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爲什麼內憂外患多?

我愛的人棄我而去了

其實每一個表象背後都有必然聯繫。自”康乾盛世”之後,到了乾隆晚期,清朝其實已經徹底爛了,吏治腐敗,各利益鏈條橫生,吞噬肢解著清廷對廣袤的帝國有效統治。這樣的情況是無法面對突如其來的現代化進程的!

在嘉慶年間,竟然發生京郊百十來個白蓮教眾,打進紫禁城,如若無人之境的恆古未有之事。所以自嘉慶始,再無聖君能力挽狂瀾,撫社稷於將傾。特別是道光帝,到了下半場,遇到千年未見之大變局,信心盡喪,幾如鴕鳥,一蹶不振,醉生夢死。


那麼必要說的這一切都是由罪惡的”鴉片貿易”打開的潘多拉魔盒。

當英國人馬爾嘎尼遠涉重洋,來給乾隆拜壽的時候,就一門心思打開這東方老大帝國的通商口岸,為大英帝國贏取通商渠道。在“工業革命”發展時期的新興資本家們的眼裡,東方帝國有著巨大的市場和財富機會。然而也正是那次出行,讓西方人看穿了東方老大帝國虛弱、顢頇的本質。

終於英國人通過鴉片貿易,實現了巨大的貿易順差。中國的白銀從美洲大陸被發現之後,由全世界向中國流入,徹底變成了由中國向外流出。而中國上到達官顯貴,下到黎民百姓,在大煙槍下銷魂蝕骨。

鴉片貿易,造就了大量白銀的外流。


明清以將,中國稅費、貨幣結算都是銀本位。而銀子大量外流,勢必造成貨幣貶值。在1839年,兌換一兩白銀需要1600文銅錢;但是到了1850年,兌換一兩白銀需要2000文銅錢。老百姓繳稅要用銅錢換成銀子,所以因為貨幣貶值,令從事農業生產的小農經濟更是苦不堪言。而兩次鴉片戰爭的結果,就是讓鴉片貿易從本質上講,就是西方列強為了維護“鴉片貿易”,持續的抽血行為。

和每個傳統王朝末期一樣,土地兼併嚴重。


清朝末期土地兼併更是令人瞠目結舌。著名的“金田起義”,如果你知道金田村一共有750畝耕地,其中地主就佔了662畝。你就不會奇怪那些農民為什麼要起義了。本身農民就身背幾重苦,賦稅和徭役;現在無地還得地租錢;還要承擔貨幣貶值的利錢;和外來工業經濟對小農經濟的衝擊,”多收三五斗”有時候不但不是幸事,反而有可能是噩夢。

所謂屋漏偏逢連陰雨,1840年開始對中國近代史而言,簡直就是噩夢的開始。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天災也不斷。


持續的洪災、旱災和蝗災,驅離著附著在土地上的農民,大量的農民開始變成無產者,或是被賣到美洲去修鐵路,或是被賣到南美去做莊園奴隸。而在此刻發生“太平天國”運動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太平天國運動持續十幾年,沉重打擊了清廷在南方的統治,使得如曾國藩這類的漢族地主勢力開始崛起。才有了從南方開始的“洋務運動”,才保障了太平天國之後,南方新的工業和手工業經濟的發展,維護了後來相對一段時期內的和平與穩定。


而在太平天國運動的同時,和太平天國有連接之勢的還有捻軍。只是捻軍最終沒有像太平天國那樣,形成分庭抗禮的政權,所以清政府對其重視程度不高。
直到太平天國末期,捻軍竟然將晚清第一蒙古悍將僧格林沁給圍殲了,清廷才發現,捻軍竟多達二十多萬部眾,捻軍騎兵縱橫馳騁於皖、豫、魯、蘇、鄂、陝、晉、直(冀)八省。這才引起重視,而曾國藩這類的漢族地主勢力也借平滅捻軍,將自己的勢力擴展到了全國。當然在這階段,清廷重點打壓曾國藩,而李鴻章和左宗棠佔了最大的便宜。


但自從漢族地主勢力參與到政治、經濟、民生中之後,就再沒有因為天災而導致民變。”丁戊奇荒”造成兩千多萬餓殍的饑荒,卻未發生民變就是最好的佐證。因為漢族地主相對滿洲貴族更容易包容接納西方文明。


但義和團運動的爆發,則完全是因為西方文明進一步深入民間而引發衝突的具體表現。這是由意識形態差異導致的。這裡面我們不否認有某種積極自救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愚昧、欺騙和利用”。義和團本是一種民間情緒和半宗教組織,他被慈禧利用來對抗西方在華勢力,被推到了歷史前臺,最終被慈禧利用完之後,無情鎮壓。

其實當大航海時代開啟的時候,就註定這個地球上任何文明都不可以按照之前的自循環模式運轉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當大量白銀通過絲綢、瓷器、茶葉源源不斷流入中國的那一刻。我們其實就應該意識到流入的不只是白銀,還有與西方文明的聯繫;當乾隆自大地對馬爾嘎尼說我們天朝應有盡有,而對方的都是淫技巧機的時候,就應該想到,對方總有一天會拿著淫技巧機,打開你的國門,拿走一切他們想要的。而你無論如何掙扎,你終將成為全球一體化的一員。而“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捻軍”、“義和團”,其實就是那掙扎的過程。

文/炒米視角


炒米視角

晚清的社會動盪是中國歷史之最,從頻次、影響範圍到規模,沒有哪一個朝代能超過它。

從1840年鴉片戰爭算起,先後有太平天國、捻軍、天津教案、四川酉陽教案、山東曹州教案、義和團等禍亂,造成人口損失2000萬人以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損失更是無計其數。

為什麼晚清的內憂外患那麼多?清廷腐朽、官逼民反、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瓜分等只是表像,究其根本原因是社會轉型不成功。

唐宋時期,中國人口率先在全世界範圍內突破常規增長極限,宋朝時中國就已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富裕的國家了。

但經歷了元朝的損失,人口又驟減。元朝是中國歷史上損失人口最多的朝代,據不完全統計,由於戰亂兵災和旱災蝗災,中原漢民族聚集區人口損失幾千萬,有的史學家甚至統計為七千萬。到元末時全國人口不到九千萬。明朝時,由於中原地區長達百多年的穩定,人口持續增長,鼎盛時全國有一億九千萬人。


進入清朝,人口有了爆炸性增長。清朝中前期由於輕徭薄賦,實際上是中國歷史上百姓最安居樂業的時期。

康熙朝時廢止圈地、鼓勵墾殖使得全國的耕地面積增加很大。康雍乾三朝還將“永不加賦”奉為基本國策,收到了巨大的效果,人口迅速膨脹,到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時,全國人口突破四億五千萬,中國那時起奠定了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地位,此後便無人撼動。

人口急劇增長,耕地面積卻沒有相應增加。中國長期維持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業社會,人口對土地依附的效用非常嚴重。中國當時只有江浙地區可以收穫理想的糧食產量。在江浙以外的南方地區和黃淮以北的廣大地區,糧食產量普遍很低,加之靠天吃飯,稍有自然災害便餓殍遍地。


所以,填飽肚子和活命成了晚清農民造反的基本訴求。俯瞰晚清所有的農民造反,只有太平天國提出過土地訴求,還不甚明確。存活時間比太平天國還長的捻軍則從起事那天起就是以籌集糧食為目標的。

當時的清廷不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乾隆皇帝就在中後期曾有意放寬對於東北移民的封鎖,讓直隸各省的農民以闖關東的名義去墾殖。這對於緩解土地資源匱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並不是治本之策。

其實,解決當時人口增長與土地資源匱乏的矛盾唯一的出路是社會轉型。這一點中國古代做的最好的朝代是南宋和明中後期的江浙地區。南宋雖然也是農耕社會,但手工業和工商業極其發達,在一些大城市裡已經形成了專門從事服務業的商人階層和享受這些服務的市民階層。


到了清朝,雖然人口呈爆炸性增長,但手工業、服務業和城市化程度與宋明時期比則是大大退步了。清朝非常重視士人階層的培養,但對於工商業和手工業卻一直持打擊狀態。城市化也處在自然發展中,進程十分緩慢。

另一方面,在清軍入關前後,歐洲開始發生鉅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光榮革命和工業革命都相繼發生在這一時期。此前歐洲已經通過大航海和殖民戰爭完成了對全世界殖民地的瓜分,整個歐洲處在現代化的前夜,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將工業革命的成果應用於軍事裝備和技術上。他們都是貿易立國,用堅船利炮保衛著自己的商隊。


中國由於農耕經濟和閉關鎖國,對西方商品的消費基本沒有需求。而西方國家來華貿易,則需要大量的茶葉、生絲、絲綢、香料、陶瓷和手工藝品,這就造成了西方國家對華貿易的巨大逆差,白銀等大量貴金屬流入中國,造成了歐洲通貨緊縮。於是英國用鴉片代替中國市場的需求,鴉片戰爭爆發。

一方面是中國亟待轉型的社會,一方面是帝國主義列強的大炮叩擊著中國的國門。晚清的中國社會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越發動盪不安。在這個過程中,戰亂頻仍成了馬爾薩斯所言的人口調節機制。每當人口增長突破某個極限,便會發生戰亂,而戰亂則自動淘汰老弱婦孺人口,相應地減少了人口密度,緩解了土地資源匱乏的壓力。整個社會陷入了這種極不情願又沒有任何出路的惡性循環之中。

晚清的人口與土地之困延續了150多年,直到鄧公領導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才徹底完成。


國史館

其實,任何一個王朝到了它的晚期,由於其內部貪汙腐敗,行政能力急劇低下,統治者腐朽墮落,土地兼併導致的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再加上由於人口繁衍,人口基數急劇增多,和頻繁發生的天災人禍,共同導致王朝的軍隊腐朽不不堪使用,中央政府收入急劇降低,再加上一貫存在的遊牧或漁獵民族的威脅,處於晚期的王朝都會面臨種種內憂外患。



清朝的特殊性在於,它所面臨的內憂相同,但外患卻有極大的不同。晚清恰巧趕上了剛剛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西方列強,為擴張利益,貪婪的西方列強,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封閉腐朽的清政府大門。西方列強無論是武力、文化還是手段,都遠強於遊牧民族。

一直閉關鎖國,關起門來妄自尊大的清政府,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和先進工業能力,完全被打蒙了。滿清統治者由自大變自卑,由自卑又變得自閉,甚至產生了鴕鳥心態,以為躲起來不與洋人接觸,就隔絕了外部世界。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開始,位於遠東的龐大中央王朝的虛弱外殼徹底被堅船利炮撕下。西方列強看到了清政府虛弱的後,紛紛參與了瓜分中國的盛宴,幾乎當時世界上所有的列強都參與了對清政府的侵略。短短几十年間,滿清就被迫簽署了幾百個不平等條約。

與此同時,由於清政府統治的腐朽和沒落,中國內部也爆發了幾次規模浩大的農民起義,例如太平天國、捻軍、義和團等等,都極大的撼動了清王朝的統治。



為什麼晚清時的清政府面臨如此多的內憂外患呢?

其根源就在滿清統治者自身。明朝末年,滿清八旗崛起於東北,利用明朝的內憂外患和無敵運氣,不足百萬人口的關外小族,卻完成了驚人的蛇吞象,鯨吞了整個中華大地,建立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雖然成為了中華大地的統治者,但是滿清的統治者十分清楚,他們始終面臨著一個最大的隱患,就是以一個人不足百萬,兵不過10萬的異族,去統治人口數以億計的漢人,由於猶如坐在一個火山口上,隨時有可能導致舉族滅亡。



為了鞏固其統治,滿清統治者無所不用其極:清初瘋狂的大屠殺;堪稱喪心病狂的文字獄;大量銷燬篡改,堪稱文化浩劫的《四庫全書》編纂;堅持如一的奴化、愚民教育;閉關鎖國,以為天朝無所不有的妄自尊大;和打斷民族文化脊樑的剃髮易服等等。

這些手段經過200年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推行,曾經屹立世界之巔數千年的中華民族徹底被滿清帶入了深淵。中國人民開始變得麻木不仁,開始變得有奴性,開始失去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中華民族徹底在世界民族之林落伍。



然而,這個世界並非單機遊戲,落後就是要捱打的。雖然滿清統治者成功地統治了中華大地,但是面對外憂,也就是列強,已經徹底落伍的滿清卻無能為力。

滿清對中華大地的統治,更類似殖民統治,它的一切政策和措施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更好的穩固統治,以攫取利益,而非為了文明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所以,雖然滿清統治者手段高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滿清統治的根基逐漸薄弱,政府也逐漸腐朽。



1840年後,列強打開中國的大門,中國人民同時面臨了滿清和列強的雙重壓迫。連最基本的生存已無法維持的人民被迫揭竿而起。這也是為什麼晚班清時期,造反起義如此之多的原因。哪怕滿清在晚期再次運氣無敵,曾國藩、李鴻章等優秀的漢族大臣拼命的維持清朝統治,也依然無法抵擋它最終的滅亡。


鳶飛九天2018

清朝自嘉慶年間國力開始衰退。

主要原因是嘉慶的父親乾隆皇帝晚年窮奢極欲,六下江南,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使得本已捉襟見肘的財政更加雪上加霜。加之六下江南,沿途官員的迎來送往需要大量錢財消費。而地方財政也無力承擔,只能將這些迎送費用攤派到廣大老百姓頭上,弄得民怨四起。到嘉慶皇帝繼位時,國庫已財政耗竭。加之全國範圍內吏治腐敗,貪汙腐敗成風;苛捐雜稅,徭役繁重。在“康乾盛世”的虛榮表象下實際已暗藏危機。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最終在嘉慶年間全國就爆發了幾次較大的農民起義。


(太平天國起義)

嘉慶皇帝去世之後其子道光皇帝繼位,道光皇帝初期也曾下定決心整頓吏治,試圖挽回清朝自乾隆晚年開始的衰退。可是積重難返!終道光一朝國勢仍然在加速衰敗。此時的老百姓生活也更加艱難。“康乾盛世”的繁榮景象一去不復返!

1840年英國人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為藉口發動了對清朝第一次戰爭,史成“鴉片戰爭”。危機第一次從海上而來,從此古老中國的大門被西方侵略者打開。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開始一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這幾十年的時間內大清朝同西方列強發生了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幾乎每次都是以失敗告終。戰爭結束之後,割地、賠款、通商、越演愈烈。而對待每次戰爭賠款,清廷早已財政枯竭,無力支付鉅額賠款。只能將費用轉嫁到廣大老百姓身上。此時的老百姓早已到了“貧無立錐之地”的地步。強壓之下,老百姓只能揭竿而起!從1840年到清朝滅亡,全國範圍內大的起義有: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白蓮教起義……此時的清廷不僅有“外患”,“內憂”也日漸加深!


(圓明園遺址)

綜上:造成晚清內憂外患的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的閉關鎖國,及封建主義的落後。對外,清朝統治者沒有睜眼看世界,只是沉寂在自己的天朝上國迷夢之中。而此時的西方世界在經歷了第一,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生產力大大增強,面對晚清這種物產豐饒的弱國,列強肯定是要覬覦竊取,肯定是要用武力手段獲取。

(晚清時局圖)

對內,統治日漸腐朽,貪汙腐敗盛行。老百姓窮困潦倒,衣不蔽體,餓殍遍野。只能選擇揭竿起義。


小司馬說



“康乾盛世”是清朝大廈將傾前的迴光返照,康熙和雍正能好點,到了乾隆末期,清廷已經暗流洶湧,外強中乾。同時期英國爆發了引領世界潮流的工業革命,至此世界進入了科技競賽的主旋律,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而乾隆卻大開歷史倒車,夜郎自大,閉關鎖國,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

人家如風一般的拼命往前跑,我們卻在原地踏步甚至向後退,以至於日後屢屢被列強揍得鼻青臉腫。自滿清入主中原以來,政治就沒有穩定過,反清復明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所以清朝歷代統治者都絞盡腦汁,千方百計的維護清廷的正統性和合法性。

起初採取剃髮易服,跑馬圈地的強硬措施,一時間激起無數漢人的強烈反抗,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血流成河,用暴力專制和血腥屠殺換取政治的穩定,何以征服民心?



後來清廷感覺硬的不行,搞起了懷柔政策,變著花樣壓迫剝削漢人。以康乾“蠲免田糧”為例,確實令不少百姓感到皇恩浩蕩,可深究起來,只是將黑貓變成了白貓,以前是疾風驟雨,如今是溫水煮青蛙。乾隆已經將清廷的家底敗得所剩無幾了,後面的嘉慶和道光,碌碌無為,他們的才能和魄力顯然無法力挽狂瀾。

道光時期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清廷一敗塗地,列強們驚喜的發現,原來清朝這個大塊頭,是個中看不中用的慫逼軟蛋,於是變本加厲的欺辱中國。

到了咸豐時期,國內爆發了捻軍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清廷四處漏水,病入膏肓,就算是康熙在世,也無力迴天。要知道,形勢比人強,要挽回一個帝國的頹勢,不是僅憑一個英明神武的君主就可以辦到的。



慈禧掌權時代,清廷已經徹底淪為帝國主義奴役中國的工具,只要列強們一發怒,白花花的銀子和大片土地便收入囊中。慈禧搞權謀很有一套,可論治國才能,基本上是菜鳥一枚,在她心中,只要能保住大清的最高統治權,割地賠款什麼的都是毛毛雨,天朝上國從來不缺銀子和土地。

義和團運動是一個導火索,它引爆了整個中國對帝國列強的不滿,民眾對於列強的痛恨超過了對無能清廷的痛恨,將舉國上下數十年的憤怒像火山噴發一般釋放出來。但義和團本身有歷史侷限性,它不可避免的充當了清廷的炮灰,成為清廷與列強討價還價的籌碼。

所以,孫中山等一批有志之士已經深刻清醒的認識到,要拯救中國,必須滅亡清朝,清朝不滅,中國永遠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隨著武昌起義的一生槍響,辛亥革命爆發,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中華大地,清朝就此也徹底完蛋。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碼字不易,請關注我。


西嶽頑石

說起滿清的滅亡,其實,與其他封建王朝的滅亡也差不了多少。王朝的更替,無非就是內憂和外患。如果只是一樣,那麼,這個王朝苟延殘喘的時間長一點。如果兩樣都接踵而至,那樣的話,帝國王朝就會土崩瓦解。清朝如此,明朝也如此。只不過近代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黃頭髮藍眼睛的洋鬼子也可以上門欺負你了。在過去幾千年裡就是陸地上的周邊外患多一點。秦漢的外患就是匈奴,唐代的外患主要是突厥,宋代的外患稍微多一些。因為它連幽雲十六州都沒能控制,北方的大門門戶洞開,隨時處於被吊打的狀態。明代以來的外患也有海寇倭賊,但這個不能傷筋動骨。到了後期,北方的女真崛起,實實在在地加速了明王朝的覆滅。清代以來,對外妥協讓步,對內實行愚民政治,皇權的至高無上達到了頂峰。如果王孫貴族腐敗了,老百姓又是一群愚民,也就是說民智未開,再碰上洋人工業革命發展,而自己不思進取,盲目的以天朝自居,從上到下實際上已經是一群羔羊了,不捱揍才怪!

自從那個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開始,工業革命的先行者英國就多次派遣使團來華,同時也帶來了很多高科技產品。可我們的天朝皇上卻對此嗤之以鼻,認為只不過是線奇巧的玩意兒罷了。後來他的子孫們也不重視這個問題,把別人帶來的高科技產品放進了雜物間。後來人家來推銷鐵路,掌權的老妖婆子認為這個會震得祖宗"龍脈"不得安寧。隨著鴉片戰在的爆發,以及火燒圓明園的這出大戲開始,朝廷的有識之士終於認識到了工業的重要性!靠大刀片子去對陣洋槍洋炮,似乎是沒什麼優勢哈?這才轟轟烈烈的搞起了洋務運動。老妖婆子要修清頤園(頤和園),要過六十大壽,於是乎軍費緊張了,那就買點假貨充數吧?甲午中日海戰,再一次打懵了這個滿清王朝的權貴們。然而,此時的王朝已經病入膏肓,國力空虛,回天乏術,只好讓洋人欺負了。

以上是外患,下面來說說內憂。

有句俗話叫狗仗人勢,說的是主人要是有實力了,他家的狗也格外兇,這個套用到一個國家,也是一個道理。當洋人打進來時,朝廷的權貴們跑的比兔子還快!你讓老百姓去當炮灰嗎?中學時讀過一篇課文《制臺見洋人》,說的這是當時的真實寫照。隨著外國傳教士的瘋狂氾濫,還有洋商人的欺行霸市。作為朝廷的官員,不但不去為老百姓撐腰,反而與洋人勾結謀利,欺壓百姓!我早說過了,老百姓只要能填飽肚子,他們是不會造反的。因為這玩意兒誰都知道是會殺頭的。面對洋人在國內橫行,侵佔老百姓的利益和土地(修教堂等),不斷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而朝廷的官員卻把洋人當祖宗供著,對內卻瘋狂打壓,窮兇極惡!洋人看的清楚,老百姓也看的清楚,不造反才怪!

不光是清朝,任何朝代只要像這樣子發展,都會走向滅亡的不歸路。這是歷史的必然!


BMLGGZSGCS秋水長天

從先到後來說吧。

如果總結經驗,除了白蓮教以外,上述的幾大動亂,或者起餘財政崩潰或者是因為帝王的妄自尊大。

首先說鴉片戰爭,就算有人說琦善等官員欺上媚下,報告錯誤的戰報給北京,但不能否認的一點是,就算道光皇帝被說成是個有為之君。也無法否認的一點是,道光皇帝在鴉片戰爭中,許多地方都是妄想行事,想當然如何,就能結束紛擾。

然後是太平天國,太平天國不是不能在兩廣和湖南被徹底剿滅,可以說太平軍的出現恰好是鴉片戰爭的催化。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白蓮教的造反,也是因為官府對地產壓迫,帝王們又窮奢極欲 活不下去的百姓們為了尋找心理寄託和生存道路,這才引爆了白蓮教之亂。太平軍造反的前期也是出在這裡。而太平軍可以打到南京甚至河北,起因就是因為地方官的欺上媚下又在作怪。而且加上清朝內部派系的鬥爭,太平軍才有後來的結局。

同理,因為太平軍引起的捻軍之亂 ,許多地方都是和前兩者類似的。

至於義和團,是太平軍等的集大成者,如果說太平軍和捻軍等算是有官逼民反的味道在裡面,義和團就是幫憤青,他們沒有什麼正確的主張,如果說太平軍的恢復漢人王朝是一些人的共識。那義和團就是盲目的排外,就和現在某些抵制運動是一樣的。對他們而言,不需要什麼理由,甚至不需要辨別好壞,只要是洋,都該被殺死。但是,義和團帶來的結果,只能說是自作自受。先看經濟破壞,則是鴉片戰爭以來的賠款,引發地方剝削階級的瘋狂。其次,老佛爺等人自以為可以控制義和團的勢力,默認了義和團的做大。

如果找規律的話,鴉片戰爭,太平軍和捻軍都是因為財政崩潰的前提引發的,唯獨義和團是大清國還是天朝上國,洋人是幫妖孽的心理作怪。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外部力量的作用促使了清朝末年的各種矛盾。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矛盾,1、滿清腐敗,2,列強欺凌,3、民眾受壓迫。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上的問題,真正內在的問題是隨著列強的進入(鴉片戰爭)民眾已經接受了外來的先進文化和社會制度,滿清的封建制度壓迫已然不再適應當時的歷史潮流和民眾的思想進化。所以民眾內心思變,希望改變,羨慕外來的先進文化和管理制度,渴望變革時代發展。就是因為民心思變了,所以才會問題層出不窮。正所謂: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鴉片戰爭以來義和團、太平天國、孫中山、袁世凱等一路走向共和民主政體改革。其實這些種種的矛盾,就是民眾走向民主獨立的一個過程。說白了,滿清的外患就是:西方先進的文化和社會體制;所謂的內憂就是:民眾日益渴望民主權利的權力的滋生。


手機用戶14177847723

如果自己有病,加上天下人議論紛紛,妄議朝政,就顯得自己無能,那不是亂朝綱了嗎?

所以,遇上此事只好裝傻,西方有個寓言講皇帝的新衣,就有此意。所以,晚清內憂外患的原因,是不得討論的話題。談的人或許是好心,希望他克服困難,保護身體健康,但是聽的人覺得你別有用心,就像熊幫倒忙!


馮國華的發言

晚清的內憂外患是滿遺的罪有應得!誰叫它們欺負漢族同胞以及其他部分受害的各族人民。滿遺的禍害不小啊!它們不僅害了漢族同胞,害了其他部分受害的各族人民。同時也是清政府的寄生蟲。導致晚清內憂外患,最後滅亡。它們內對漢族同胞以及部分受害的各族人民,進行欺壓。欺負國人,它們威風得很!面對著西方列強和倭寇海盜慫得要命,貪生怕死。而且把失敗的責任全部扔到李鴻章的頭上。自己還可以繼續享清福。清政府任意縱容這些傢伙繼續肇事,怎麼沒有問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