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无知”让他敢于冒险!刘晓岗的“鸡地”历险记

“要是回到十年前,现在无论如何都不会去冒险,想想都后怕。”坐在宽敞明亮的百里坡旧院黑鸡体验馆内,回想起十年前的“鸡地”创业历程,董事长刘晓岗仍旧心有余悸。他说,“年少无知”让他敢于冒险——弃教育鸡。

“年少无知”让他敢于冒险!刘晓岗的“鸡地”历险记

十年后,1.2万亩的养殖基地覆盖了百里坡整个山头,20多万只黑鸡住进了漂亮的“康养别墅”,“三养三种一游”的体验式乡村旅游项目如火如荼……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晓岗村”,“鸡地直播”更让大山深处的“金凤凰”源源不断地飞向全国。

十年间,百里坡“鸡地”为何能有如此巨变?期间又历经了哪些艰难与辛酸?

1万元礼金搭起创业路

“年少无知”让他敢于冒险!刘晓岗的“鸡地”历险记

群山连亘,山高坡长,万源市石塘镇贺家湾村和旧院镇高峰冠村因一片狭长的山体紧紧相连,这一带被人们形象的称为“百里坡”。80后小伙刘晓岗也因此有了“生于石塘、长于旧院”的特殊经历。

2002年,年仅19岁的刘晓岗从师范毕业,选择了留在老家的一所村小。

人才英俊、口齿伶俐、才艺双全……在当地,刘晓岗不仅是一块教书的好料,人缘、口碑都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许。

“也许我留不住几个孩子,但无数老人的根在这里!”正当刘晓岗踌躇满志时,外出务工潮却让留在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少,他所在村小因“招生难”而被邻近村小“吞并”,“失业”让刘晓岗有了深深的负罪感。眼前,荒芜的土地、孤独的老人,更让他伤感和痛心。

最让刘晓岗崩溃的是,因家里穷买不起新房,一起恋爱了好几年的女朋友在结婚前夕选择了分手。振作后的刘晓岗更加坚定了“转型振兴”的决心。

“老家就处在旧院黑鸡原种发源地。”经过良久思索,刘晓岗决定发动附近村民养殖旧院黑鸡。但山上老人居多,加之养殖风险大、缺资金,单打独斗没能形成气候。

“不教书了!我来带头干!”2007年暑假,刘晓岗心一横,拿出准备用于结婚的1万元积蓄,背着父母,偷偷跑进了百里坡的山上修鸡舍。

“年少无知”让他敢于冒险!刘晓岗的“鸡地”历险记

鸡舍才修一半,积蓄早就光了。进退维艰的刘晓光只好向家人坦白。蒙在鼓里的父母被气得几度昏厥,但眼看木已成舟,只好任由“不争气”的儿子作罢。

在刘晓岗最艰难的时候,妻子杨冬菊毅然辞掉了工作,来到了他的身边。为了节约工钱,两人餐风露宿,在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大兴家业。

2000元借款成了救命钱

圈修好了,鸡怎么办?

白手起家的刘晓岗想到了“借鸡下蛋”,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从附近村民手里赊来鸡苗、饲料,并承诺还款时间。

几经波折,第一批商品鸡终于出栏了,买家却成了难题。妻子在家饲养、父亲托人售卖、自己和母亲挑着箩筐去转乡叫卖,尽管一家人都加入了“售鸡团”,想尽了各种法子,但年底还是有1000多只鸡滞销。

“鸡没卖出去,它们张嘴还得吃。”刘晓岗说,接二连三的失利不仅让事业步入困境,附近很多村民也不再相信,后来一位名叫周远祥的60多岁老人将饲料再次赊给了自己,还借了2000元现金周转。

吃一堑,长一智。有了周老太爷的救命钱,刘晓岗不再一味蛮干,开始学技术、跑市场、做营销,“鸡地”逐渐进入良性发展。2008年底,刘晓岗的3000多只黑鸡被销售一空,他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2010年,“鸡地”已达到年出栏商品鸡1万只、小鸡3.5万余只的规模化发展。

1.8万只黑鸡“送”出好“金喜”

“年少无知”让他敢于冒险!刘晓岗的“鸡地”历险记

正当事业风生水起之时,意外再次从天而降。

2012年10月,活蹦乱跳的黑鸡突然受到瘟病侵染。为控制疫情、保住品牌,刘晓岗忍痛将4000多只黑鸡焚烧。

2013年,随着H7N9禽流感在全国蔓延,原本健康的1.8万只黑鸡无人问津,每天还得额外耗去7000多元的饲料钱。

为打消顾虑、打开销路,刘晓岗大胆的采取了“你来我送”近乎疯狂之举。他引着买家到“鸡地”参观体验、现场抓鸡、免费赠送……看着翻飞跳跃的黑鸡,顾客的疑虑一下子没了,滞销难题迎刃而解。

扫码送、进园送、品尝送……如今,“你来我送”这一体验式销售模式,不仅打通了百里坡旧院黑鸡的营销渠道,圈来了不少铁杆粉丝,还催生了“黑鸡+”农旅结合产业发展路子。

林下放养黑鸡、中蜂、黑猪,园中种植茶叶、果树、蔬菜,综合发展体验式乡村旅游。“三养三种一游”模式串起了黑鸡、果蔬、蜜蜂等之间的多个生态循环链。同时,国家有机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系列国字号头衔更加坐实了“百里坡旧院黑鸡”的高贵与名望。目前,刘晓岗的“鸡地”年出栏旧院黑鸡商品鸡5万余只、鸡苗20万余只,商品鸡最高售价达888元/只。

2000余村民跟着脱了贫

“年少无知”让他敢于冒险!刘晓岗的“鸡地”历险记

“没有老乡支持,就没有百里坡旧院黑鸡的今天。”刘晓岗越往前走,心里越记着乡亲们的患难之情。

早在2010年,刘晓岗就发动贺家湾村、高峰冠村的40多户村民,成立了百里坡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8年来,刘晓岗一直坚持为社员免费提供鸡苗、免费技术指导、统一保底回收。

“销路不用愁,喂好了可卖40多元一斤。”贺家村留守老人吴兴坤每年都免费获得50多只鸡苗,全都经过防疫,送来就有斤把重。他算了一下,光养鸡一项能挣3000多元,加上土地流转费、自己常年在“鸡地”务工和老伴在家种鸡饲料挣的钱,一年存上1、2万很轻松。

“年少无知”让他敢于冒险!刘晓岗的“鸡地”历险记

“计划一只鸡吃40多斤玉米,每年差不多要买1000多吨鸡饲料。”刘晓岗说,方圆数十里的玉米都是提前预定了的,收购价至少高于市场10﹪。为了饲料品质,基本不去外面买,百里坡的几百亩熟地上,也都种上了青饲料,每年“鸡地”用工达8000余人次。

如今,贺家湾村、高峰冠村年满70的老人,每当逢年过节,还被请去“鸡地”聚会聊天,分给几百元不等的礼包。刘晓岗说,除了年老体弱,“鸡地”还资助学生,但必须是有上进心的。那些回乡创业的优秀青年,“鸡地”欢迎得很。傍着百里坡旧院黑鸡,2000多村民可以稳定增收。

让“黑鸡”变“凤凰”,刘晓岗的“鸡地”历险记,又何尝不是当地村民的创业脱贫记呢?

“年少无知”让他敢于冒险!刘晓岗的“鸡地”历险记

(陈本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