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60.《九日齊山登高》|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Vol.260.《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古代文學作品選

Vol.260

Vol.260.《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作品原文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mǐng dǐng)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Vol.260.《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參考譯文

江水倒映著岸上秋色,大雁開始往南遷徙。秋意漸濃,齊山上的樹木卻尚未疏黃,在水氣映照下,更顯縹緲青蒼。我與好友攜上一壺美酒,一同登上翠微頂峰。人生在世幾多煩擾,平生難逢開口一笑。滿山菊花已經開好,定要插個滿頭盡興而歸。值此重陽佳節,只應痛飲大醉;何苦登臨懷憂,嘆恨落日餘暉!人生短暫,從古至今皆是如此。何必效仿齊景公,對著牛山獨自悲傷流淚?

解讀分析

唐會昌五年(845),杜牧正任池州刺史。秋天,杜牧的朋友、著名詩人張祜(hù)到池州來拜訪他。二人於重陽佳節時一起登高,因二人都懷才不遇,感慨萬千,遂作此詩。

既是一首登臨之作,詩歌開篇就寫了登臨遠望之景。首聯以白描手法,寫江水澄澈、雁過南飛的秋色,詩人同好友登臨飲酒賦詩,正是“四美(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具,二難(賢主、嘉賓難得)並”。凡此種種,流露出詩人的愉悅感受。頷聯與頸聯夾敘夾議,表達了及時行樂,無需為人生遲暮而怨恨憂愁的思想,展現出一種通達的生活態度。尾聯上承“不必登臨恨落暉”之意,反用齊景公牛山泣淚之典故,認為人生無常是古往今來常有之事,所以也不必為此傷悲落淚。

本詩語言古樸曠達,情調豪宕爽朗,處處可見詩人在努力排遣愁緒,又處處可以感受到詩人難以排遣的抑鬱和憤懣情懷,詩人的超然中實際上包含著一絲苦澀。達觀與鬱憤這兩種情感矛盾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此詩高俊峭健而又悽楚低迴的獨特藝術魅力。高華俊爽的才子風貌可見一斑,同時亦能窺見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面對世事紛爭,內心孤獨鬱悶,只好借酒澆愁聊以自慰的消極人生觀。

———— / END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