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天仙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晋庄镇庄头村东。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东西22.23米、南北69.81米,占地面积1551.88平方米。据庙内碑碣记载,创建于宋代,明崇祯二年(1629)、清康熙十年(1671)、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咸丰五年(1855年)皆有重修,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建筑为清代遗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山门、献殿基址、正殿,两侧分别对称有钟、鼓楼,东、西耳殿。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天仙庙被当地百姓亲切的称为“奶奶庙”,这个称呼在当地是一个惯例,只要庙里供奉的是女性神仙就会被称作“奶奶庙”,“奶奶”和“天仙”?感觉反差还是挺大的!

拾阶而上,首先看到是歇山顶的山门,面宽三间,进深五檩。歇山顶的山门比较少见,漂亮吧,所以当地有句谚语:庄头有个好山门,集店有个好戏楼。门口的石狮对村里人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当地人有认狮子做干爹、干妈的风俗,所以经常有人来给石狮烧香、挂红。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山门前的国保保护标志碑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山门斗拱,五踩飞云楼双下昂,蚂蚱形耍头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山门两侧照壁东侧书“来者心城”,西侧书“有求必应”。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照壁前出厦,精美的仿木结构砖雕,几何勾连纹饰边,简洁大方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门楣上“体物而不可遗”。源自《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意思为: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山门两侧为夹房、钟楼、鼓楼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院景,两进院,穿过对称有致的东、西廊房、厢房和松树,可以看到正中的正殿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灰布筒板瓦,采用元代流行的移柱造手法,很明显的看出檐柱和金柱不在一条轴线上,增大了明间尺寸,让第二排金柱露出来,在视觉上也更有层次感。柱头只有通间的大额枋,用材硕大,拙朴自然,简结有力,充分体现出了元代人粗犷奔放的审美观。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还要反复强调的是元代的庙宇修缮观,柱子是大家施捐起来的,我想这也是面对今天我们庞大的需要维修的古建筑的根本出路和解决之道。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覆盘式素面柱础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柱头斗拱五铺作双下昂,琴面昂,蚂蚱形耍头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正殿梁架四椽袱压前乳袱用三柱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四抹斜格眼隔扇门,裙板和腰间都是素面,简单大方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时间的痕迹,让每一个细节都是年轮的圆圈,有一种梦幻穿越的感觉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历代重修碑碣,还有一通乾隆五十二年(1786年)“移风易俗”碑,内容主要是对赌博进行约束和惩罚。碑中虽然反映的是当时不好的社会风气,但需要合社来约束这件事情,首先说明当时是一个富足和稳定的经济社会状态,人们普遍生活安逸,这和当下也是一样,人们富足了,那么面临着就是精神上的寄托和需求,就会产生畸形的解决途径。其次说明赌博的坏处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它产生的副面影响,和现在赌徒们应该是相似的,会去偷盗抢劫、坑蒙拐骗、掘人坟墓等,以致家庭破裂,妻离子散,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那么以社这种组织形式为主的地方豪绅们就需要维护传统的儒家礼、义、廉、耻的道德基础,维护正常的男耕女织的生产秩序,才会约定成俗,勒石以记。还有这块碑没有放在其它地方,而放在庙里,也体现了大家对“天仙”的信仰和尊崇,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以神的力量来达到对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约束。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二十六)壶关天仙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