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畫家,浪漫的帝王,一位投錯了胎的藝術大師宋徽宗趙佶

天才的畫家,浪漫的帝王,一位投錯了胎的藝術大師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趙佶畫像

宋徽宗趙佶生於北宋元豐五年(1082),史載其出生時,父親宋神宗夢見南唐後主李煜前來謁見,後世人也認為,徽宗趙佶身上有太多“千古詞帝”李煜的影子。 趙佶一生精於書畫,力主推動官方畫院的形成與發展,將畫家地位提到歷史最高,在中國藝術史上功不可沒,卻實在不是塊當皇帝的料。 宋徽宗在位期間,提倡柔媚的畫風,擅長畫竹、翎毛,偶作山水,所畫花卉能夠畫出不同季節下的特定情態,其藝術成就以花鳥畫為最高。 他畫鳥雀,常用生漆點睛,小豆般的凸出在紙絹之上,十分生動,工筆山水《芙蓉錦雞圖》先後被明清兩代的多位帝王收藏。 他繪畫常取鶴作題材,如《瑞鶴圖》、《藥莊縱鶴圖》等。徽宗把花鳥畫看作是天地之精髓,有著“粉飾太平,文明天下”的作用,並將其花鳥作品收錄成冊,名為《宣和睿覽》。 宋徽宗一生作品極多,僅在《宣和睿覽》中入冊的便有千冊,共有一萬五千餘幅,再加上其他記載,總數十分驚人,這相當於幾十位畫家一生的作品。事實是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宣和畫院的一干畫家們代筆的,僅在當朝,徽宗作品已經是真假難辨了。

以下介紹留存世間的徽宗花鳥名作

天才的畫家,浪漫的帝王,一位投錯了胎的藝術大師宋徽宗趙佶

【 五色鸚鵡圖】

【年代】北宋

【作者】宋徽宗趙佶

【形制】絹本,設色

【尺寸】縱53.3cm,橫125.1cm

【收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 五色鸚鵡圖】

圖繪折枝杏花兩枝,枝頭棲五色鸚鵡一隻,用筆細勁工緻,設色濃麗,與《蠟梅身禽圖》想類,是一種精巧典雅的風格。

因有徽宗趙佶的親筆題詞,歷來繫於徽宗名下,但當代學者普遍認為實出當時畫院職業畫家之手,體現了徽宗時畫院花鳥畫創作的水平。

畫幅的右側有趙佶瘦金書詩序並詩,其形式與《祥龍石圖》相近似,有的學者進而推測此作當為《宣和睿覽冊》中之一種。畫上鈐有元文宗「天曆之寶」印,清戴明說、宋犖藏印及清乾隆、嘉慶內府鑑藏印,《石渠寶笈初編》著錄。

趙佶這幅《五色鸚鵡圖》在宋徽宗的作品中是數一數二的代表作。

天才的畫家,浪漫的帝王,一位投錯了胎的藝術大師宋徽宗趙佶

【竹禽圖】

【年代】北宋

【作者】宋徽宗趙佶

【形制】絹本,設色

【尺寸】縱38.8cm,橫55.5cm

【收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竹禽圖】

圖繪石崖伸出兩根竹枝,兩隻禽鳥相對棲於枝上,用筆細膩工整,但竹子的枝頁、棘條都用色敷染而不勾勒,崖石的畫法可見生拙之筆。

此作與《臘梅山禽圖》、《五色鸚鵡圖》那種雙鉤細筆的畫法有所不同,與《柳蘆雁鴉圖》、《池塘秋晚圖》的畫法也不一致。

趙孟頫在卷後的跋中指出「此卷不用墨描,粉彩自然」,說明他注意到了這一特點。

畫幅的右側有徽宗的簽押並鈐有「御畫」印。

對於此作是否為徽宗的親筆,專家們目前尚有不同的看法。

卷後有元趙孟頫,明朱棡、項元汴,清宋犖、張之萬,近人張大千的鑑藏印,汪砢玉《珊瑚綱》、陳繼儒《妮古錄》著錄。

天才的畫家,浪漫的帝王,一位投錯了胎的藝術大師宋徽宗趙佶

【芙蓉錦雞圖】

【年代】北宋

【作者】宋徽宗趙佶

【形制】絹本,設色

【尺寸】縱81.5cm,橫53.65cm

【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芙蓉錦雞圖】

全圖設色豔麗,繪芙蓉及菊花,芙蓉枝頭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錦雞,扭首顧望花叢上的雙蝶,比較生動地描寫了錦雞的動態。

這種表現形式,在徽宗時代花鳥畫中很是流行。

五彩錦雞、芙蓉、蝴蝶雖然均為華麗的題材,但如此構圖便不同於一般裝飾,而充滿了活趣。

加以雙勾筆力挺拔,色調秀雅,線條工細沉著;渲染填色薄豔嬌嫩,細緻入微。

錦雞、花鳥、飛蝶,皆精工而不板滯,實達到了工筆畫中難以企及的形神兼備、富有逸韻的境界。

畫上有趙佶瘦金書題詩一首,並有落款。

畫如其人,整幅圖纖巧富麗,技巧雖高,構思雖巧,卻缺少大丈夫氣。

趙佶在圖的右上角題了一首詩:“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

錦雞就是雉,按儒家“瑞應”說,它的出現是“聖王”出世的象徵。

於是這幅花鳥畫就有了政治意義。古人稱雞有“五德”:“頭上有冠是文,腳下雄健是武;臨敵敢鬥是勇;見食呼友是仁;按時報曉是信。”

趙佶將自己比作“五德”俱全的錦雞,想要安逸太平,卻怎知會有“靖康之難”!

觀畫中趙佶的自題詩,可發現趙佶畫這隻五彩斑斕的大錦雞,是為了頌揚儒家文、武、勇、仁、信這五種倫理品德。此畫設色濃麗,暈染細膩,傳達出皇家的雍容富貴氣派。

天才的畫家,浪漫的帝王,一位投錯了胎的藝術大師宋徽宗趙佶

【鴝鵒圖】全圖

【年代】北宋

【作者】宋徽宗趙佶

【形制】紙本,墨筆

【尺寸】縱151cm,橫71cm

【收藏】南京博物院

【鴝鵒圖】

徽宗作品中,一幅不太引人注意,但它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由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御筆小寫意《鴝鵒圖》非常具有研究價值。

目前有研究者指出此畫是後人的兩幅摹本之一。

南宋、元、明三代收藏情況無法獲悉,乾隆年間收入清宮,後經嘉慶、咸豐內府收藏,光緒年間不知通過什麼途徑流出清宮,曾經南海畫樓、玉峰周氏收藏,後歸收藏家龐萊臣珍藏。

《鴝鵒圖》原作破損程度嚴重,龐氏讓為他掌管書畫的高手陸恢精心臨摹兩幅,一本於1936年被原田尾山(謹次郎)購得攜往日本,一本於20世紀50年代由龐萊臣後人捐給國家,隨後毀去原作。

南博專家卻認為,南京博物院藏的這張《鴝鵒圖》確是真跡,而賣到日本的那張《鴝鵒圖》實系摹本。

因為此畫經背對光審視, 破補較多, 曾經多次揭筆,漫長的歷史痕跡相當明顯。而畫幅有乾隆御題詩一首,詩堂有乾隆御題“活潑地”, 並有咸豐帝和乾隆韻一首,這些都是公認的確實無疑的真跡。

是否真跡,本文不再贅述。無論此福作品是真是假,歸屬權均屬於徽宗品牌之下的作品。

《鴝鵒圖》也是經歷歷史的大浪淘沙後,保存下來的精品。它較之徽宗品牌的其他作品來看,具有更鮮明的靈動性;較之徽宗親筆精品《瑞鶴圖》來看,構圖更為靈活,不再出現左右對稱的呆板,筆法老辣披紛。

《鴝鵒圖》用墨筆描繪鳥羽絲毛,輔以淡墨渲染,表現出鴝鵒毛羽的濃黑深厚感。以幹筆圈松樹的樹皮,略施淡墨。

松針以細筆一根一根畫出。這恐怕是徽宗品牌作品中產生的一種新穎別緻的畫風。工筆院體文人,未必都是,雖然松樹、鴝鵒都有十分清晰而細膩的形象刻畫,與絹本工細畫風迥異,卻另有一番韻味,畫面精細寫實的同時講究空靈意境;右下側的緊密與左上側的松疏形成鮮明對比,這當然是頗具用心的。

藝術的魅力在於對比,尤其文人畫的意境效果更需要在一張一弛中體現。

乾隆的御題,顯然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畫作的空間效果。

天才的畫家,浪漫的帝王,一位投錯了胎的藝術大師宋徽宗趙佶

【鴝鵒圖】畫心

天才的畫家,浪漫的帝王,一位投錯了胎的藝術大師宋徽宗趙佶

【紅蓼白鵝圖軸】

【年代】北宋

【作者】宋徽宗趙佶

【形制】絹本,設色

【尺寸】縱132.9cm,橫86.3cm

【收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紅蓼白鵝圖軸】

圖繪岸旁紅蓼白鵝。構圖洗煉,形象明快優美,色彩鮮麗,筆致自然,格調也很高簡。

傳為趙佶的繪畫作品,多為畫院中高手所代筆。

此幅作品,可能即為畫院中畫家所繪製,因此,也反映了這一時期畫院的藝術成就與水平。

天才的畫家,浪漫的帝王,一位投錯了胎的藝術大師宋徽宗趙佶

【蠟梅山禽圖】

【年代】北宋

【作者】宋徽宗趙佶

【形制】絹本,設色

【尺寸】縱82.8cm,橫52.8cm

【收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蠟梅山禽圖】

此圖寫一株臘梅枝幹略彎而勁挺直往上伸,極富彈性,互相交錯而有變化。

枝頭幾點黃梅開放,似乎有陣陣清香襲來。

臘梅枝頭上的一對山雀相互依偎均向著左側畫面,將觀者視線引向畫外。

刻畫工整細緻,富有生活情趣。臘梅枝幹以勁細墨筆鉤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畫出。

筆墨的細粗、乾溼配合協調和諧。

左下有畫家以瘦金書的題詩一首:“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視之所畫,唯有雙白頭翁棲於寒枝,下有二草本,未有他物。

時值臘月,而鳥何為白頭?

觀徽宗題左下五言絕句,“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約者,丹青也,亦知己也。

千秋之白頭,不畏風雪,願得相伴相守。

而花靚妝淡景,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而其筆法,全應物而生,未有張示。

線筆筆精勾,羽片片細染,其雖寫實而不失靈逸,而鳥之神歲經千年而不改。

為得物之神秀,傳徽宗以生漆點睛。沉丹青者,徽宗也;全其願者,丹青也。

在《臘梅山禽圖》中,宋徽宗自題“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

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一詩”,借雙關語意,表述自己作這幅《臘梅山禽圖》構思立意的初衷。

由於畫作中無法表現出“鳥語”的聲音,亦無法描繪“鳥語”的內容,因此用“矜逸態”的詩句,將白頭翁自鳴得意的神態描繪出來,使觀畫者彷佛聽到了它吱吱喳喳的鳴叫聲。

而下一句的“弄”字,則在臘梅花綻,粉蕊呈露的姿態之外,帶出了“花香”。

下半首詩由“白頭翁”聯想到古語“白頭同所歸”,意指朋友間情誼堅貞,白頭不渝;而“丹青”是古代繪畫中常用的顏色,其話色不易泯減,故以此二句喻友誼堅貞,指著白頭翁,表白千年不變的心意。

宋徽宗在繪製這幅作品內心充滿了希望、理想、愛情與富貴,一種美麗幻想的寧靜安閒繪畫王國,不經意地浮現在筆意之中。

他借臘梅、白頭鳥(長春鳥)、山花、蜜蜂等動植物來描寫情感和生命的關係。用寒冬季節的植物來訴說生命的堅定,把人們日常生活裡,眼中最常見最熟悉的鳥類呈現在畫裡,借禽鳥之情來表明人間友情和愛情的堅貞。

天才的畫家,浪漫的帝王,一位投錯了胎的藝術大師宋徽宗趙佶

【風雨牧歸圖】

【年代】北宋

【作者】宋徽宗趙佶

【形制】絹本,設色

【尺寸】縱120cm,橫103cm

【收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風雨牧歸圖】

此圖描繪風雨將作時,二牧童趕牛回家的情景,是一幅具有風俗性質的小景山水畫畫中以極簡潔的場景,卻烘托了一個極充實的情境。

整個牧童、牛、大樹、湖水、葦叢等景物都被置於忽來的風雨主題與氣氛之中因而畫幅雖大,景物雖簡,但仍顯得充實而飽滿畫中用墨、設色均輕淡細膩,除極好地表現兩牛形體、骨肉的細微變化外,對整個畫面氣氛的烘托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天才的畫家,浪漫的帝王,一位投錯了胎的藝術大師宋徽宗趙佶

【梅花繡眼圖頁】

【年代】北宋

【作者】宋徽宗趙佶

【形制】絹本,設色

【尺寸】縱24.5cm,橫24.8cm

【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梅花繡眼圖頁】

圖中梅枝瘦勁,枝上疏花秀蕊,一隻繡眼俏立枝頭,鳴叫顧盼,與清麗的梅花相映成趣。

此圖雖然景物不多,卻頗為優美動人。

所繪梅花為宮梅,經過不斷剪枝,人工修飾痕跡較重。

此種梅的畫法精細纖巧,敷色厚重,自有一種富貴氣息,這樣的風格趣味為宮廷所好尚,顯然代表了皇家的審美意味。

本幅款識:“御筆”、“天下一人”。鈐“御書”朱文葫蘆形印一方。鑑藏印鈐“阿蒙秘笈”。

天才的畫家,浪漫的帝王,一位投錯了胎的藝術大師宋徽宗趙佶

【桃鳩圖頁】

【年代】北宋

【作者】宋徽宗趙佶

【形制】絹本,設色

【尺寸】縱28.5cm,橫27cm

【收藏】日本個人收藏

【桃鳩圖頁】

中國古畫,作者宋徽宗趙佶,現為日本個人收藏。

此冊頁在傳為宋徽宗的作品中比較特別。

桃花與枝葉鉤勒精工,棲鳩動態自然而生動,用生漆點睛,卓有神采,整體色彩華麗。

傳其為畫家二十六歲時的作品。趙佶觀察事物細緻入微,這幅《桃鳩圖》。

畫中的桃花與枝葉勾勒精工,棲息在樹上的鳩鳥動態自然而生動,用生漆點睛,富有神采,整體色彩華麗,洋溢著悠揚的神韻,此畫被譽為折枝花鳥畫的典型。

天才的畫家,浪漫的帝王,一位投錯了胎的藝術大師宋徽宗趙佶

【枇杷山鳥圖頁】+裱邊題簽

【年代】北宋

【作者】宋徽宗趙佶

【形制】絹本,墨筆,紈扇頁

【尺寸】縱22.6cm,橫24.5cm

【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枇杷山鳥圖頁】

本幅款押“天下一人”。鈐“御書”朱文葫蘆形印一方。

裱邊題簽:“宋宣和枇杷山鳥”。鑑藏印鈐“宣統御覽之寶”,中縫鈐“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朱文印各一方。

圖中枇杷果實累累,枝葉繁盛。

一山雀棲於枝上,翹首回望翩翩鳳蝶,神情生動。

此圖體現崔白清澹之體。

宋徽宗趙佶的花鳥畫以設色為多,然而此圖純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調高雅,略似沒骨畫效果,別具一種蒼勁細膩之韻致,體現了趙佶多方面的繪畫才能。

對開有清乾隆御題詩一首:“結實圓而橢,枇杷因以名。徒傳象厥體,奚必問其聲。鳥自託形穩,蝶還翻影輕。宣和工位置,何事失東京。”

感慨宋徽宗如此精於繪畫,工於構圖和經營位置,緣何卻把國家丟失了?

天才的畫家,浪漫的帝王,一位投錯了胎的藝術大師宋徽宗趙佶

【枇杷山鳥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