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士一生为国,这一成果让美俄羡慕万分,战机寿命成倍延长

据观察者网7月3日报道,由中航工业贵飞公司研制的鹞鹰Ⅱ察打一体无人机成功进行了试飞活动,这是中国在战机研发领域所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就。众所周知,近来年中国已经生产出了以歼-20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战机,这些战机的机动性、信息化和隐身性等指标都达到了世界同类战机的先进水平,但是大家在评价一款战机时,往往忽视了另一项重要指标——战机寿命。

众所周知,战机是名副其实的“吞金巨兽”——暂且不说前期研制一款战机所要花掉巨额的经费,就是在它正式服役后,它的油料成本、武器成本也不是常人的所能想象的,而且每次战机在执行任务后,还要进行例行的维护保养,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降低一款战机的综合成本,就只有在它的使用寿命上做文章。

老院士一生为国,这一成果让美俄羡慕万分,战机寿命成倍延长

以美军的F-15战机为例 ,它的设计使用寿命接近8千个小时,这已经是很多国家望尘莫及的水平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凭借着美国强大的军工制造能力以及完善的后勤保养能力,这款战机的最终使用时间往往还能再延长2千多个小时,连美国这样军费开支排名第一的国家都在努力研究延长战机的使用寿命,中国当然也不能落后。

老院士一生为国,这一成果让美俄羡慕万分,战机寿命成倍延长

我们必须要承认,我国的军工制造能力和美国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早期研制出来的战机寿命都不是很长,以歼-10为例,它的早期型号的使用寿命也就在3千个小时左右。为了解决这个短板,主攻材料力学与结构疲劳的高镇同院士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老院士一生为国,这一成果让美俄羡慕万分,战机寿命成倍延长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困扰中国战机的难题,生于1928年高镇同老院士鞠躬尽瘁,率领科研团队日以继夜的努力攻关,终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战机结构模型,理清了战机寿命与时间、材料、结构设计之间的复杂关系,成功的跨过了我国战机设计的传统误区。得益于高镇同院士的这个结构模型,我国在后来的研制生产出的各种战机的使用寿命几乎都延长了一倍,就连歼-20这样的隐形战机的使命寿命也达到8千多个小时,达到世界先进战机的平均水平。

高镇同老院士的这一成果是在我国军工底子薄弱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这项成果的极具颠覆性,就连美国和俄罗斯都想从我国买回去研究借鉴,可是我们根本没答应。这项成果不仅是高镇同老院士的心血,更关系到我国战机的重大秘密,怎么可能就这样卖给他们呢?

高镇同院士今年已经90岁了,他为祖国作出的贡献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老院士才是真正的“无双国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