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寒冬”将至,主动管理将成大势所趋

2017年是金融业的“强监管”年,信托业的“监管”同样不会缺席。2017年以来,信托业正在加速完善支撑行业发展的业务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管体系,2018年1月末召开的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要逐步压缩银信类通道业务,这与2017年末银监会发布的55号文基调一脉相承,与即将出台的《资管新规》保持一致,整治违规开展通道业务是2018年银监会整治乱象的22个要点之一。短期内传统信托业务将面临较大冲击,但长期看来,“寒冬”将倒逼信托业加快转型步伐,回归本源,进入健康发展轨道。

截至2017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6.2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9.81%。从信托资金的来源看,集合资金信托余额9.91万亿元,占比37.74%,单一资金信托余额12万亿元,占比45.73%,管理财产信托余额4.34万亿元,占比16.53%,集合资金和管理财产信托占比持续回升,单一资金占比连续下降,信托资金来源趋于均衡化,主动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从信托功能来看,受益于通道业务回流,融资类及投资类占比连续下降,事务管理类占比上行趋势愈加明显,截至2017年末,融资类占比16.87%,投资类占比23.51%,而事务管理类占比达到59.62%,较上季度提升3.96%。通道类信托占比不断提升,占据半壁江山,带动整个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长。

我们认为,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一行三会统一监管步调的背景下,通道业务收缩是必然结果。通道类业务收紧,房地产信托、政信信托在银监会整治乱象之下难以开展,证券结构化信托由于杠杆受限、业务开展积极性不高,前期已有探索的PPP业务也将受到地方政府融资规范的限制。

伴随着“父爱式”监管不再,维系传统业务模式的根基发生动摇,业态重构在所难免,信托业需要回归信托本源,切实提高主动管理能力。

首先要明确市场需求和信托业自身的市场定位,结合信托业与银行、证券业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选择转型方向;其次,要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为导向,最大限度地结合信托业自身的制度优势和行业优势,回归信托本源,其在私募投行、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等本源业务的转型和创新值得期待。未来主动管理能力将是信托公司在行业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

——和君集团国有资本与国企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梦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