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降了,價格何時降?

7月1日起化妝品、加工食品等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正式下調,稅率平均降幅達55.9%。

“之前聽說有一大波日用消費品降關稅了,挺高興的,但是從現在市場價格來看,好像沒啥變化。”北京的王女士經常買進口護膚品和小電器,因此對這次關稅大降尤為關心。

关税降了,价格何时降?
关税降了,价格何时降?

6月14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食品展商客商供需對接會在上海舉行。圖為參觀者在對接會現場向展商工作人員諮詢商品信息。

價格為何遲遲不動?

——不是降稅力度不大,而是調價有“時差”,企業對關稅影響仍在評估中

價格未變,不是降稅力度不大。此次降稅商品涵蓋人們日常生活直接需要的各類消費品,具體來看:服裝鞋帽、廚房用品和體育健身用品等平均稅率由15.9%降至7.1%;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平均稅率由20.5%降至8%;養殖類、捕撈類水產品和飲料等加工食品平均稅率從15.2%降至6.9%;洗滌用品和護膚、美髮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產品平均稅率由8.4%降至2.9%。

實際上,自2015年以來,中國已4次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主要針對國人境外消費比較集中、國內一時供給不足的優質產品,包括毛制服裝、部分鞋靴、太陽鏡、保溫杯、紙尿褲、部分特色食品和保健品等。而此次降稅涉及稅目是前4次總數的7倍。據財政部關稅司司長馮晉平介紹,這次降稅涉及到日用消費品稅目的70%以上,平均稅率由15.7%降為6.9%,平均降幅55.9%。涉及一般貿易額約380億美元。

減稅全在價格裡?

——定價策略、中間環節、供求關係影響最終價格,但總體上降價是趨勢

降稅消息發佈後,一些消費者開始算賬了。王女士最近看中一款廚房垃圾處理器,降稅之後能省多少錢呢?她以某品牌進口申報價格為1500元的產品為例,降稅前進口關稅稅率為20%,需繳納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588元;降稅後進口關稅稅率為8%,需繳納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379.2元,比降稅前減少208.8元。“這麼看,優惠還不少呀。”

可惜,商品到了市場上,價格賬不是這麼簡單算的。在上述回應關稅政策調整的企業中,有的給出了這樣的表述,“定價策略是在對各種本地營運成本和市場動態綜合評估和考量後製定的,並不由單一因素決定。”

關鍵詞之一是定價策略。在此前政策吹風會上,時任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舉了個例子,某名牌的香水國內售價700元,進口關稅只有6.2元。“對進口的中高端日用消費品而言,關稅對市場零售價格的影響是有限的。”朱光耀說,抽樣調查表明,關稅在市場零售價格中佔比僅為0.4%至6.5%之間。關稅是根據商品的進口價格而非國內市場價格徵收的,對於以成本為基礎定價的大眾消費品降稅,能夠促進市場降價。但對於中高端的日用消費品,市場銷售價格通常是進口價格數倍以上。

那麼,降稅對於以成本為基礎定價的大眾消費品影響幾何呢?

降稅如何利好老百姓?

——擴大進口,利好“潤物細無聲”,成本更低、選擇更豐富、流通更便利

因為工作的原因,王女士近兩年老往國外跑。“一個突出的印象是,中國市場上進口產品更豐富了,很多商品不是非得在國外才能買到。”她說,還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回頭來看,有些商品價格的確是降了。例如,某進口品牌礦泉水,以前賣8-10元,現在6-8元就能買到。

更多數量的商品進口,更豐富的品類選擇,逐漸下調的商品價格,這確實也是關稅下調帶來的效應。

“關稅下調當然是利好消息,對企業來說至少意味著降成本。”上述武漢外貿企業負責人說,關稅下降,進口成本降低了,意味著同樣的資金,企業能夠進口更多產品。一方面,原有企業可以擴展業務,增加進口商品品類和數量;另一方面,在成本下降,利潤得到更多保障的情況下,也有更多企業願意來經營相關業務。

“雖然這次降稅對我們本身業務影響不太大,但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對跨境電商都是利好消息。”金永建說,關稅下調,進口產品的流通量必然會增大,國人對海外產品的認知度將會提高。跨境電商經營的產品一般是比較前沿或剛出來的產品,降稅會讓跨境電商商品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接受和認可。在他看來,這是線上線下一同將進口“蛋糕”做大的契機,雖然短期部分重疊商品的競爭不可避免,但是卻為進口生意創造了更好的環境。

在趙萍看來,這也是改善營商環境的重大舉措。“意味著國外商品能以更低成本、更便利的方式進入中國,這本身就是改善。”趙萍說,降關稅是讓整體環境更優化,其效應可能不體現在某個單品上,但是企業競爭多了,消費者選擇更豐富了,整體福利更好了,這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