更廣闊的前景。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總值達到33.2萬億元,年均增長4%;中國向沿線國家投資超過700億美元;2017年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和地區新籤承包工程合同額1443億美元,同比增長14.5%。“一帶一路”建設將為中國經濟提供多元增長動力和應對貿易戰的更大空間。

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影響可控

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影響可控

中美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經濟總量佔全球的40%,雙方經濟交織程度高,中美貿易戰不可避免地將損害雙方利益,也將影響全球經濟,最近全球金融市場已對貿易戰作出反應。鑑於中國已出六招應對,未來還會有政策出臺對沖負面影響,一些商品亦將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找到替代市場。從總體看,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可控。

一是當前中國經濟總體運行穩健,有較強的抗摩擦能力。從今年5月份的經濟數據看,貿易摩擦對經濟的影響並不明顯。5月份,以美元計價的出口金額增長12.6%,比去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1至5月,全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16043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雖比1至4月回落0.9個百分點,但製造業投資增速持續回升,民間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實體經濟投資出現企穩跡象。新動能增長較快,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9.7%和8.2%,增速分別比1月至4月加快1.8和0.3個百分點。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359億元,雖同比名義增長8.5%,低於市場預期,但1月至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176億元,同比增長9.5%,屬平穩增長。5月份的經濟數據說明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增強。

二是近年來內需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斷上升。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7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105.7%。2017年全球經濟出現了整體性復甦,外需回暖,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然保持在90.9%。今年一季度,消費、投資和淨出口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7.8%、31.3%和-9.1%;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2017年全年轉正之後再次出現負拉動。中國貿易依存度已從2006年的64%下降到2017年的33%,低於42%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國經常項目順差佔GDP的比例,也從2007年的約10%下降到2017年的1.3%,經濟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不斷增強。

三是近年來中國經濟體量顯著增加,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下降。2017年中國GDP達12.24萬億美元,為美國GDP的63.2%。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2017年中國對美商品出口5056.0億美元,中國對美商品出口金額,佔中國GDP的比例僅4.13%。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2016年中國對美商品出口25415億元,佔中國GDP的3.42%;2017年中國對美商品出口29103億元,僅佔中國GDP的3.52%。

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影響可控

貿易戰對人民幣匯率衝擊有限

美國商務部依據原產地原則進行的傳統貿易總量統計,美國對中國商品貿易存在較大逆差,2017年為3750億美元,高於中國的統計近1000億美元。隨著貿易戰風險螺旋式上升,中國很難跟隨美國出臺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徵稅措施,未來將考慮採取數量型和質量型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因此,有市場人士擔心,中國或會以人民幣大幅貶值為手段應對貿易戰。筆者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小幅貶值對擴大出口、應對貿易戰會有一定幫助,但是,若以人民幣大幅貶值應對貿易戰則如抱薪救火,不僅會觸發系統性風險,也會招致其他貿易伙伴抵制,影響“一帶一路”建設。

從過去幾年人民幣匯改的經驗和教訓看,匯率風險是防範金融風險的重頭戲。2015年“8.11”匯改,人民幣一次性貶值3%,就此形成人民幣貶值預期。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6.5%,全年資金淨流出2.27萬億元,外匯儲備大幅下降,一度出現“匯率保7、外儲保3”的保衛戰,股市、債市都受影響,嚴重干擾了正常的金融開放、經濟運行秩序。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點心債發行明顯收縮,人民幣國際化步入調整期。央行加強資本管制以及2017年5月在中間價形成機制中加入“逆週期因子”調節,對人民幣匯率止跌回升、舒緩資金外流壓力發揮了積極作用。至今人民幣匯率預期趨於分化,資金跨境流動趨於平衡,這一局面來之不易。

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韌性增強,雖受貿易戰影響,經濟增長下半年會有放緩壓力,但總體仍將運行穩健。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要求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決定了貨幣政策繼續保持穩健中性。央行下半年將繼續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並做好預調、微調工作。預計央行更多地考慮相機抉擇,運用定向降準、MLF、逆回購等量價工具調節流動性,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不會出現“大水漫灌”的情形。人民幣匯率反映經濟基本面、隨大勢波動,應不會出現大幅貶值的行情。若中國主動讓人民幣大幅貶值,則對吸納更多貿易伙伴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建設人類生命共同體不利。

撰文 柳洪 (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