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說徐達造反,一刀殺了皇上的侍衛,朱元璋說:徐達是功臣

導讀:公元1367年,在平定了江南最大的敵人張士誠之後,朱元璋已經擁有了天下的半壁江山。為了完成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朱元璋將目光投向了最後一個敵人——盤踞北方的元朝。

此時的元朝雖說失去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但黃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仍然在其控制範圍。11月,朱元璋派出手下最能打仗的兩位大將徐達和常遇春,率領最精銳的25萬大軍,北伐元朝。不出意料,大將徐達被任命為“徵擄大將軍”,統帥這支25萬的精銳大軍一路北伐,常遇春作為副將跟隨出征。

常遇春說徐達造反,一刀殺了皇上的侍衛,朱元璋說:徐達是功臣

徐達率軍先後攻佔山東、河南全境,基本完成了對元大都的戰略包圍。洪武元年(1368年),見大勢已去,元順帝棄守元大都北逃,徐達率領大軍兵不血刃佔領元大都,元朝滅亡。

徐達進入元大都之後,得知元順帝北逃,立刻親率大軍北上追殺。眼看大軍就要追上的時候,徐達突然下令大軍班師,放棄了對元順帝的趕盡殺絕。副將常遇春知道後,立刻來到大帳問徐達為何不乘勝追擊,反而要撤軍?

常遇春說徐達造反,一刀殺了皇上的侍衛,朱元璋說:徐達是功臣

徐達對常遇春的質問沒有正面回答,常遇春速來脾氣火爆,見徐達放走了元順帝,大怒不已,連夜趕回南京求見朱元璋,說徐達要造反,本來能夠追上元順帝,現在卻將他放走,不知道大將軍與元順帝是不是達成了某些不為人知的密謀。“達反矣,追兵及順帝而已之,其謀不可逆也。”

徐達知道常遇春離開大都返回了南京,就猜到他要去告狀。徐達也不敢耽擱,留下一部分軍隊鎮守大都,自己立刻親率大軍趕回南京,求見朱元璋。此時朱元璋因為徐達放走元順帝的事情正在生氣,就命令貼身侍衛說:“如果徐達來求見,要將他扣留在宮中,然後來通知我。”

常遇春說徐達造反,一刀殺了皇上的侍衛,朱元璋說:徐達是功臣

徐達入宮之後,沒有見到朱元璋,知道要有變亂髮生,於是一刀砍死了阻擋他的貼身侍衛,連夜出城回到了軍中。此時徐達的幾十萬大軍就在南京城外,朱元璋為了安撫他,派人前去遊說徐達,只要他肯進宮,就原諒他犯下的錯誤,徐達沒有答應。

沒有辦法,朱元璋只能親自出城,到徐達駐紮的船上找他詢問情況。徐達向朱元璋解釋說:“我如果想要造反,手中有幾十萬精銳大軍,完全有能力控制江淮地區,與皇上分庭抗禮。我之所以放走元順帝,是因為他還是北元的皇帝,如果抓住了真的要處死嗎?現在天命在您,沒有人敢再反抗。”

常遇春說徐達造反,一刀殺了皇上的侍衛,朱元璋說:徐達是功臣

徐達的一番話說的朱元璋啞口無言,他也明白了徐達的用心良苦,兩人盟誓化解了這次矛盾。明朝建立之後,徐達被朱元璋封為魏國公,位列開國第一功臣。

上面這段歷史出自《剪勝野聞》,是明朝人徐禎卿的私人筆記。關於徐達放走元順帝這件事,在《明史·徐達傳》中也有記載:“達復進曰:元都克,而其主北走,將窮追之乎?帝曰:元運衰矣,行自澌滅,不煩窮兵。出塞之後,固守封疆,防其侵軼可也。達頓首受命。”

常遇春說徐達造反,一刀殺了皇上的侍衛,朱元璋說:徐達是功臣

野史中說是徐達私自放走元順帝,正史記載是朱元璋授意徐達不在窮追猛打,到底哪個才是歷史真相?徐達晚年慘死,是否也跟此事有關?留給後人無限猜想,這就是歷史的精彩之處。

參考文獻:《明史·徐達傳》、《剪勝野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