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今年拿到哈佛和MIT录取通知书的Jessica的本科学校并不是什么牛校,拿到哈佛的录取后,她兴奋了一中午,下午就去实验室忙碌了

她是顾问老师眼中最努力认真最追求完美的申请者,光申请文书就前后大改了20多遍

但她却说,学术上她并不是一个强求完美的人,因为如果事事做到最好,她可能永远都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兴趣。

想看她的大学故事吗?请看下文。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大家好,我是Jessica,目前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大四学生。今年年初,我拿到了哈佛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以及塔弗茨大学生物信息类硕士项目的录取。

我被录取的这3个硕士项目我都很喜欢。

在CMU能跟写代码的人在一起,可以提高我的编程能力,这个学校氛围我也很喜欢;哈佛和TUFTS都在波士顿,学生物的人都知道,波士顿很多相关公司,医疗资源和数据丰富,往往是第一手,新鲜的病人数据,这是很重要的。

最后在哈佛和CMU之间,我选择了哈佛,不是因为它的名气,而是相对于计算机知识,我更需要一些数学理解的课程学习(哈佛课程设置的特点),我想得到更系统的训练;另外,就城市医疗资源来说,波士顿要远远好于匹斯堡;CMU我们这个专业录取的学生,很多人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个项目转码农,更偏向于就业,而我特别想今后转PHD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图丨哈佛大学

问:

被哈佛大学和CMU这种顶级院校录取,你觉得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答:

我也经常会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本科学校比较普通。

除了运气外,我觉得是因为我真正扎实地、比较投入地做过一些项目,对于项目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并且能够表述出来。

做项目与我的申请方向和未来就业领域息息相关,因为实际做项目的过程中,我会发现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什么。我从生物到生物信息的转变,就是与我的项目经历有关。

大一时我就在思考自己是否喜欢生物这个专业,当时参加了环境科学的暑期科研项目。虽然最后的结果指导老师觉得很好,但过程中我并没有很开心,重复的实验并没有让我获得多少快乐。

换句话说,生物实验对我来说“正反馈时间太长”。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大二是数学社的社团经历,当时有一个建模比赛,MCM与ICM,美国大学数学建模比赛。虽然不是很高级(但我们当时搞得有点失败,二等奖也没拿到【笑】),但过程很有意思,我有机会承担一些编程任务,用MATLAB来写。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编程是任何专业的人都应该掌握的一种技能,但是我们学校对跨学科课程的选择很少,我只能通过比赛、项目等自己学习。

这对我是一次真正全新的学科尝试。

后来我去参加iGEM的比赛,这是全世界大学生合成生物学比赛,在波士顿进行最后的Presentation。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我本职工作是做实验,也有一些跨学科的工作。当涉及到数学、编程时我和数学系同学交流很多,这种跨学科的合作让我获得很大的成就感,远远大于在实验室获得的快乐,也借此我重新审视了我的条件与喜好。

后来了解到生物信息学,这个专业是生物和数学、编程的结合,是一个让我一听就觉得很兴奋的学科方向。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确定了方向之后,大三我就参加了学校的生物信息项目。直到研究生申请时,我深度参与了两个项目,一个是学校的生物信息项目,一个是美国哈佛医学院老师的项目。后面那个项目我需要6周写完Academic Paper。

后来,美国哈佛医学院项目的老师给我提交了推荐信。

总体来说,我的寒假暑假基本都贡献给这些项目了。

大一暑假:环境科学项目(事后看来完全是浪费时间)、自学统计;大二寒假:自学一门编程语言,这是我第一门编程语言;大二暑假:iGEM;大三寒假:建模比赛,学习Matlab;大三暑假:学校的生物信息项目;大四寒假:生物信息项目—持续到现在。

在这些项目的经历里,我更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有些事做了以后才发现自己走了弯路,但没有路是白走的,当你意识到有些事不适合自己时,是非常有意义的收获。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问:

你的标化成绩很高,TOEFL 111,GRE 330,并且都是一次通过,而标化考试让很多学生最后都崩溃了,你是怎么准备标化的?

答:

我觉得准备标化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我不太擅长同时干几件事情,我倾向于短时间内集中学习。

我大二下考的TOEFL,当时从最开始接触到最后考完,一共40天,这40天里,我每天完成课业后,从晚上10点学习到凌晨2点。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关于GRE我觉得很多培训机构总是试图总结出什么捷径,比如看到一些句子的转折就怎么样之类的,教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策略性放弃。

而我恰恰是意识到没有什么捷径时,能力才真正有显著提高。我用傻办法,刻意去练,一直练到能完全一次性看懂整个句子,而不是策略性放弃哪些内容。

我当时离考试还有10天时间时,做了一次模拟题,只有321分。我想完蛋了,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能做得很好,但我平时没有卡时间去做,导致真正模拟考试时,时间控制不好。

那时我就不再去想做阅读的捷径,我去论坛上看一些很深刻的总结,掌握一些方法,这些总结我之前是看不下去的。

最后那10天时间里,除了每天3-6小时上课外,我都花9-10小时学GRE,补阅读理解。

我卡着时间计时训练,每15分钟做完一个阅读理解,每一小时做完4个。那段时间进步非常明显。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问: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申请的?申请过程是怎样的?你是如何和老师合作、搭配的?

答:

我从大三结束的暑假就开始申请了。

大四上学期,我在准备申请的同时还要做哈佛医学院的实验项目,时间很紧,我当时也在纠结是直接申请博士还是申请硕士,导致整个时间进度偏慢。

我觉得整个申请过程中,择由的老师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顾问张老师提供了相关选校信息给我,文案老师詹老师对我很包容。我经常完全改稿,什么叫完全改稿呢,就是写好一版之后,我们彼此都觉得挺好,可是睡了一觉之后,我的想法又变了,把昨天的想法完全推翻,于是又需要重新另外写一稿。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因为项目的关系,我的时间是“世界时间”,经常晚上和他们沟通,需要他们及时反馈。

最终,一直到11月下旬,经过了十几个版本的文书,我才确定了文书的最终稿。

詹老师对我文书的逻辑性和方向性上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像我的经历比较多,并且有些随机,但是文书中,我要逻辑性地串起这些经历,体现我一步步往某个方向努力,这其实难度很大。

比如老师建议我iGEM不好直接写在PS里,但是可以写在简历里。还有,我写的初稿有些语句给别人的感觉是忏悔书,比如做了某个项目后,我发现自己这个不会,那个不会,于是我就怎样弥补,詹老师就从招生官的角度给文章做了调整,整体好了很多。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除了PS外,Why School也很重要。我听说有人写Why School只能写出100-200字,我觉得这不行,至少你对这个项目并不了解。

比如我的CMU就写了500字以上,我必须要很确定,我为什么要申请,它哪里好,我会列出很具体的1234的理由。

有的人写哈佛的时候,会说我很喜欢哈佛的某门课,但是这门课哪里都能学。

我不会写得这么笼统,我会去查教授、研究领域、发了什么Paper、组里多少人、我有没有可能加入到某些项目做IA。

除了教授之外,我看它的课程和其他项目的课程相比有什么特点,我会去论坛、知乎查找信息和资料,哈佛偏统计和基础数学,这是我需要的。

除此之外,波士顿的医学非常发达,有很多源头数据和病人真实的样本,有很多生物信息公司,有健康普通人的大数据等等,我要了解到这种程度,才去写这个学校。

问:

你是属于转专业申请,你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你觉得转专业申请中需要注意什么?

答:

转专业不要盲目。

比如虽然计算机很热,很多人盲目选择计算机,但平庸的程序员也很多。

你要去见见真正写程序的人,他们的工作和状态是不是你真正喜欢的,你是否愿意和他们合作,公司的氛围是你期待的吗?比较蓬勃的行业并不见得适合所有人。

你能不能找到快乐,要多做一些项目才能体会。不是这行挣钱就去做。

我在转专业申请生物信息时,我的优势是对生物科学的理解,自学能力很强,虽然在学校选择计算机和数学课程受限,但是我利用项目和假期利用一些渠道自学了,我还发表了专业文章。

事实证明跨专业申请时这一点非常重要。哈佛生物信息项目要求很复杂,需要你会很多东西,而我正好都达到了Minimal的要求。

当然,这些需要在你的申请材料中体现出来,所以你的文书之类的要很有技巧,把信息点和逻辑都理顺好。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转专业的同学必须要做一些取舍。

我当时写哈佛文书时,其实挺崩溃的,写的过程中对比哈佛的课程设置,我觉得我的本科有些浪费。

本科所学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听课的收获不那么大,如果我能早一点进入生物信息那个组,多积累一些研究经历,我申请PHD或许就有可能。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不过有那么一句玩笑,“我吃6个包子就能吃饱,早知道我只吃第6个就好了。”

事实上那些看似是弯路的过去,也是帮助你积攒自己的特色,有时候不能过于强求完美,什么都要做好,那样你可能永远都不能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务上花时间,获得丰厚的结果。

当然,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兴趣,可以发展地全面一点,如果确定了自己的兴趣,要有勇气一些,懂得放弃

打比方说,很多课程不需要花大量时间把细节都记住,但是你要明白整个逻辑是怎样的。你把分数从50提高70付出的努力应该少于80-90分,从90-95分付出的努力可能更多。

你要选择你愿意维护的分数段,然后综合评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匀出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如果我们确定要转专业,我们不一定要削尖脑袋去提分,而是应该花时间在未来方向应该学会的技能。

可能这一步你的同专业好朋友未必有这样的想法,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去认识不同专业的人交流想法。

当我到了生物信息专业后,我发现大家都有类似的心态变化过程。

就好像在黑夜里,我们在操场里努力地跑,等到天亮了,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一起跑,其实也蛮开心的呢。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历和小建议,希望对大家有用,谢谢大家。

如果大家对Jessica的申请过程感兴趣,请期待下周的文章《那位录取到哈佛的学生,申请过程这么波折》。

关于顾问张欣Cindy老师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关于文案詹建国Mars老师

哈佛学姐分享:如果强求完美,你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