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大罵金庸二十餘年,金庸爲何一直沒有反擊?

張雪-妙妙

李敖生平喜歡罵人,尤其熱衷於罵社會上有頭有面的人,許多名人給李敖罵過都沒有回應。

當中的道理很簡單,因為李敖書讀多,卻沒有傳統文人的溫柔敦厚,罵人的時候完全不留情面。比如對他的前妻大美人胡茵夢,維持只一百天的婚姻,離婚後罵了前妻許多年。至於李敖批評學者名人出錯,倒是有理有據,此所以許多文人給他狠罵之後,也只好不作響應。李敖文筆厲害、說話詞鋒銳利,莫說有些他罵人的情節已經是他對別人錯,即使是半斤八兩,打起筆仗或互相開罵,恐怕沒有幾多人敢與李敖周旋到底。

另一邊廂,金庸卻很容易惹人罵,普通人罵他,他都不怎麼回應。倒是社會上有名譽地位的人罵他,他才會著意,間中會回應一下。此外,你罵他的武俠小俠他特別著意,我們看看二十一世紀的新三版金庸武俠小說就知,他經常在每一回完了之後,加註反駁罵他小說出醜而有頭有面的人,一般都是響應甚麼學者、教授的。例如有人說「世界上沒有汗血寶馬」,他就白紙黑字在小說上寫「我親自騎過」;有人說「世界上沒有白色駱駝」,他就譏笑道「我親眼見過」、有人「未見過駱駝以為馬背腫」等等。如果是沒有甚麼名譽地位的人亂罵,金庸倒是不回應的。

李敖罵金庸而金庸不回應又是甚麼一回事呢?

首先,李敖不是罵金庸武俠小說,所以就不是金庸著意的範疇。其次,李敖也沒有罵金庸的政治觀念和政治活動。李敖主要罵金庸學佛卻坐擁鉅額家財,沒有怎麼做善事。這個涉及金庸個人對於佛法和佛學的理解,佛陀沒有要求每一個學佛的人都要散盡家財,又或者不允許做買賣賺錢。這不是一個可以用學術、學問、學識來解決的爭議,於是就不構成金庸非要響應不可的條件了。



潘先森說

李敖罵過的人很多,罵過金庸的人也有很多。

不過李敖罵過的文人裡面,金庸算相當大牌了,而罵金庸的人裡面,比起王朔這樣罵人跟地痞流氓一樣的,李敖的水準顯然高出很多。但金庸撰文稍微回應了一下王朔,對李敖,似乎沒什麼公開回復,我們知道,李敖比金庸小几歲,在中國文壇,兩人勉強算是同一代人,王朔跟二人不是一個檔次,按常理來推斷,金庸應該回復李敖不理王朔才對。

李敖罵人,是一種文化上的罵,用詞刻薄但講的很清楚:我告訴你,我看不起他。那些的什麼玩意兒啊?胡適講,那是下流裡面的俠義部分,他自己沒有做得到,相信這個,就要身體力行,你搞文藝工作的人,研究精神文明的人,不講真話,不做真事,像余光中,像金庸這些人都是這種貨色,我看不起,打倒金庸;金庸的信佛,是一種“選擇法”:凡對他有利的他就信;對他不利的,他就佯裝不見。這種偽善,自成一家,就叫做“金庸式偽善” 。

你讓金庸怎麼回覆?寫一篇長信,論述武俠小說的來源、歷史、合理性?順便探討佛法?講真,這種課題,寫起來就是學術論文,能成專著!老爺子年紀不小了,寫這個,得悠著點。還有你要知道,李敖是靠讀書吃飯的,金庸文化水平高基本沒人否定,可和李敖一比,就顯得遜色了,你要和他論述這些,哪怕細節有一點紕漏,那就完蛋了,給人留下話柄,被罵更慘。

還有一個根本性問題:李敖的批評,金庸很有可能是無法反駁的。 熟悉李敖文章的人應該知道,李敖很擅長寫出那種論點如“晴天霹靂”一般的顛覆性文章,可是全文讀完,滴水不漏,論點清晰,論據充分,你不僅無法反駁,當你讀完後,你根本不會反駁,無論他開篇的論點多麼奇葩,你都會樂於接受並會心一笑。

因為他說得對!李敖對金庸的批評,未必是錯的,金庸寫武俠,不是出於文藝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喜歡武俠,而且當時武俠熱,能賺錢。金庸本人政治上有點投機傾向,而李敖不同,李敖是個能坐政治牢的人,不止一次為公理站出來的人,和一個一直把自己放在“正義”一方而且大節上你很難挑刺的人對立(和胡因夢屬於私事,我說的大節指的公共事業),就好像邊防軍人和美籍華人談誰更愛國,勝負不言而喻。

相比之下王朔就好對付多了,王朔罵金庸的文章水準不是不行,而是很差,差到瞎子都能看出不知所謂來。一個看過金庸的人,或者一個喜歡看文評的人,不用一分鐘就能看出文章裡的問題來,王朔本人沒有多大底氣去批評金庸,所以他的論點都是不過大腦的,現成的,就好像一個孩子在和一個成年人吵架一樣,成年人笑嘻嘻看著他說著自己種種不是,然後溫顏告訴他:我的小說,從來只有五本,沒有七本的!王朔小說很好,但在金庸這事上,確實有點落了下乘。

我是金庸的死忠讀者,從舊版到三聯版到世紀新修版都看過,我想說的是:金庸很斯文,很低調,可也很聰明,能寫出那麼多老狐狸的人,自己也是老狐狸,老狐狸反擊別人之前,會搞清楚對面是吃肉的狼,還是吃屎的狗。


紫色護衛隊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原文,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李敖的其他作品,我也沒法具體舉例,只能先說兩個結論:第一,李敖罵金庸的內容,很可能是對的;第二,金庸在學術上的水平,確實比不上李敖,如果反擊,自己更難看。

第一,李敖罵金庸的內容,如果大家看過李敖的原文,李敖罵金庸的核心,並不是金庸在佛學上造詣不深,而是金庸對佛教的選擇性相信,他把這個總結為金庸式偽善。這句話其實有些接近今天的道德婊了,換言之,李敖的意思是,你金庸信佛,不是因為佛是對的你相信,而是因為佛是對你有利的你相信,你相信的部分,恰恰是那些你用的上(或者說能夠為你添磚加瓦的),但是佛教的某些對你不利的部分,你是不相信的,或者選擇性失明,當做不存在,顧左右而言他。

關於這個問題,原文的邏輯其實很清晰,因為以李敖的地位,他是可以和金庸面對面對話的,所以他描寫他與金庸面對面爭論的情景(實際上沒有爭論),可信度頗高,金庸總不能自己打自己臉,說當時自己的意思是什麼,其實並不是這個意思吧?看過李敖的一些現場節目的人可能都知道,李敖這個人現場表現度其實很高,以金庸的口頭表達能力來講,現場再次被打臉的可能性極高——退一萬步來說,即使金庸也語言天賦奇佳,能夠在隨後與李敖的不期而遇現場版的爭論佔得一絲先機,但是金庸信什麼,信佛啊,信佛的人,除非信通透了的濟公之流,在現場還是需要表現出自己的佛家風範的,什麼樣子呢?比較看透世間,比較沒有情緒,比較淡然,但是這些表現有個前提,你有絕對的控場權,你不能遇到抬槓的,或者你遇到抬槓的,你有巨大的能力能夠威壓對方,否則你的淡然很可能被對方解讀為你啞口無言,而李敖是什麼人?李敖是在臺灣和蔣介石幹了幾十年的人,又和蔣經國繼續幹,能在立法院拿著一筐子皮鞋扔對方的人,說句不尊敬的話,現場表現是什麼完全不可控,幾乎相當於“流氓”(本人對李敖還是尊重的,所以流氓用了雙引號),在這樣的人面前顯示不悲不喜?快算了,可能被拆臺的更快。

另外,金庸在佛學上,大概真有自己的“投機選擇性”,這點我並沒有與金庸對話過,所以不能完全肯定,只能用其他的事情來說。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的後記裡,金庸有一句話是這樣描述自己的文學功底的:曾學柏梁臺體而寫了四十句古體詩,作為《倚天屠龍記》的回目,在本書則學填了五首詞作回目。作詩填詞我是完全不會的,但中國傳統小說而沒有詩詞,終究不像樣。這些回目的詩詞只是裝飾而已,藝術價值相等於封面上的題簽——初學者全無功力的習作。——大家可以看出,這時候的金庸,還是比較謙虛的,可是近些年有一段視頻,金庸是這樣評價今天的小說的:我看過今天的一些小說,確實寫的不行,我那時候寫的小說,他們今天是寫不出來的。為什麼同樣一個金庸,一方面謙虛,一方面如此的“不謙虛”?原因很簡單,謙虛的時候,金庸在當時地位還不穩固,當年的武俠小說,在當時有點像今天的網文,是為了報紙賣的好而寫的,自然讀者喜歡什麼就寫什麼,而且相比較曹雪芹的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而講,金庸當時在明報的連載形式非常容易出現前面挖的坑,後面埋不起來,前面的伏筆,後面沒有解釋的情況,最典型的就是《天龍八部》,很多人猜測天龍八部實際上想寫八個主角,來展示他們的雖然強大,但是受限的人生,可實際上最後的主角只有三個,喬峰段譽虛竹。當然隨後有很多人所謂的“解讀”湊了其他的人,可是我們不妨看一下李敖的好友,《天龍八部》的半吊子作者,倪匡對這個現象的解讀:“

照這樣的篇名看來,金庸是想寫八個人,來表現這八種道神怪物。可是,《天龍八部》中,哪八個人,是代表這八種道神怪物的!……我的結論是,金庸在一開始之際,的確有著寫八個人,來表現八種道神怪物的意願但是寫作前的計劃,意願是一回事,寫出來的小說是怎樣的,又是一回事。”這等於倪匡也承認了金庸寫著寫著跑偏了的問題,而且他隨後的描述,也說了這是很多作家都會犯的毛病——這等於什麼呢?這等於側面證明了金庸在當時的文壇,還沒有非常高的地位,他寫的小說,根本沒到能夠被評為經典的地步。所以當時金庸在小說的後記(出版的版本)中,不斷謙虛自己的水平不高,為什麼呢?是因為與其等別人罵,不如自己先把姿態放低。但是隨後那些老傢伙們都駕鶴西遊了,自己的作品雖然也基於自己的不斷修正有所提高,但是更重要的是,沒有誰再有資格和資歷能說自己不行的時候,自己就有了能說自己不行的實力,於是就可以在電視上說現在的小說不行了。

這樣的表現,是一個世外高人的表現麼?不是,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投機者,在審時度勢之後的理性判斷,這個理性判斷就是,選擇最有利的方式,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獲得最大利益,這樣的心態用到學佛上,不就是選擇性信佛麼?

李敖這樣批判金庸,只是說出了金庸的真實的一面,金庸有什麼好辯駁的?

——寫到這裡得明確一下,筆者這樣說,並不是不承認金庸的地位或者小說價值,實際上筆者也非常喜歡金庸的小說,筆者想說的其實是,李敖罵金庸,意圖是告訴世人,你們把金庸捧到了一個完全不是金庸自己的高度,金庸沒有那麼完美,某些方面,他也只是普通人而已!他也有普通人的投機,普通人的審時度勢,普通人的鑽營。

李敖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李敖是個鬥士,他可以為了跟蔣介石作對,不斷地開報紙,被關了繼續開,寫了幾十本書,變著法的罵蔣介石,換句話來說,李敖一部分算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裡,就算妥協,他也是機智的妥協,而不是鑽營。所以他有這樣的信念和實際做法,自然可以罵金庸,但我們就算了,我們自己本身其實可能更惡劣,自然沒有資格罵金庸什麼的。

第二點,那就是李敖的學術水平。金庸曾經說過一件事,他寫的小說中很多知識,或者很多橋段,實際上是寫的時候才查的,也就是說他原本不知道這些——筆者也寫小說,對於這種情況很瞭解,作家寫小說的時候,往往不是什麼知識都具備,實際上今天大家看起來很牛逼,很專業的橋段,很有可能是當時作者為了表現某個意圖,或者這個角色很牛逼,或者性格時必須要用一些東西來襯托,而這些東西作者很有可能是不專業的,而這時候負責人的作者,則會臨時抱佛腳的去查書——很顯然金庸也是這樣處理的(這更加證明了,實際上金庸的水平,在當時並不是極高,但也比你我高)。

這樣的方法會有什麼問題呢?拿來主義。明報的小說是當天寫了就要用的,所以留給金庸的時間其實並不多,況且當時金庸的工作情況是除了小說還要寫社論,寫很多專欄,這樣查得的內容,自然沒有很多時間去求證,去鑽研,所以基本上小說中的一些學術的專業度,並不是自己的研究水平——當然,作為當時的讀者,也沒有對金庸有這麼高的學術要求。

而李敖是什麼水平呢?李敖的讀書已經到了可以自己考證,甚至推翻前人結論而自建體系的水平的。

我舉一個例子:

李敖曾經挑戰過《道德經》裡的一句話,“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他說這句話的負陰而抱陽,常規的解釋是揹負陰而抱著陽,他說這樣解釋這個負字是錯的,為什麼呢?他舉了兩個例子,第一,《道德經》裡的另外一句話,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老子已經很明確,陰陽的關係是互相包容的關係,怎麼會有揹負陰而抱著陽這樣相對立的關係呢?第二,負這個字,在先秦時期,很可能有另外的意思,於是他舉了當時荊軻刺秦的描述,裡面有一句話,是大臣們看到荊軻在拿著匕首追秦王,秦王身上有劍,但是因為秦國的劍太長了,所以一時拔不出來,這時候大臣們對秦王說了一句話:王負劍,王負劍,秦王照做,結果拔出寶劍,殺了荊軻。——李敖說,所謂王負劍,不可能是把劍背在背上,因為實際情況,這樣更難拔出來(各位可以自己嘗試,或者腦補),而更好拔出劍的辦法,是把劍抱在懷裡(抱在胸口),一隻手拿劍鞘,一隻手拔,所以這個負字,在當時很有可能其實也是抱的意思。這樣一來,解釋負陰而抱陽,其實就是既抱陰又抱陽,與後面的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的意思保持一致。

先不論李敖的結論對不對,至少這個描述有兩個信息,第一,李敖的閱讀量確實不小,甚至他的記憶能好到對一個細節通過另一個細節來解讀。(這個能力其實挺可怕的)第二,李敖對一些學術問題,是有自己的方法論的,這個方法論是:先尊重作者自己的邏輯,在作者同一本著作中找類似的意思,看是否有矛盾(這是最可信的辦法)。其次,再通過同時代的其他著作來側面解讀——為什麼我說這個?是因為我對頭條上用《封神演義》來解釋《西遊記》這樣既不專業也不靠譜的方式實在是非常無語。

順便說一句,李敖的這樣的方法論筆者是比較認同的。最近一位朋友告訴我他有一個“新發現”,那就是《道德經》裡“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中的芻狗,很可能解釋是錯的,不是草扎的狗的意思,而是真的一種狗,他的理論基礎是,他聽貴州人說,他們那邊真的有一種狗,叫草狗,這種狗好吃懶做,也不能看門,人們對待他的方式就是有吃的就給,但對這種狗沒有任何預期,這不就是上天對待人的態度麼?——這個邏輯和事實看起來是合理的,但我說了兩點,第一,老子當年的生活區域,基本是中原到潼關一代,他不太可能知道當時的貴州有一種狗,叫草狗,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草狗被中原人吃光了,只有貴州剩下了,所以第二個原因就很重要,在當時的其他著作裡,是有芻狗這個詞的出現,以及對應的解釋就是草扎的用於祭祀的狗,以常理揣度,老子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下,不用這個詞的通用意思,而用另外的意義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這用的也是李敖的考證方法論,那就是判斷古人內容時,以當時的解讀,甚至作者原文的解讀,可信度更高。

而李敖絕對不用的辦法,就是自己拍腦袋,說——我覺得。如果大家看過李敖上的《康熙來了》,你會發現小S問的問題,李敖的基本回答套路是,誰誰誰曾經在自己的某個著作裡說過什麼什麼,他的意思是什麼什麼,所以你說的這個如何如何。

而金庸呢?在藍鳳凰給令狐沖治病的橋段,直接寫成用水蛭吸幾個大漢的血,然後在通過秘術灌注給令狐沖,這個橋段明顯是自己拍腦袋的,以至於讀者也受不了了,問金庸,如果血型不一樣,這樣的話令狐沖會死的。——我也是醉了,會有這樣認真的讀者,從側面反映以當時讀者的水平,並不是完全無腦的認為金庸的小說是經典。當然,這大概也是金庸在隨後不斷修改自己小說的動力。所以,我們只討論金庸的當時的水平與李敖相比,並不否認金庸的認真度。

這樣比較,高下立判,一個是用別人的學術結論來填補自己的小說空缺,最終滿足讀者意淫的作品,一個是在中國的各種經典著作裡已經可以建立自己學說的能力,這完全是小區乒乓球冠軍和劉國樑的差距麼,所以李敖以自己對佛教著作的瞭解來批判金庸,金庸反擊了,自取其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說了這麼多,其實不是要捧誰,貶誰,其實想說的是,我們要正確理解李敖對金庸的罵,那和我們理解的罵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罵,李敖說金庸的偽善,其實不是說金庸多麼的不堪,而只是說金庸你也有非常普通人的一面,而金庸的不回覆,是自己當時的最佳選擇。

再有一點,兩個人的圈子也不同啊,從小說著作來看,金庸的小說再怎麼樣,也比李敖的小說好看,不是嗎?


作者系縱橫文學網《眾神聊齋》簽約作家


沐雨縱橫眾神聊齋


120672

要想弄明白原委還得先看看李敖的節目,比如李敖有話說!他在節目裡罵過好多人或者組織,與其說是罵,不如說是鞭策!他罵組織,比如國民黨、民進黨怎麼怎麼樣,也有點恨鐵不成鋼的味道!畢竟你改變不了臺灣現實,只能讓它變得更好!所以小s說,他雖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還在!

說到罵人,他就像是活魯迅,魯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觀點,阿Q精神,都被李敖活生生的罵出來!李敖罵人不是像有些五毛一樣,大放厥詞,李敖不這樣,李敖罵你一條,給你指出一條證據!李敖有話說的節目就是這樣,有理有據,所以深受歡迎也是理所應當!

李敖罵金庸,原話想不起來了,大概意思是,金庸武俠算啥玩意,裡面打打殺殺,重複的劇情和套路,浪費大家時間。。。在此之前,我是特別喜歡金庸武俠的,按照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順序看他的武俠電視劇,現在想想李敖說的沒錯,劇情衝突大同小異,但金庸寫的狹義確實是狹義,看了也讓人熱血沸騰,我都有點模仿裡面的狹義情節了,打打殺殺確實有點暴力,有點高端古惑仔的感覺!

看完後當然對金庸很憧憬,他應該是個大俠,他應該會少林功夫,他應該信佛,他應該怎麼怎麼樣。。。他應該是英雄與俠義的化身,但是,但是,但是,他居然並不那麼狹義,並不那麼虔誠,瞬間他的人設崩塌,李敖就是這麼認為的!李敖玩文字的時候,金庸還是小學生,李敖看文學作品,可能以點帶面就懂了,也就是舉一反三,我們普通人大多數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陷入了作品中,我們體驗武俠快感的時候,李敖置身事外做評論了,所以李敖一點評,你我都認為還真是那麼回事,金庸也知道其實我寫的就是這麼回事,所以沒啥可反駁的!

為啥不反擊?反擊起來沒啥意思,金庸最近也在對作品修繕,前後矛盾地方,不符合歷史地方等等,所以你會看到好幾個版本的小說!不反擊不是因為金庸高風亮節,確實沒必要!

李敖罵金庸,也算是幫金庸宣傳了,李敖的名氣有多大,海峽兩岸算是個牛逼的人物,所以也算是一種名人效應,找你茬的成就了你!金庸也算是收益!不該罵恩人,這在他的武俠裡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備受他推崇的,郭靖,喬峰的故事你可以看到感恩是多麼重要!

李敖罵金庸,你賺了那麼多錢,有沒有捐款,幫助慰安婦,幫著打日本,信佛就有個信佛的樣子!只能說李敖胸懷天下,金庸是修己及人!

回答完畢!此時此刻,我突然想吟詩:

一個文人,

另一個文人,

這個文人罵那個文人,

也許還有更多的文人罵更多的另一些文人!

這首詩就叫《文人》吧!

記得關注我,萬一詩句中獎了,告訴我!


行走的糖果

那就讓我們來看看大師李敖是怎樣講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

峨眉三鬥劍派主李英瓊

我特別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可以說讀金庸武俠是少年時代最有樂趣的事情之一。但是李敖罵金庸,我也不認為有什麼不妥。我一向都認為作家和作品是分離的,古今中外很多偉大的文學家,人品都一般甚至不咋地,真正品格高尚的十之一二都沒有,但仍舊不影響他們成為偉大的文學家。文學這種事,靠的是天賦、洞察力和思考力,只要這人大節不虧,能寫出好作品,他愛咋的就咋的。

李敖罵金庸,罵的很厲害,主要觀點有兩個:一是武俠就是不入流的東西,算不上文學,就是臭雞蛋;二是金庸寫的俠義他自己就做不到。這個罵不是私底下說一下,也不是寫寫小報,而是在節目裡面對億萬觀眾破口大罵。若按一般人理解,金庸肯定要跳腳回擊,但是金庸絲毫沒有回擊,為什麼呢。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就是李敖罵的有幾分道理,武俠小說面對正統文學,確實腰桿不夠硬,因為很多專業人士不予承認,金庸要是在這一點上跟李敖辯駁,絲毫不佔優勢。至於李敖說的另外一點,金庸寫的好做的不好,這也確實是事實,本來李敖一個人說金庸言行不一,說說也就過去了,沒幾個人在意,如果金庸跳出來說不對,我是如何如何身體力行言行一致的,很容易把自己繞進去,李敖的辱罵會流傳的更廣,到時候就騎虎難下了。

第二就是跟金庸的為人有關,金庸是個特別複雜的人,外表低調溫和,內心七竅玲瓏,他寫了這麼多長篇鉅著,很多思想是無法掩飾的,既有如郭靖一般為國為民的理想,也有像楊過一樣的離經叛道,既有如張無忌一般的柔軟寡斷,也有像令狐沖一樣的灑脫不羈:這些都是他理想的狀態。但是現實中的處世之道卻在《鹿鼎記》裡展露無疑,金庸能寫出這麼一部不是武俠的武俠小說,絕對已經人老成精了,能屈能伸圓滑世故絕對玩的溜溜轉。他這樣的人會跳出來跟李敖一樣破口大罵嗎,顯然不會。

第三就是金庸李敖處境不同,所以面對李敖的辱罵,金庸處於超然的地位。李敖是誰,那是罵人專業戶啊,李敖一生罵人無數,罵他的人更多。金庸呢,雖然不少人罵他,但是喜歡他的人更多,那是遠遠超過罵他的人。老人喜歡他少年也喜歡他,甚至領導人都喜歡他。在被萬億人追捧的光環下,有點不同聲音沒啥大不了。李敖呢,罵他的人多了去了,還缺自己這點火藥?



一覽眾河小

李敖剛開始罵金庸的時候,金庸很想反擊,可是李敖是誰啊?口才好、學問大、敢罵人也會罵人,罵人罵的相當有技術含量,那種佛擋殺佛的勁兒,金庸可擋不住。因此金庸避而不戰!

金庸想:“我不反擊,他應該罵兩天就自動停了吧?”

沒成想,李敖連續罵了一個月。而且罵出了新花樣,拋出了新證據,提出了新問題。

金庸賭氣:“我看他罵多久?我就不信他能罵一年!”

萬萬沒想到,李敖真罵了一年。且越罵越勇!

金庸著實有點受不了,想反擊!可是想想自己已經被罵了一年了,此時李敖已經罵的特別全面,特別系統,自己反擊都找不到點了……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3年過去了,李敖一如既往!金庸突然發現自己習慣了!

之後金庸把這個習慣延續了17年!


博士君

論閱讀好看程度的,金庸先生的作品無疑是老少皆宜,現在也有很多人看網絡小說,有的人把網絡小說稱之為意淫小說,為什麼經常看到很多人閒暇之餘拿著手機在看小說,因為它滿足了我們的部分慾望,有的人看了後就會覺得很低級,沒有營養,因為這些人的欣賞水平要高一些,同樣李敖先生看金庸先生的作品,就像我們現在看一些網絡意淫小說一樣,營養低,只是閒來無事解悶和滿足自己一些好奇心的故事,"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說白了就是十幾個長篇的酣暢淋漓的故事,而你真正從中獲得的東西,仔細想一下,有多少。 但他確實讓我們在短暫的人生中獲得一段很開心的時間,這是屬於金庸先生帶給我們的快樂和激情。(此處所舉出的例子並非將金庸先生的作品與某些劣質網絡小說相提並論的意思,亦不是詆譭所有的網絡小說,僅僅是舉一個適合此處的例子,並鄙視一下網絡上量產的低級雷同粗製濫造的小說。)本人對金庸先生也是狂熱的愛好者,曾經也是不眠不休的手不釋卷,我對朋友說過所有的金庸先生的影視作品都是對其原著的一種褻瀆,他們的出現只是宣傳了金庸先生的作品,滿足了不喜歡閱讀的人群對金庸先生作品的瞭解。




今年3月18號,李敖先生去世。說實話我自得知李敖先生已經76歲高齡之時,每年都祈禱李敖先生身體健康,平平安安,當18日中午猛然看到新聞上李敖先生去世的消息,不禁愕然,眼淚不受控制的不停地流,一直想髮長文祭奠,心中萬千感慨卻無從下筆,今天看到此問答發現有太多人對李敖先生存在誤解和不瞭解,內心非常的難受,只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閱讀一下李敖先生的作品,實在不好選擇,可以從《北京法源寺》開始,言至於此眼淚仍然控制不住,贖不多說。嗚呼先生,不幸天亡




十方的啵妞與安寧

對於一個把某種行為當作是愛好來實施的人!你與之計較能有啥結果?只會是無盡的糾纏!而“置之不理”是唯一有效、適合的處事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