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40年 食之篇」海鮮:40年前油炸帶魚 40年後應有盡有

海鮮 40年前油炸帶魚 40年後應有盡有

「我之40年 食之篇」海鮮:40年前油炸帶魚 40年後應有盡有

40年前,帶魚是蘭州人能吃到的唯一海鮮

家住城關區定西南路八冶小區的楊靜英已經年過半百,一直都對帶魚情有獨鍾。雖然現在吃魚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了,昴貴如東星斑,中檔有鱖魚、鱸魚,平常的鯿魚、草魚也隨處可買。可是她一想起媽媽炸得金黃的椒鹽帶魚、油亮的紅燒帶魚,就覺得那是世間最好的美食。

楊靜英的帶魚情結,起緣於她的少年時代。她老家在河南,從小跟隨父母支援大西北來到蘭州,當時的八冶是效益不錯的單位,每到過年單位分年貨,都會分到幾條寶貴的掛著冰碴的帶魚。而這幾條已不新鮮的帶魚,是當時蘭州人餐桌上唯一能見到的海鮮,而且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一見身影。楊媽媽把帶魚化了,切成段,用花椒和鹽醃好,鍋裡再放一點點油,一塊一塊地用小火煎得金黃,外焦裡嫩,希望用這道不尋常的佳餚,讓年飯更加豐富一點。

美味的帶魚帶給楊靜英無限的期望和嚮往,以至於在她成人之後,最喜歡的仍然是這道並不起眼的海鮮。後來,蘭州市場上隨處可以買到帶魚了,可以買到活魚了,再後來,她還能吃上新鮮如剛出水,仍然閃著爍爍銀光的冰鮮帶魚和各種海鮮。

她也許不會知道,她所吃到的海鮮裡,可能會與一個叫趙亞輝的河北人有關聯。

水產生意讓他賺到第一桶金

在省食品水產冷凍批發中心,趙亞輝目前經銷著200多種海鮮產品,每天向銀川、西寧、西藏及全省各地發貨100多噸,成交額達到幾十萬元。生意做得如此風生水起,不僅倚仗20多年前他父親的英明決策,更是搭乘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政策。

今年40多歲的趙亞輝,來自河北省,父親做水產品生意。上世紀80年代末,踏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他跟隨父親在全國考察水產市場。在蘭州他們瞭解到,海鮮產品沒有形成規模,缺乏專業市場,不管鮮活魚類還是冷凍產品都很少,產品單一。相反,市場發展潛力很大,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於是,上世紀90年代初,趙亞輝聽從父親的指揮,來到蘭州做起水產生意。他在市場不遠處租了一間房子,安頓好攤位後,從周邊農民手中收來一些活魚,在市場上叫賣。由於當時運輸和冷藏設備有限,他對於冷凍產品不敢多進貨,只是稍帶賣些帶魚和蝦等產品。趙亞輝起早貪黑,幾個月下來發現,帶魚賣得特別好,最好時能賺三四十元,這讓他信心大增,又增加了不少品種。由於蘭州開始流行粵菜,各大酒店對海鮮產品需求量增大,他蹬著三輪車挨個給酒店送貨上門,時間長了建立起供貨關係,生意也越來越好,一年下來趙亞輝盈利數萬元,在蘭州賺到了第一桶金。

“一帶一路”讓百姓餐桌國際化

進入2000年以後,隨著生意的好轉,趙亞輝抓住機遇,擴大經營模式,專門批發冷凍水產品。他租用了兩個大冷庫,能儲存200多噸海鮮產品,魚蝦蟹貝應有盡有,還招了4名工人搬運發貨,又買了貨車送貨上門。趙亞輝是幸運者,更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用他父親的話說,他趕上了好時代。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至今,趙亞輝經歷了近28年發展機遇,從單一的水產品零售走向了冷凍批發,而運輸物流也得到很大改變。他的產品大部分從廣東、山東等地空運而來。而他所在的冷凍市場也得到新建,並朝著專業方向發展,不僅成為蘭州“菜籃子”工程之一,更成為全省最大的批發集散地。趙亞輝將水產海鮮品種增加到上百種,銷售也是一天比一天紅火,最好時一天能批發200多噸,每天的流動資金在30多萬元。7年前,趙亞輝還在市場周圍購買了一套商品房,真正成為新蘭州人。

現在他又將發展機遇盯上“一帶一路”國際市場,他開始專門批發扇貝和沙特及阿根廷蝦尾、蝦仁。便利的物流交通運輸環境,讓他更加有了創業信心,堅信會在這條改革大道上繼續走下去。2014年3月,蘭州新區陸港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2015年7月和8月,中亞班列、中歐班列“蘭州號”在蘭州新區中川北站物流園首發,其中,中歐班列首創了中歐國際貨運往返班列的先河,這又給蘭州物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也讓蘭州人的餐桌日益國際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