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IPO爲什麼在香港遇冷?

藍天美家

小米IPO在香港遇冷,在證監會“84問”之下已有所顯。其實,早在2014年以估值450億美元融資時,已顯露疲態。

2018年6月20日,證監會以“84問”駁回小米上市申請,開始了第一回合的交鋒,結果是,牛氣的小米放棄申請。

香港路演期間,各種神人牛人朋友的個人認購等新聞,雷軍各種微笑照,乃至頻頻發出與李嘉誠合影。

然後,形式更改不了內容,小米IPO,雷軍一句:總不至於不值550億美元吧。盡顯無奈與悲傷。

小米締造了中國企業的成長神話。2010年估值2.5億美元、2011年10億美元、2012年40億美元、2013年100億美元、2014年450億美元,一次又一次刷出新高,然後就傳出了各種“負面”。

即便當下1000億美元估值上市,4年間也僅漲了兩倍,很明顯小米跑不動了。何況,這次估值不到600億美元。

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戴爾電腦的神話,或許小米也類似。它不是什麼社群經濟,粉絲經濟,更不代表移動互聯網的內核,小米就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戴爾一樣。一時間把老牌的廠商打懵了而已。

這裡的疑問是:

1、小米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是技術嗎?許多人就站出來說,華為手機的技術門檻或許比小米高呢?是粉絲,是社群嗎?許多人就站出來說,這類粉絲是不牢靠的,今天支持了小米,明天會支持oppo,後天支持華為。

小米的核心是商業模式的創新,而這種模式會因為後來者的跟進而逐漸失去優勢。猶如戴爾、聯想等。

2、小米的主業是什麼?是手機嗎?

小米的當家人說,不是手機,是生態。但小米智能手機的收入佔7成以上,這樣的結構短時期能改變嗎,小米4年前市值已400多億美元了,如果要讓市值翻番,下一個產品是什麼?

如果是生態的話,下一個、兩個、三個……產品是什麼,是空氣淨化器?平衡車?還是充電寶?電飯煲?

概念沒辦法掩蓋商業的本質。或許小米除智能手機之外的其他產品,也紛紛取得不錯的市場份額,但它的銷量有天花板,它的可替代性強等等,都不足以支撐資本市場高倍速的成長。

3、當家人雷軍是否有天花板?

2007年金山終於在香港上市時,雷軍有一番意味深長的話,他說自己從22歲到38歲,在金山瘋了整整16個年頭。

原來是一個目標,只要把金山做好,並且完成IPO。雷軍說:“其實IPO只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階段,但對我來說卻像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原來以為只是累了,但是休假四周後還是身心疲憊。原來登頂以後,還是很疲憊,這是真心話。”

雷軍把小米送上市了,他身心疲憊了嗎,他從2014年到現在,想清楚下一個高倍速增長的地方在哪了嗎?如果他的各種選擇和行為表露出“真的很疲憊”。

那麼,下一個接棒的投資人如何相信小米的未來呢。

總之,看到小米IPO在香港遇冷,真是陣陣心酸呀。千萬種神話故事可以講幾百年,幾千年,但商業史上的神話卻如過眼雲煙,總只能講某個階段,只能證明某些時刻的氣勢。

轉身一看,大家的興致轉移到了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轉移到芯片等核心技術。

商業模式的創新,小米模式,猶如早期的聯想、TCL,或如IBM、戴爾,被一波又一波新模式替換,翻過頁去。


財經作家邱恆明

據香港經濟日報消息,7月3日,小米在機構場外交易中成交價僅16.15港元,較發行價17港元折讓5%。
按照17港元的招股價,小米的估值約540億美元,甚至還沒到之前雷軍賭氣時定的價格,“總不至於連550億美元都不值吧”。如今看來,可能真的不值這麼多。
之前的認購,也創下了獨角獸招股最冷清的時刻:只有8倍超額認購,凍結230億港元。要知道,之前騰訊的閱文集團,平安的好醫生上市時,都是五六百倍的超額認購,幾千億的凍資。
為何如此遇冷?
之前,雷軍給小米的定位是“蘋果和騰訊的結合”,後來又更新為“蘋果+亞馬遜+谷歌+Facebook”,雷軍稱小米既能做硬件,也有互聯網基因,還有電商基因,是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鐵人三項綜合體。
但是,市場沒有買賬,說完這些話,小米的估值更低了。
簡單點,小米和蘋果能比嗎?雷軍會說我們硬件比蘋果便宜,互聯網比蘋果有優勢。這可能忽略了蘋果互聯網營收已經是小米至少2倍的事實了。蘋果商店每年幾十億美元的營收,遠超小米。
小米之家呢?蘋果體驗店恐怕也甩了它好幾條街吧。

這麼看,小米似乎跟蘋果沒有太大的區別。目前,蘋果的市盈率不過十幾倍,用的是最傳統的估值方法。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

相信前段時間小米上市的消息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各種傳聞也隨之而來,像什麼“小米上市就雷軍就是中國首富”、“我沒車沒房,但是我有小米的股份”等。多家權威機構也給出600億到850億的市場估值。正當小米和股民沉靜在上市的喜悅中,顯示缺給他們當頭一棒。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7月3日小米在港交易成交價僅為16.15港元,交易額也只有2.2億港元(約合2800萬美元)。


從這個結果看來,雷軍的\t一片誠心並沒有打動太多投資者。據香港交易所的統計,小米招股價下限為17元,發行規模也由最多480億元改為實際370.6億元,我們撇除股東售舊股,小米實際淨集資僅僅為240億元。而且隨著小米以下限定價,小米上市時市值銳減至3,804億元,較月前市傳小米目標以700億美元上市,相差了一半以上。其實小米上市就涼涼也並非個例,像美團點評等也同樣也遭遇了類似的情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筆者認為這和小米本身的商業模式有關!


小米上市,其最核心的優勢是什麼?

如果說是技術,很多人肯定會站出來說,華為的技術比小米強。確實,小米能有今天的成就,並非完全是靠技術支持的。還有人會說小米能走到今天,靠的是眾多“米粉”和社群。其實也不然,粉絲雖然能支撐產品的銷量,但要在股市上作用並不算太明顯。畢竟今天他們支持了小米,明天也可以去支持華為、OPPO。

在筆者看來,小米的核心優勢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很多人都將其模式稱作“小米模式”。但是,這種模式會因為後來的跟進者而漸漸失去優勢,就比如戴爾、聯想。所以,上市就成首付肯定是不現實的。科技公司想立足於群雄之林,唯有發展好自己的核心技術!


科飛貓科技公社

小米IPO正在倒計時,關於小米的新股發行,一直都是近期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對於小米在香港IPO遇冷,我的分析和理解如下:


一,小米IPO的散戶認購。


雖然之前媒體報道小米IPO發行遇冷,但是,根據近日的最新結果,散戶認購小米新股還是比較踴躍,超額認購倍數是10倍,比之前預期的要好很多。小米的散戶認購數量達到10萬戶,已經創造港股歷史最大的新股認購。

二,小米IPO的大戶認購。


在香港市場,對於小米的新股,不僅僅是散戶進行認購,一些大戶也是參與認購,其中有香港富豪李嘉誠,認購金額超過3000萬美金,還有騰訊馬化騰和阿里巴巴馬雲,這兩個企業家是個人認購。從這些大戶的認購情況,反映小米IPO新股發行還是沒有遇冷。


三,簡單總結。


整體分析小米在香港IPO的新股發行,沒有想象中的火爆,但是也沒有遇冷,屬於中等的情況。2018年7月9日,小米就將正式在香港股市上市,小米新股的發行價是22港幣,屆時我們需要關注小米的開盤之後的走勢,看看是否會跌破發行價。




雄風投資

是不是大家都買了德國隊所以顧不上小米了??

開個玩笑哈~

除去這樣的情況出現,原因有內有外吧。


從內來說,資本市場是需要講故事的。特別是IPO的時候,故事的好壞,決定了企業能賣個什麼價錢。

整體下來,感覺這次小米上市故事沒講好,是臨時起意,倉促上陣,小米說自己的市值是騰訊乘蘋果,題目拋出去了,故事沒跟上。駱駝掉進茶碗裡,為了黃馬褂,得圓啊。上了臺,喊句口號,就走了。

而且口號還沒太喊好,按咱們雷總說,小米更出名的是小米生態,那麼小米是硬件廠商或是手機廠商嗎?顯然不是, 生態這個詞之前大洋彼岸的賈總說過,然後他就...
投資人還沒從賈總的事情上緩過勁來,小米就迫不及待地重新舉老牌子上市……

於外來說,大環境影響肯定有,但是香港券商當時為平安好醫生、閱文的IPO預留了約300億至400億港元的孖展額度,結果散戶反應熱烈,額度不夠用,因此本次也為小米預留了相似的額度。額度是夠的,而且沒有用完,所以缺錢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應該是對賺錢的預期,如果投資者要用孖展打新,那麼如果小米首日漲幅若低於4%就會賠錢。對市場和小米不看好,認為難取得4%以上的收益才是遇冷的關鍵。

畢竟對投資者來講,他們看重的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


歐界傳媒

兩個原因,第一,定價太貴,第二,前景並非那麼確定,競爭力並非十分突出。所以小米IPO股票沒有達到熱銷的狀態


西格瑪的化學

小米lpo遇冷在情理之中,在美國的路演也以失敗而終。其實從證監會的84問,就已經問出了雷軍和小米的醜惡嘴臉。無法回答只能敗退。一家五年四次虛假宣傳被行政處罰的公司,如何讓人放心?董事會隨意就給董事長15億。又有誰敢放心這樣的公司?抽飛,凍結。認購僅僅10倍。一而再,再而三的刷新股價。卻僱傭媒體放屁說成是讓利與散戶。還有這樣不要臉的操作。買股票送現金,送產品。即使是這樣的笑話。股價仍是在下滑。註定了垃圾只能是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