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寧陵”地名:軍隊為何忌諱“平洛”打仗?

在陽驛鄉有一村名“平洛”,當地上了年紀的人說,原來軍隊是很忌諱在此打仗的,村名的諧音是“平落”,迷信“吉凶”讖語的人認為就是“平排落下去”的意思,很不吉利,很容易在此打敗仗的。而抗日戰爭期間的一次戰鬥好像印證了這種說法,讓更多的人認為如此。1940年7月,國民黨軍隊李仙洲部某營約400人,從隴海鐵道北,進駐縣西南平樂寨。日軍發現後,遂調集侵入寧陵、睢縣、太康等縣的3個營兵力,將平樂寨團團包圍,用坦克撞開東門發起猛攻。李仙洲部雖奮力抵抗,終因兵力不敵而慘敗。這就是1992年《寧陵縣誌》記載的“平樂戰鬥”。

“平洛”村名是怎樣由來的?縣誌為什麼又將其記載為“平樂”呢?據《商丘地區地名薈萃》記載:“俗傳西漢王莽箭射劉秀未中,平落於此,故名平落。清咸豐三年(1853年)築寨,取祈福之意,稱平樂寨,演為今名。”1981年寧陵縣地名普查成果卡載:“清咸豐三年,為防粵、捻二軍,該村開始築寨,粵、捻二軍屢攻不克,寨內太平安樂,取村名平樂,後演變為平洛。”

以上記載道出了村名之由來,但有需要商榷與修正之處:所言王莽於此地箭射劉秀,據考證正史,劉秀稱帝前是沒有到過今豫東一帶的,所以此傳說也只能是傳說了。再者就是平樂寨築寨時間,非清咸豐三年而應是咸豐八年(1858年),據清宣統三年《寧陵縣誌·寨堡》載:“咸豐八年秋,創建華堡寨,兵糧儲富,可持無恐。嗣是各團仿築,保障居民,裨益非鮮,是宜志。”平樂寨為全縣修築寨堡47處的其中之一。另外,平樂寨也並非“屢攻不克”,在築寨的第二年,即咸豐九年(1859年)春,捻軍以強大的攻勢,在攻破寧陵城和睢州城後,繼而攻破平樂寨、郭屯寨(清宣統三年《寧陵縣誌·名宦志·邱聯恩傳》)。

由此我們可知,平洛於清咸豐八年築寨,新中國成立後改今名。1946年7月,中共領導下的寧柘商民主政府建立,下設兩個區:張弓區、平洛區。1947年2月,寧陵縣民主政府建立,下設六個區,平洛為五區。曾任東海艦隊福建基地政委的王建一、曾任商丘政法委書記的王師燦系本村人。(寧陵史志辦 馬學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