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戰而勝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每年高考,都牽動著數百萬人的心脈。

而每年高考的作文題目,都會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十年磨一劍,用自己的母語抒發怎樣的情懷,能夠抒發怎樣的情懷?它不僅是最高分值的一題,這字裡行間其實也有著時代的暗語低響。

突然想回望一下過去。

歷 史

在那個很不一樣的時代,新舊交替,中西碰撞、風雲際會的時代,彼時的學子是怎樣想著,寫著,活著?守護、在意、體現怎樣的精神、傳統、風骨?

我想在那些作文題目上,就有著隱然和細微的脈絡,我希望和你一起看一看。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第 一 卷

1910年夏天,京師進行了一場廢除科舉以來最重要的“高考”,被錄取的學生可官派到美國名校攻讀。

國文的考試題目是《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題目固然簡單,用意卻深長。

因為彼時的大清帝國正處在雲譎波詭的時代十字路口。

一位考生另闢蹊徑,圍繞“規矩”二字進行了詳盡考據,洋洋灑灑講述了這兩個字的歷史源流以及演變。

他很幸運,這篇看似跑題的作文卻了考官賞識,他得了滿分,也由此順利進入康奈爾大學。幾年後,他從美國載譽歸來,很快名滿天下。

他叫胡適。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第 二 卷

一九一二年到一九三七年,中國的高考全由各院校自行招生。作文是否考,題目為何,全由各校決定。

一九二九年北京大學的國文考試只是一道作文題。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民國時期考試卷

那年作文題分甲部、乙部,其甲部試題是:

“清季曾、李諸人(即曾國藩、李鴻章)提倡西學,設江南製造局、翻譯科學書籍,其中不乏精深之作,何以對於當時社會影響甚微?試言其故。”

乙部試題是:“清儒治學方法,較諸前代,有何異同?試略言之。”

這一年,一名報考清華的青年國文和英文考得非常好,數學卻慘得十五分,校長羅家倫親自與他交談後,認定他日後必大有可為,特准其入學,羅校長看人很準。

他叫錢鍾書。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羅家倫絕對不會因學生有一“短”而忽略其“長”。

因十一年前,他報考北大,作文滿分,數學零分,在胡適和蔡元培校長的力排眾議下,方得暢學北大。

知遇之恩他願惠及他人。

第 三 卷

1930年夏,一位來自山東的少年風塵僕僕到達京師,少年自負才情,除了清華和北大,其他院校一概不予考慮。

事實證明少年傲有傲有底氣,那年他被清華、北大雙雙錄取。最終他選擇了清華。

他一直清晰記得當時清華的作文題目是《夢遊清華園記》,北大出的國文作文題則是“何謂科學方法,試分析詳論之”。

多年之後,他說北大深厚凝重,清華清新俊逸,差別昭然,僅從作文題目就可見一斑。

他叫季羨林。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第 四 卷

他的學生錢文忠在寫關於他的文章時,查閱檔案,發現他的數學只考了4分,且他的第一志願居然是數學系。

大師的心思我們別猜。

不過,他的數學絕不是墊底的,和他同一年走入清華的吳晗,國文、英文雙百,數學零分。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吳晗

被命運垂青地不止是他們。

這一年,國立青島大學的語文試卷只有兩道作文題:《為什麼報考青島大學》和《生活雜感》。

一個青年把兩道題都做了,因為他的時間很充裕,第二篇作文他只寫了三句話:

“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那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邊的苦海!”

可就是這短短三句話讓文學院院長聞一多擊節叫好,給了98的高分。儘管青年數學只得了零分,聞一多還是如獲至寶,錄取了他。

幸運的青年名叫臧克家。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季羨林和臧克家

第 五 卷

一九三二年,清華大學的國文考試看起來很奇葩,僅有三四題目供考生自選,其中一題只有三個字:“孫行者”,要求學生對出下聯。

結果只有三位考生對上,較佳的一個答案是:“胡適之”。

出這道怪題是大師陳寅恪,楹聯是我國國粹之一,他希望以此來檢閱考生的古文基礎和國學修養。

他心中的答案是:“祖沖之”,“王夫之”。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陳寅恪

這一年,北京大學的作文題則是將詩聖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翻譯成白話散文。

常常,不難,才是最難。

第 六 卷

一九三三年,日寇步步緊逼,山河飄搖,人心旌蕩。這一年的作文題目也暗潮洶湧。

國立中山大學的作文題目簡直是大無畏:

《蔣介石對日不抵抗,宋子文在歐美大借款,試述其事實而評論之》

每一個有志求學也必該是心懷家國的青年,國立中央大學的作文題目是:

“論今日救亡之道以何者為急務”。

齊魯大學則是:

“語謂‘多難興邦’,試申其說”。

江山秀麗疊翠峰嶺,我國家如此壯美。

哪個願臣虜自認?

這一年,燕京大學作文題,直言要求學生:

提出抗日運動之意見,或草擬抗日計劃,或是直接批評國內抗日運動。

東吳大學是“論青年救國之方針”。

國立北洋工學院的作文題目很務實:

作文:現時培養建設需要人才當以何為最急,試詳陳所見。

注意:須用文言,以三百字為完卷。字體毋潦草。

河北省立工學院總不忘百姓疾苦,教育救國之志畢顯。他們的作文題目是:

《說明農村破產之原因並籌救濟辦法》。

河北省立農學院的題目,直面嚴峻現實:

五穀豐登,糧價低廉,農村之好現象也,而豐年適以成災,谷賤反致傷農。社會病態,竟見於吾國之今日。癥結所在,試詳論之。(文體不拘)

這一年的作文題目

激烈亦或溫和

拳拳愛國之情都讓人動容

連綿抗戰烽火中,彼時教育部命令各校師生:大家都要各盡其力,不到最後一日,絃歌不輟。

千水萬山,絃歌不輟。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第 七 卷

這之後的各校高考作文題目代表性的有:

一九三六年國立中央大學國文: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釋義 ﹨ 論今日文化之責任

一九四一年,輔仁大學:《讀書志不在溫飽論》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一九四二年,國立武漢大學、國立四川大學、國立東北大學:政府在抗戰期間對於諸生不徵之使從軍而招之使求學,其意義安在?試申述之。

一九四二年,國立中山大學:士大夫無恥即為國恥說

一九四四年,國立安徽大學:安定戰後民生以何為急務

一九四七年,國立武漢大學:擬以改善中學國文教學法上教部書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1947 年燕京大學的兩名學生

第 八 卷

“一滴水可以映照出大海”,一個時代的作文題目也必然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我想,那是一個悲傷的時代,一個沉痛的時代,一個壓制的時代,一個陰霾重重的時代。

可那也是,一個明媚的時代,一個有風骨,有天真開闊的時代。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1936 年,中央大學美術學生們在觀看老師作畫

陳忠實寫到:娃娃一片片,都在塬上轉。

當年那些娃娃們都已老了啊,走了啊,他們心中的星辰大海都實現了嗎?

一個時代遠去了……

今日讀書人心中的星辰大海又在何方?

作者 | 樊曉敏

圖片 | 網絡

民謠與詩簽約作者

民謠與詩非常渴求高質量內容寫作者

稿費高,有意向者請加mu-mutong

添加請備註:作者,且附帶作品。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樊曉敏其他文章: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給樊老師打賞

我們就可以看到更多更好的文章啦

掃碼關注,每日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