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名領導幹部因黨建不力被組織處理!景寧像審帳一樣審計黨建

2018-07-06 06:38 | 指尖麗水

33名领导干部因党建不力被组织处理!景宁像审账一样审计党建

網絡配圖

6月28日是景寧二季度基層黨建工作“擂臺榜”放榜的日子。景寧澄照鄉黨委書記林方金多少有點忐忑。“黨建”這兩個字,從沒有像這一天這樣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上。

信號很明確——黨建這個事,能者上,庸者下。

只是,許久以來,一個難言之隱,一直壓在很多幹部心中。因為在從前,“黨建好不好,基本靠臺賬”。

林方金當然也深知這個“潛規則”。

但是從去年開始,這個“法子”好像在景寧突然失效了。壓力,也隨之而來。

所以,從今年開始,林方金和他的“團隊”,不敢再有任何大意,接連推出了黨員積分量化管理、黨建工作交辦單制度、鄉鎮交叉互查機制和實施“強村計劃”。通過半年的努力,澄照鄉終於從“黑榜”中走了出來,成了全縣進步較快的鄉鎮。

去年以來,景寧一系列針對基層黨建制度的創新舉措,徹底打破了曾經的黨建“基無力”現象,讓黨建真正成為了鄉村振興的一把“金鑰匙”。

那麼,景寧黨建之變,究竟變在何處?景寧所破之局,究竟何用之有?走進夏日畲鄉,答案一目瞭然。

“年底補臺賬,照樣拿先進?”

“都在抓黨建,可說實話,黨建的引領作用,在基層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這句話,成為景寧黨建之變的根源。

2017年初,第一次得知黨建責任要審計的時候,景寧東坑鎮黨委書記吳海東“感到心裡沒底”。當時,他從東坑鎮長提任鎮黨委書記未滿半年,“也在很努力地抓黨建工作”。但在2017年一季度縣裡給該鎮的黨建責任審計報告上清晰地寫著“黨建不夠重視”6個字。

這個位於縣城東南方向30公里的鎮,是全縣面積最大的鄉鎮。近年來,隨著各種民生項目的增加,鎮裡一下子忙了起來。吳海東分析來分析去,還是思想認識不到位。“項目上來了,黨建弱化了。”

紅星街道黨工委書記潘利海也有同樣的感受。近年來,該街道趕上了發展的良機,工作最繁忙的時候,黨建工作“順理成章”就變得“項目化”了:上面來了任務突擊一下,碰到關鍵節點組織一下,項目完成“歇”一段時間。

而所有這些認識上的偏差,最後都可以靠一本“臺賬”補齊。“平時不工作,年底補臺賬,照樣拿先進”,這些“招數”,大家心照不宣。

景寧縣委組織部深知這些鄉鎮的“招數”,但就是沒法堵住這些“制度漏洞”。即便加大查臺賬的頻率、增加平時的考核次數,效果也不好,這樣做會增加基層的負擔,不適合基層實際,而且這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造假賬”的問題。

基層黨建的現實呼喚一種全新的、更加科學的考核辦法。2017年年初,景寧開始試水基層黨建責任審計制度。

“像審賬一樣審計黨建”

以往,每年年底都是東坑鎮組織委員夏建紅最“頭疼”的一段時間,她必須在一週的時間裡,“造”出至少5大本的臺賬。即便“熟能生巧”,這也是一項體力活。而現在,她只要在一本記錄本上做好日常記錄就行。

而這本記錄本,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反映出鄉鎮真實的黨建情況。

“我們創建了一套黨建‘審計制度’,像審計賬目一樣,去審計黨建。”景寧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嚴小紅說,這套“審計制度”,細化了審計指標,實現了黨建責任的“數字化”,將全部基層黨建工作實行“責任量化”,能有效擠出“水分”。

鶴溪街道黨工委委員、組織委員王娟從事鄉鎮組織工作兩年多,今年她成為了一名黨建責任審計員。截至目前,景寧縣委組織部從全縣抽調了92名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黨建業務精的黨務工作者,組建黨建責任審計人員庫。

他們面對的是一整套動態調整的審計指標——圍繞政治、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和制度六大建設,每季度立足基層黨建階段重點任務,列出落實表,逐項對比打分。而且黨組織書記、分管領導、黨委委員三個不同崗位實行按崗定審。

“審計期間,既有常態審計,也有專項審計,實行‘月度抽審、季度詳審、年度審計’。期間進行不定期暗訪,發現問題就給鄉鎮發反饋單,年底還要出一份年度黨組織抓基層黨建責任審計報告,詳細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整改要求。”王娟說,“雖然考核指標極其詳細,但形成體系後,只需要一眼,就能從這些審計指標中發現問題。”

而這樣的審計方式,對基層來說是一個極其重大的改變:做得好不好,不再“臺賬說了算”。

33名领导干部因党建不力被组织处理!景宁像审账一样审计党建

景寧

“黨建,真的有用!”

僅僅一年,景寧黨建之力,已今非昔比。

今年,嚴小紅總結出了一條規律:凡是黨建領先的基層鄉鎮,在大趕考中各項工作也都走在全縣前列。這個規律,也徹底回答了人們心中的那個困惑——“黨建到底是不是生產力?”

鄭坑鄉,一個被稱為“生活著的畲族博物館”的小山鄉,近年來憑藉全域旅遊,走出大山。2017年,鄭坑的旅遊人數翻番,旅遊收入達155萬餘元。

究其原因,鄉黨委書記雷潔暢說,還是因為拉起了一支有戰鬥力的黨員隊伍。2017年,該鄉黨建責任審計年度得分在景寧21個鄉鎮中排第11位;今年一季度,躍升為全縣4個綜合排名優勝鄉鎮之一。

2018年,是三年“消薄”戰的決勝之年。在二季度的審計中,黨建排名優勝行列的4個鄉鎮街道,均已提前完成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0萬元、經營性收入5萬元的消薄任務。

事實面前,各種質疑都轉化為了黨建的動力。

黨建責任審計得分排名與鄉鎮全面工作成績正相關,這是景寧試水黨建責任審計制度一年得出的“第一定律”。由此得出的“第二定律”:當各鄉鎮積極運用“第一定律”時,他們的成績會呈現波浪式上升,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

“短短一年時間,黨建責任審計制徹底顛覆了基層黨員幹部的傳統認知,大家充分認識到了黨建所蘊藏的巨大能量。這個改變,值千金。”景寧縣委組織部部長王樂說。

“一套自帶補丁的審計系統”

2017年底,景寧對各鄉鎮“村社大趕考”年度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審計。第五審計組負責人林峰發現原定的審計指標沒有納入群眾滿意度,不能全面反映基層情況。縣委組織部立即作出調整,增加了這一考核內容。

“景寧的黨建責任審計制度,是有自我修復功能的。制度本身就是一道‘防火牆’,能不斷髮現制度內部的漏洞,進而進行修補。”嚴小紅說,一方面,審計的過程就是發現“漏洞”的過程;另一方面,在“比學趕超”中,審計主體也會不斷髮現問題,進而讓制度更加科學、更加貼合基層實際。

與此同時,強化審計結果的運用,建立審計結果數據庫,通過季度點評、獎優懲劣、掛號督辦等方式,成功地激活了黨建責任審計的“原生動力”,讓基層黨員變得“想黨建,能黨建,會黨建”。

截至目前,通過審計,景寧共有12名黨委(黨組)書記、21名黨委委員或黨組成員,因黨建責任沒有抓實,被組織處理,其中6名書記被調離崗位,全縣已整改黨建具體問題1400餘條。

眼下,景寧縣委組織部又在與縣審計局對接,希望能通過審計部門的參與,進一步提升黨建責任審計的專業性、系統性,同時與紀檢監察部門協調審計結果運用問題;一個正式的審計辦法文件也即將出臺……

黨建“基無力”的問題,就這樣,在景寧破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