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逐渐恢复,生活标准不断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数量迅速增加——这是“生育高峰”的一代人。这一代人太年轻,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磨难,他们轻松快乐,充满活力,对社会可能发生的剧烈变化充满了乐观情绪。与此同时,激烈的社会动荡和古巴导弹危机已经突显出这样一个事实,即技术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在此背景下,欧洲出现了挑战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日本的一批年轻建筑师深受其影响,于是,一个充满乌托邦色彩的建筑流派“新陈代谢派”出现了。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菊竹清训 塔状城市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日本年轻人在情感上的冷漠、疏离不同于西方人,它产生于战争对人们身心的蹂躏,即一位历史学家所说的,试图将一种普遍的文化焦虑感与“幸存的幸福感”调和起来。 新陈代谢派中的每位建筑师都想提出“未来世界的未来设计”,而该团体之所以选择这一名称,是因为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生命过程,“从原子到星云的连续不断地发展。我们之所以采用‘新陈代谢’这个生物学词汇,是因为我们相信设计与技术应是人类生命的外延”。该团体受到了菊竹清训(Kiyonori Kikutake)两个项目的启示,他于1958年在东京建起了他的“天宅”(Sky House),次年年初制订了他的“海上城市”(Marine City)项目:一系列插件式圆柱体住宅楼(300米高,可容纳5000居民)以及海上圆形平台重工业基地。丹下健三将这个方案展示于1959年的奥特洛会议。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竹菊清训 Sky House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竹菊清训 Sky House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竹菊清训 Sky House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竹菊清训 Sky House建造步骤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菊竹清训 海上城市

丹下本人不是这个团体的正式成员,而是他们的导师。现在丹下已经超越了他早先的柯布西耶式的形式构成,专注于城市规划问题。他最初在1959年作为麻省理工的访问教授,指导五年级学生做了一个项目,设计一个位于波士顿湾的住宅区,要能容纳25000居民。他本人在1960年为东京湾策划了一个更雄心勃勃的方案:一座可容纳1千万人口的城市,其概念与规模都很宏大。他建议不以东京老城区为中心进行同心扩展,而是建立多层次通讯及市政轴线,跨越东京湾,每边提供三层公路,将该城的商业区集中于两侧主干道之间的区域。地方交通道路从这些主干道放射出来,伸展出去,进入海湾,与几十个大型住宅区(基于日本传统模式)相连。这些住宅区与道路做垂直安排。丹下将他的方案解释为一种将城市结构与交通一体化的方法,也是一种“寻求新的城市空间秩序”的方法,而“这种秩序反映了当代社会开放的组织结构和自发的移动性”。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丹下健三 “东京计划1960”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丹下健三于其“东京计划1960”整体模型之前

1960年的世界设计大会讨论了丹下的方案。此次会议于5月在东京举行,为期5天。第十次会议小组的一个成员出席了会议,还有来自美国的卡恩、山崎实(Minoru Yamazaki)、鲁道夫(Paul Rudolph)和索里亚诺(Raphael Soriano)。此次会议也成了发表新陈代谢派宣言的场合,即《新陈代谢:新城市规划建议书》(Metabolism: Proposals for a New Urbanism)(1960),介绍了菊竹清训、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生于1923)、大高正人(Masato Ohtaka)(生于1923)以及槇文彦(Fumihiko Maki)(生于1928)的工作;后来又有矶崎新(Arata Isozaki)(生于1931)加入了该团体。这是一帮有才华的日本新一代建筑师。菊竹清训和矶崎新工作于丹下的事务所,大高为前川国男工作,槇文彦曾经在克兰布鲁克美术学院和哈佛学习,后来任教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1961 年,黑川纪章提出了基于DNA 染色体结构的“螺旋结构”(Helix Structure)的观念。在他的概念中,螺旋成了三维簇系统的一种空间构架。槇文彦和大高反对“组形”(Group Form)观念,认为这个概念与“我们在数千年建筑中所见到的独立自足的图像”格格不入。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槇文彦 立正大学熊谷校区 1968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槇文彦 立正大学熊谷校区 1968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槇文彦 立正大学熊谷校区 1968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矶崎新 空中城市 1960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丹下健三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丹下健三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丹下健三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丹下健三 东京静冈县新闻广播中心

这种未来主义的、反传统的建筑观念在日本的宣泄,导致1960年代产生了一些最非凡的、具有远见的设计,如矶崎新的“空中城市”(City in the Air)(1961—1962),住宅单元从圆柱体辅助塔上直线悬挂下来。甚至其后数年的一些建筑物也采纳了这类提示,其中有丹下为1964年奥运会以及东京静冈县新闻广播中心(1966—1967)设计的拉张结构、黑川纪章设计的位于乙女卡(Otome Pass)的积木状餐厅(1968)以及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中银舱体大楼(Nakagin Capsule Tower)(1972)。1970年,大阪博览会展示了受到新陈代谢派影响的作品,尽管到那时该团体原先的成员全都分道扬镳了。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中银舱体大楼 黑川纪章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中银舱体大楼 黑川纪章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中银舱体大楼 黑川纪章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中银舱体大楼 黑川纪章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中银舱体大楼 黑川纪章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富勒 曼哈顿大穹顶 1960

看看日本那群疯子都造了些什么?

富勒 蒙特利尔博览会美国馆 1967

除了新陈代谢派之外,1960年代的乌托邦思维未能留下更多的遗产。但在这反文化的愿景背后,却存在着一个严肃的内核,被工程师以及那些将要创造观念财富的人理论化了。瓦克斯曼在1960年代已经建立起了他的国际性业务,并在德国、加利福尼亚和日本从事教学。奥托(Frie Otto)(生于1925)的结构研究回归到他当年跟从萨里宁和诺维斯基的训练,像他这样的一些设计师正在开拓拉张研究的新领域。多面手富勒现在已经成为被崇拜的偶像,无论在科学界还是公共领域。1960 年代他发明了整体张拉结构,建成了1967年蒙特利尔博览会的网状穹顶,并提出了覆盖纽约城的大穹顶方案(1968),至此结束了他多彩的职业生涯。人们普遍持有这样的信念:技术能够解决世上的许多难题;而那个时代取得的技术成就多少也支持着这种信念。从前景广阔的DNA密码的发现到登上月球,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