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伟鹏
清廷尚无现代财政体制,缺乏国家具体预算决算计划,进行近代化改革“洋务”开支浩繁,又没有常例制度可循,于是只能左右支绌,腾挪转移,既然办理海军的经费可以从别处腾挪来,那么海军经费自然也可以挪作他用。自1876年起,总理衙门厘定的每年四百万两海防经费,分别来自粤海,潮州等五海关并台湾沪尾,打狗(高雄)两口应提四成洋税,以及上海江海关两成洋税,以及江苏,浙江,江西等各省厘金,即便在拥有“提款优先权”的北洋,李鸿章不就便抱怨这种安排纯粹是“搪塞之计”,海关关税方面只有粤海,浙海两关只能按时实数供应,其他“皆无指望”,至于被操控在各省手中,无统一制度,也无核实机制的厘金则更不能依靠,“每年实解不过数十万”,接着,户部又向朝廷上奏,从光绪二年七月起两年,将关税中本应解送南北洋海防经费中,分一半移交户部,以作弥补左宗棠西征新疆军费亏空所用,于是光绪元年7月至三年6月两个财政年度中,名目上各省关应缴纳海防军费七百万两,实则不到三分之一。根据《李鸿章全集·奏稿》中披露的数字,从1875至1880年6年间,北洋共入海防经费482万余两,83,84,85三年锐减,李氏只能以挪用淮军协拨和长芦运库银以及直隶海防捐输款项应对,实在是焦头烂额。
更雪上加霜的是,总理衙门和户部确定每年海防经费四百万两后,此款项就成为中央地方各处窥视的一大财源,仅在1875至1880六年间,清廷就从海防经费中以办理滇案(马嘉理案),山西河南赈灾,惠陵工程,留美幼童经费,提还西征饷银等名目从海防经费中挪用一百万两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清廷这笔“海防经费”,更像是一个可供提款周转的账户,在当时前现代化的财政体制下,既做不到专款专用,也做不到款项准时,足额进账。铺垫了那么多,下面再来说说所谓慈禧“挪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的事情。
1885年,随着光绪年龄渐长,归政在即,慈禧便援引同治朝旧例,着手修建位于紫禁城西侧的“三海”工程,即“中海”“南海”与“北海”,作为自己颐养天年的居所。整个大修工程预计需要经费为白银六百万两。从光绪十一年到十六年,总共收到银513万两,来自户部,内库帑银,海关,神机营,以及海军衙门。其中海军衙门和神机营一共报效了2294329两,从1891到1895年,三海工程又从海军衙门腾挪了141万两。算下来,整个三海工程共计挪借海军衙门经费437万两,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清宫内部档案,所有挪借款项在事后都已归还。说白了,这时的海军衙门,就是一个供中央腾挪转移的账户,并非现代化国家预算严格,经费必须专款专用的部门。
又要借助报效之名讨好太后,又不能过分妨碍北洋海军的维护与发展,李鸿章只能利用个人的精明和权力,在夹缝里辗转腾挪,有时慷慨解囊,有时也得婉拒,有时还得出面向外国银行担保借款。不得已之下,李鸿章只能耍弄官场中常用巧取豪夺的手腕,另辟财源,以充当北洋购舰和其他海军支出费用,订购“定远”“镇远”两艘“亚洲第一铁甲舰”的预算,原本是福建,南洋购买炮艇,巡洋舰之费用,外加各省拨借轮船招商局之官款,购买“济远”舰的款项则来自购买“定”,“镇”两舰的余款和挪用淮军当年奏销案中的43万八千余两白银。
到了1888年,慈禧又下令修缮颐和园,佛香阁,德和园大戏楼等56个项目,用银大概318万两,以及在此之前就动工修建的长廊,仁寿殿等项目,整个颐和园修缮的费用大约在1000万两左右。
那么修缮颐和园用了多少海军衙门的经费?有据可查的数字大约是180万两。再加上所谓“海防捐”挪用到修缮颐和园上的数字,大约是750万两。
另外1888年十月底,醇亲王致电李鸿章,说万寿山工程用款捉襟见肘,希望各地实权督抚迅速筹款200万两,以每年利息来支撑万寿山修缮工程,两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曾国荃等心领神会,筹集了260万两,为了掩人耳目,对外这笔巨款被称为“海军经费”,存于北洋生息,每年上解至京,弥补工程所用,在现代人看来这当然是巧取豪夺,褫夺北洋舰队军费与购舰款用于西太后祝寿之用,实属令人不齿,但如果放在在当时满清政府“前现代”财政体系汲取能力有限的状态,和“家天下”观念中考虑,则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
晴天有时下猪
慈禧作为一个实际掌权多年的老政客,经历过太平天国、第二次中英战争、中法战争等大战,不可能不清楚军费保障对当时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的重要性。况且她挪用的是当时洋务大臣李鸿章的宝贝疙瘩——北洋水师的军费,她还留下“谁让我一时不高兴,我让他一辈子不高兴”的狂言,难道她不怕得罪李鸿章?
对于这件事情后来的史学家有一个比较主流的看法。
第一,北洋水师并无600多万的军费被慈禧挪用,只是当时各地官吏在筹措慈禧生日银两时,乃是借筹措海军军费的名义(卑鄙啊!令人发指!)。后人便有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之说,实际上海军在甲午之前已经好多年未添置新的舰只,相反,这一时期,日本海军迅速崛起早已在总吨位、技术水平上超越了北洋水师。也就是说,北洋水师已经多年没有大额的军费拨款了,挪用从何谈起。
第二点,这600万白银其实不是海军的经费,是以修整海军和操练海军的名义向各处摊派得来的,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慈禧太后办生日庆典。为了做样子,还在颐和园的人工湖上举行了一次水师操典,不过舰船都是排水量不大的风帆舰船。
慈禧挪用军费的目的是:不是因为要修颐和园而挪用海军军费,而是为了要挪用海军军费而修颐和园。那我们还真是“冤枉”她了!
张晨曦MX
题目不够准确。“做寿”花不了那么多钱,修建颐和园才需要巨款。
园工的开设,固然可说是祝寿,但是在圆明园已被焚毁的情况下,不仅慈禧太后,即现任与未来皇帝,仍然需要一个在京休闲兼办公的去处,天天待在紫禁城,帝后都受不了。也就是说,无论祝寿与否,作为皇家体制,终是需要这样一所园子。
当然,为了园工而挪用海军经费,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但是,园工挪用了海军经费吗?答案是NO。
北洋海军经费,订有章程,为每年二百万两,但是,实际收到的,年均在百万左右。这里面没有什么太大的贪腐,清代中央政府对于部省预算的拨款,几乎都是要打折扣的。那么,海军到手的钱,去了颐和园?没有。北洋海军再节约,每年也必须花掉一百五十多万两,否则无法运行,而中央拨款只有百万,军方得靠自己举债挪借,勉强支撑,根本拿不出余款报效老佛爷。
园工挪用的经费,来自海军衙门(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简称)的经费。这个衙门,听上去似乎只管海军,其实是当时的权力中枢。此前,中枢是军机处,後来权力转移到总理衙门,到了光绪中期,则由海军衙门领导一切。海军衙门的老大是醇亲王,他的儿子是光绪皇帝,现在老佛爷说快把园子修好,让我有地儿养老,以便归政于光绪皇帝,请问醇亲王对园工是不是特别上心?
因此,有大量海军衙门经费投入了园工。还不够,又设了海防捐,让有官瘾的人参与众筹,又向大省督抚哭穷,让他们赞助,这些外省的钱则称为“海军巨款”。尽管有海军海防字样,但是这些钱本来就跟北洋海军经费没关系,所以不能称为挪用海军经费。
挪用六百万云云,主要是当时政界的帝党与清流,风闻言事,用来攻击李鸿章醇亲王甚至西太后的舆论手段。
谭伯牛
慈禧没有挪用过海军军费。
实际上在慈禧做寿前夕,海军衙门是以海防军费的名义,向各地摊派,因为海军衙门嘛,所有要钱肯定都是这个名目,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笔钱是给太后修园子用的,所以没人敢不掏钱。真要是海军军费,各省反倒不愿意给了,海防年定的四百万两经费,一直都没有交齐过,每年到账不过一百万两。这些修园子的钱都存在银行里,甲午战争一起,慈禧就指示把银行存款拿出来作为军费了。
海军史研究会员
主要目的是打压北洋新派和政治势力,明晰主子和奴才的地位,将李鸿章等汉奸权臣掌握在手掌之间,立也随我,废也必我,看似亭台楼榭,其中暗藏玄机,说明了满清主子不信任汉奸新贵,用之,利之,弃之,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