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病死的那天,70岁老人为何在开封府前自杀?只因晚来一步

赵氏兄弟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国祚160多年,出现过很多名臣,抛开王安石、司马光等有争议的人物,包拯在北宋,可谓名气担当。包拯从宋仁宗时期入朝为官,从知县做起,靠着为民请命、铁面无私的为官理念,一步一步升任到枢密院,是最著名的廉吏之一。包拯病逝时,有一位老人曾在开封府前自杀。

包拯病死的那天,70岁老人为何在开封府前自杀?只因晚来一步

包拯一生不畏权贵,拯救了更多的黎民百姓,很受爱戴。他63岁那年初夏,突发重病,不能说话,也失去了行动能力。满朝震动,宋仁宗接连让太医去为他治病,据说第一太医刚走,他又派出第二个太医,一天派了30多个,后面的太医都能看到前面太医的马车。宋仁宗之所以如此关怀,一方面说明包拯对于朝廷确实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也是对这个老臣,打心眼里尊重。

包拯病死的那天,70岁老人为何在开封府前自杀?只因晚来一步

接连1个月,包拯病情没有缓和,宋仁宗等人十分焦急,欧阳修建议,诏令天下名医前来开封,为包相爷治病。所以没过多日,北宋的全国的百姓基本上都知道这个消息,其中离开封300里的陈州,有一户人家,当家人是一个70岁的老头,姓孙,当地人都叫他孙必,据说此人是药王孙思邈的后代,医术高明。他听说包公病重,皇帝下令求医,他拄着拐杖,嚷嚷着一定要去开封,为包公医治。他的两个儿子不忍让他如此颠簸,孙必大怒,说:当年包公拯救我们全家于水火,如今他重病不治,我理当亲自报恩。儿子无法,只得用家中的毛驴,套着驴车,一路北上,直奔开封。

包拯病死的那天,70岁老人为何在开封府前自杀?只因晚来一步

当年陈州大旱,颗粒无收,朝廷派国舅前来赈灾,他不管百姓死活,贪污粮食,高价卖出,导致饿殍遍野。孙必是当地有名的大夫,花光家中积蓄,买粮搭设粥棚,为饥民果腹,从而得罪了国舅,全家被下狱,家中女眷全部被折磨致死,只剩下他们父子三人。最后包拯来陈州,除奸为民,放了孙必三人,所以对孙必说,包拯对他们有再造之恩。

包拯病死的那天,70岁老人为何在开封府前自杀?只因晚来一步

且说父子三人赶着驴车一路北行,时值盛夏,天热无雨,家中毛驴平时很少走远路,孙必着急赶路,让儿子拼命抽打毛驴,毛驴又热又累,竟然累死。父子三人在荒郊野外,还要现想办法重新买头牲口,耽误了1天的时间。待到他们来到开封府,映着夕阳,看到府前已经挂满白幡。孙必用他颤抖的声音询问官差,官差说包相爷已于中午去世,他们晚了2个时辰。

包拯病死的那天,70岁老人为何在开封府前自杀?只因晚来一步

父子三人听说包拯去世,在府前大哭不已,孙必对天大吼:悔不能早来一步!一头撞死在门前的石狮上,当场毙命。包拯一生为人所敬,孙必因未能及时赶到而自杀,震动了满京城,宋仁宗称孙必为“义士”,给予厚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