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VS“京腾系”,“双线”融合开启“新零售”时代

“阿里系”VS“京腾系”,“双线”融合开启“新零售”时代

“阿里系”VS“京腾系”,“双线”融合开启“新零售”时代
“阿里系”VS“京腾系”,“双线”融合开启“新零售”时代

全文4893字,建议阅读时间为7分钟。

摘要

近年在消费增速下滑与电商行业迅速发展的双重冲击下,实体零售企业经营持续承压,加之行业整体竞争激烈,租金、人工成本持续上升,企业经营表现持续弱化;同时,消费升级促使互联网巨头触角伸向线下,加之国家政策支持导向,2016年末以来,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融合(“双线”融合)的快速推进开启了“新零售”时代,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与腾讯&京东通过并购、参股实体零售企业或与其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零售资源,积极布局线下,“阿里系”与“京腾系”两张新零售版图持续扩张。

“阿里系”整体“双线”融合模式为阿里自有品牌、流量与技术和线下实体深度融合,实现阿里对新零售的全面布局;而“京腾系”整体模式为以线上流量和自身资本实力助力合作伙伴独立发展,实现轻资产运营与“去中心化”赋能。虽然阿里巴巴与腾讯&京东实现“双线”融合的方式不同,但“双线”融合本身对线下零售实体具有较大积极作用,有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缓解竞争压力,同时,我们分析在融合持续渗透过程中,行业内各业态经营发展分化更为明显,整体看超市业态的融合效果最好,百货业态次之,而线下专业店则面临直接被替代的风险。

“阿里系”VS“京腾系”,“双线”融合开启“新零售”时代

受消费增速下滑、电商冲击等因素影响,实体零售经营承压,同时,消费升级带动互联网巨头触角伸向线下,“双线”融合开启“新零售”时代

近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处于下行周期,国内消费市场增长乏力;同时,电商快速发展对实体零售的冲击持续加大,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快速增长,2017年同比增速达32.2%,且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不断增加,景气度指数持续上升;在消费增速下滑及电商业态的双重冲击下,实体零售企业近年经营压力持续增加,加之行业整体竞争激烈、租金人工成本上升,实体零售业经营表现持续弱化,行业投资持续下滑。为缓解经营压力,企业积极开展线上业务、推进渠道下沉至农村地区、关闭效益较差门店,但由于线上流量已被阿里、京东等互联网电商巨头占据,实体零售业线上业务推进困难,收效甚微。

“阿里系”VS“京腾系”,“双线”融合开启“新零售”时代

实体零售业经营压力加大与线上业务推进困难为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提供了契机,同时,消费升级过程中客户更加注重体验式消费,促使互联网巨头触角伸向线下,“双线”融合开启“新零售”时代。

政策支持导向也为“双线”融合推进持续加码,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表示“鼓励线上线下优势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市场资源,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实体零售业和互联网巨头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导向共同促进了“双线”融合的持续快速推进,自2016年末以来,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与腾讯&京东通过并购、参股实体零售企业或与其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零售资源,“阿里系”与“京腾系”两张新零售版图逐渐形成且处于扩张态势。

根据图3的整理,互联网巨头选择的线下实体主要为商超、百货等,意在实现以线上的巨大流量助力线下实体客户群增长、依托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降低线下运营成本,同时,以线下实体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培养线上支付模式使用等。

“阿里系”VS“京腾系”,“双线”融合开启“新零售”时代

虽然主要意图相同,但阿里与京东&腾讯投资模式与运作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投资模式方面,阿里对线下零售实体投资的股权比例整体偏高,参控股模式相结合,腾讯与京东均为参股模式,从投资资金体量来看,阿里资金规模远超腾讯与京东;由于投资模式的差异,二者对投资实体的运作方式有较大不同,阿里对投资实体店运营控制力度较强,致力于改造实体店的运作模式,整体模式为阿里自有品牌、流量与技术和线下实体深度融合,实现阿里对新零售的全面布局;而“京腾系”整体模式为以线上流量和自身资本实力助力合作伙伴独立发展,实现轻资产运营、“去中心化”赋能。(在2017年12月广州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坛上,马化腾表示在“互联网+”方面,充分相信和支持合作伙伴,不将百分百的渠道集中在赋能者手中,做到“去中心化”赋能。)

融合持续渗透过程中,行业内各业态经营发展分化更为明显

从行业内并购、合作的业态类型来看,超市业态在超市、百货和专业店三种业态中消费频率最高,拥有更加庞大的线下支付群体,互联网巨头对超市的主要投资目的是抢占线下商业入口,扩大其支付方式使用规模,线下实体则因更快捷的物流体系(如京东一小时到家等)和更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提高经营效率,二者融合属于相互借力共同提高业务规模,超市业态在“双线”融合效果更为明显。

相对于超市业态,百货业务受电商冲击影响更为严重,恢复期较长,线下零售店具有电商不可替代的体验感,体验式消费也成为近年来百货门店重点发展领域,但经营品类、业态结构调整方面受限较多,升级改造难度较大,加之租金以及人力成本的上涨,即使在与电商融合后,百货业态经营仍更多地以线下门店为主,后续经营发展或仍面临较长的恢复期,整体看,百货业态在“双线”融合中的受益程度低于超市业态。

专业店方面,由于经营品类专业性强、标准化程度高即可替代性强,专业店与电商网络零售经营品类重合度较高,其中电器类专业店市场份额基本被京东、苏宁、天猫、国美寡头垄断,基于线上线下差别甚微,从行业内并购合作情况来看,线下专业店融合意义不大,在“新零售”时代存在更大的替代性。

从阿里巴巴与腾讯&京东的投资选择中看出,2016年末以来其投资主要集中于超市业态,占零售业态整体投资规模约60%,其次为百货业态。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有选择性的融合持续渗透过程中各业态经营发展效益将有所分化,超市业态的融合效果最好,百货业态次之,而线下专业店则面临直接被替代的风险。

整体看,目前整个零售行业处于加速融合的过程中,2018年融合的趋势将持续推进,我们将对其走势保持密切关注。

附件:

“阿里系”与“京腾系”具体投资情况梳理

“阿里系”VS“京腾系”,“双线”融合开启“新零售”时代“阿里系”VS“京腾系”,“双线”融合开启“新零售”时代

statement

本报告由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China Bond Rating Co.,Ltd)(简称“中债资信”,CBR)提供,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由中债资信相关研究人员根据公开资料,依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做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及分析师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内容仅供报告阅读者参考,一切商业决策均将由报告阅读者综合各方信息后自行作出。在任何情况下,我司及分析师对任何机构或个人因使用本报告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阿里系”VS“京腾系”,“双线”融合开启“新零售”时代

中债资信

专注信用风险管理

精于信用信息服务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