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貿易戰:向鄰國高價買鹿,齊國兵不血刃征服了楚國

近來關心時事的讀者,一定都知道,某個國家高高舉起貿易戰“大棒”,針對其它國家威逼恐嚇。一度讓世界都為之惴惴不安。貿易戰真的有這麼大的威力麼?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這場沒有硝煙的貿易戰,它差點就讓一個國家亡了國!

古代的貿易戰:向鄰國高價買鹿,齊國兵不血刃征服了楚國

網絡配圖

話說齊國桓公即位後,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了。齊國大治後,征服了許多割據一方的諸侯,終於可以稱霸中原了。唯有楚國,上不聽周天子王命,下不聽齊國的號令,時不時還侵略鄰國,掠奪別國的土地財物。

這是明擺著不把想當“老大”的齊國不放在眼裡啊!齊國若不能征服楚國,霸業也形同虛設,盟主的地位也難以鞏固。這口惡氣怎麼能忍下去?為此,齊桓公召集群臣,徵詢征服楚國之策。國君的提議,是群情激憤啊,齊國的有幾員大將紛紛請戰,一致建議集結本國重兵,再聯合諸侯的軍事力量,一起來攻打楚國。到時兵臨城下,問楚國怕不怕,怕就不得不稱臣了。

但是相國管仲不同意,他力排眾議分析說道:“楚國之所以抗拒王命,倚仗的正是它的國家富足,地大兵強,才敢於妄自尊大。現在出兵,齊楚交戰,旗鼓相當,就算獲勝,也要將齊國多年積蓄的財物耗盡;再說大戰之後,齊楚兩國不知有多少生靈,將化為白骨,遺屍疆場。”

古代的貿易戰:向鄰國高價買鹿,齊國兵不血刃征服了楚國

管仲的一番話,讓眾臣啞口無言,齊桓公聽了也愁眉不展。於是眾人問管仲,有何妙計征服楚國?管仲笑而不語,似乎胸有成竹,早已想好了對策。

過不了多長的時間,就有齊國的商人奉相國之名到楚國去購鹿,一邊買還一邊四處言揚:“我齊國桓公非常喜歡鹿,只要有好鹿,不惜重金也要買!”當時楚國多鹿,但楚國人只把鹿當成一般的野味,價格並不貴。楚國的商人見齊國人要買這麼鹿,有利可圖,便紛紛做起這樁生意,鹿的身價於是暴漲。

楚國的國君楚成王和大臣們聞知此事,都感到可笑!他們都認為齊桓公為了買這些沒什麼大作用的鹿,白白耗費國家的錢財,和十年前的衛懿公好鶴亡國,沒有什麼區別,楚國從此大可高枕無憂了!等待齊國大傷元氣,霸業自然成了泡影,而我楚國正好坐收天下。

暢銷貨價格當然是賣家說了算了,楚成王暗中下令,把鹿價繼續提高。調價後一頭鹿的價格,都已經與數千斤的糧食相同了!這下好了,楚國人誰也不肯放棄這個發財的好機會!於是做工的離開作坊不做工了,種地的拋下農田不種地了,都購買獵具鑽進深山老林去捕鹿,幾乎要把整個楚國的鹿群捕盡殺光了。更荒唐的是,楚國的官兵看了也眼紅,也停止了訓練,兵也不當了,將行軍作戰的兵器改成了狩獵工具,偷偷上山,也加入了捕鹿的大軍。

古代的貿易戰:向鄰國高價買鹿,齊國兵不血刃征服了楚國

網絡配圖

楚國因賣鹿而大富,收穫的銅幣堆積成山。不料第二年,楚國土地由於大片的農田無人耕種,糧米只有往年二三層的收穫,楚國人想用銅幣去鄰國買糧食,卻到處都買不到了。原來是管仲早已聯絡各國,禁止各諸侯國與楚國通商,不準賣給楚國糧食。楚成王這時才明白了,齊桓公好鹿是假,給楚國下套兒是真,但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見時機到了,管仲請齊桓公下令出征,集合八路諸侯之君,浩浩蕩蕩的開往楚國邊境,大有席捲殘雲摧枯拉朽之勢。此時的楚國人飢馬瘦,軍隊的戰鬥力已經大為削弱,哪還能與齊國精兵與各路諸侯勁旅交鋒?楚成王內外交困,無可奈何,只好派大臣向齊桓公求和,表示聽從齊國號令,不再割據一方,欺凌鄰國了。

這則故事,我們不得不佩服管仲的計謀,用了一個看似簡單的貿易戰,就能不戰而屈強楚,不動一刀,不殺一人,就戰勝了強大的楚國,對於鞏固齊國霸主的威望,起到了重要作用。國家之間的較量,有時真不是看誰的兵強馬壯,而是看致命弱點,看準一擊即中,事半功倍。管仲就是依據楚國國君的心理,做出周祥的計劃,出奇制勝獲得勝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