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誡綿陽開發商:沒必要把剛需誇張成改善

一、一切扯淡的宣傳都是耍流氓

最近,淘先生到經開區塘汛片區踩盤迴來,對我說:“陳老師,塘汛今年下半年要開的那兩個盤,他們宣稱是改善性住房。”

我一聽,差點沒把眼鏡掉在地上。那地段,周邊那環境,那配套,憑開發商那實力,那開發理念,那運作手段,他們能整出改善性住房的話,那麼,綿陽全城的商品房都是豪宅了!附近的卓信·金楠天街,目前是塘汛片區整得最出色最有氣勢的商住樓盤,都只能是標準的剛需盤,卓信·金楠天街可能要甩出他們幾條街。信不?

其實,不僅塘汛,永興、青義等周邊鄉鎮,乃至城中心的一些密不透風的普通樓盤,都有過宣稱自己是高檔、改善等誇大宣傳的“不地道”的歷史。

誇大宣傳可以理解,一是吹噓自己有實力、有品味,自己開發的樓盤很主流,你們買我的房子堪稱價值窪地,性價比超高,簡直撿了老欺,同時也滿足了部分人的虛榮心理。

告誡綿陽開發商:沒必要把剛需誇張成改善

是嘛,這世界上絕對真實的東西幾乎為零,更何況是商業廣告(哪怕是口頭廣告)。

殊不知,物極必發,這樣容易誤導購房者,滿以為是這樣,結果跑去一看才是那樣!同時,人家心裡也會犯嘀咕:MMD,你這東西也叫改善?看來你的最高水準也就如此了!

不真實的廣告,反而把自己帶入尷尬境地:你把有改善需求的人群吸引過來了,人家不會買,還會罵,讓你臭名遠播;同時,又把適合買你房子的客戶拒之千里。結果呢?只能讓置業顧問成天坐在售樓部喝茶打瞌睡。

一切扯淡的宣傳都是耍流氓,誤人又害己。

二、剛需並不等於低質

那麼,無論是商家和購房者,都必須清楚地知道,什麼是剛需,什麼是改善。

剛需,從字面理解,“剛需”就是剛性需求,也就是說購房者在選房時以自住為首要條件。目前,業界對剛需房普遍將其理解為緊迫性需求。比如,我的兒子要結婚了,必須在綿陽城買套房,我在這個城市工作了,飽受租房之苦,迫切需要一套房子才行。沒有背景的年輕人,進城務工的新城市人口的“人生第一套”,非剛需莫屬。

有房子住就不錯了,不敢挑三撿四,挑最便宜最實惠的房子買,這就是剛需人群。

由於剛需解決的是基本的居住問題,所以為了降低購房門檻、擴大市場,很多樓盤都會選擇在位置偏遠的地方,建築品質比較低劣,園林景觀、生活配套、交通條件、健康配置、品質物管等更是無從談起,剛需房一度和低品質住房畫上等號。比如廉租房、統建房都屬於剛需房的一種。

但是,2012年由國內地產學者、權威專家一同編撰的《剛性需求住宅9大品質標準》,卻向傳統意識的低品質剛需盤開戰,它告訴市場,剛需並不等於低質,剛需住宅同時要滿足各方面的品質要求,只有符合了《標準》的剛需房才是真正的好房。

該《標準》涵蓋了地段標準、交通標準、商業標準、戶型標準、建築標準、環境標準、健康標準、規劃標準、服務標準等九大方面,每一項標準均有嚴格的規定。

告誡綿陽開發商:沒必要把剛需誇張成改善

比如在戶型標準上,“戶型具有發展可變性,可滿足城市主流家庭未來5年的家庭結構與人口變化”;地段標準上,“社區位於市中心30分鐘生活圈內,按照國際都市生活通行要求,與城市中心點的直線距離控制在10公里範圍”;交通標準上,“社區步行10分鐘範圍內(約1000米距離)可到達公交站點和城市主幹道”。

所以,剛需房並不低劣。目前,綿陽的商品房仍然以剛需佔主流。就拿經開區來說吧,除了樹高威尼斯、三江國際麗城等江景房以改善為主外,三匯英郡、恆大系列的翡翠華庭、翡翠龍庭、翡翠灣、海賦長興等,都是以剛需和改善共存;而中梁壹號院、領地天嶼、神州南都,都是以剛需為主,改善為輔;同立23號街區、CBD萬達廣場、幸福南庭等,則是純粹的剛需盤了。

告誡綿陽開發商:沒必要把剛需誇張成改善

中梁一號院

總之,就全城而言,無論哪個區域,高大密的樓盤(如容積率在3.0以上,綠化率在40%以下),不靠江、不靠公園的樓盤,小區景觀很一盤的樓盤,佔地面積在80畝以下的樓盤,靠近加油(汽)站、變壓站等,幾乎都是以剛需為主的樓盤。小區再高大上,建面在90以下的小戶型,恐怕也屬於剛需房。

三、改善房不能出二環

那什麼是改善性住房呢?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對生活品質、居住條件的改善。改善性住房一詞的提出,主要是迎合了購房者從“居住需求”轉向了“舒適需求”的現象,是一種經濟狀況上升之後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方式。改善性購房者多為二次置業甚至多次置業者,具有較強的購買能力,其置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滿足“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告誡綿陽開發商:沒必要把剛需誇張成改善

領地闌臺府

改善性住房多分佈在主城區邊緣地帶,既靠近市中心,又能享受近郊的良好生態環境,同時小區的環境也是達到了相當高的品質。

改善型購房者大多是以家庭為單位,此時子女的學校配套也就成為各個改善型樓盤必備的配套之一。良好的生態環境,完善的生活配套,精心規劃的戶型,都使得改善型住房成為宜居之選,乃至傳世之宅。

遠大美域、英酈莊園·橋郡、綿州水郡、桃花島、領地闌臺府、溪涪和院等等,都屬於改善性住房。未來,經開區的三江湖畔、小梘溼地公園、高新區草溪河都是打造改善性住房的大本營。也有的雖然區位一般,但小區大,環境好,裡面的樓王、板房、洋房也屬於改善性住房。目前,綿陽單價在10000元每平米的房子,基本上都具有改善性住房的潛質。

當然,也不是價格越高就越具有改善性住房的特質,比如城中心的長虹國際城、躍進路16號、富臨大觀園乃至嘉來南河廣場,都不是改善性住房,它們屬於投資性房源,有較高的投資屬性。

市中心不是,離市中心太遠了恐怕也不行。城西以會展中心為界,其他幾個區域恐怕再遠也不能出二環,而新一環沿線,1.5環以內應該是綿陽目前最好的宜居地。

告誡綿陽開發商:沒必要把剛需誇張成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