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行軍打仗,士兵伙食怎麼樣?

中國古代行軍打仗,士兵伙食怎麼樣?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這句古語可以看出,在兩軍交戰的時候,士兵的補給是優先於士兵的作戰的,糧草輜重可以說是古代戰爭的基本。現代我們科技發達,加上良好的交通和技術,士兵的伙食是非常豐富的,一日三餐都能保證營養均衡。但是古代就不同了,由於運輸工具和食物保存等方面的限制,後勤補給是一個大難題,因此在士兵伙食這一方面可以說和現在天差地別。

尋找中國史書中關於士兵伙食的記載,可以發現,從行軍的的效率、條件的限制以及經濟方面等原因,士兵一般吃的都是糧食作物,很少會有肉食或者蔬菜。

其中糧食作物一般都是大米、小米和小麥,一是因為這些穀物是當時中國的主流糧食作物,二是因為這些穀物攜帶方便,乾燥之後保質期很長。特別是小米,保質期能長達九年,而且很容易烹飪。

中國古代行軍打仗,士兵伙食怎麼樣?

新鮮的肉食和蔬菜基本上就不可能了,除非是打仗之前壯行或者勝利之後慶功士兵才有可能吃得上。因為古代的保鮮技術有限,這類東西很容易腐壞,因此蔬菜常被做為醃菜以延長其食用期限,或者士兵會在荒郊野外自己尋找一些野味或者野菜,配合穀物煮粥,來補充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和維生素。

有時候出征之前軍隊也會帶一些活禽出發,但是數量肯定不多,而且更多的時候是將家禽的肉做成肉乾,方便攜帶和保存。而且,這種肉類不是每天都可以吃的上的,在古代肉食本來就很珍貴,因此軍中一般只有勝利或者為了壯行才會吃肉。

中國古代行軍打仗,士兵伙食怎麼樣?

古代不同朝代經濟能力也不同,一些富裕的朝代,士兵的伙食對比其他朝代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宋朝和明朝的時候,士兵可以吃上小麥做的餅饢之類的食物,明朝的士兵甚至每餐都可以有一塊油炸餅,在當時這已經相當不錯了。

古代戰爭那麼頻繁,可是士兵吃的卻這麼寒酸,不由的讓人感到有些心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