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怎样引起的?又有哪些误区呢?

养生营养师-敏敏

痛风从本质来看就是血尿酸过高,溶解度达到饱和溶不了了,尿酸盐再关节处析出,侵蚀伤害关节,剧痛就是痛风。所以要看血尿酸的来源,减少血尿酸,防治痛风。

从动物本能来看,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怎么能好好活着?生物有新陈代谢,吃东西很重要,不停吃东西,排泄,生长更新,物质和能量交换。40万亿到60万亿细胞,细胞在交替,老细胞被分解,核酸(DNA,RNA)是遗传物质密码。

核酸是由无数核苷酸=磷酸分子+戊糖(五碳糖)+碱基(嘌呤或者嘧啶)组成。嘌呤包括腺嘌呤和鸟嘌呤。老细胞的核酸被分解就产生嘌呤,嘌呤在肝脏进一步处理,变成尿酸。此外,腺嘌呤是ATP的重要组成部分,ATP是人类能量的现金,最直接得能量来源,人体活动就把ATP分解为ADP,同时释放能量,肌肉收缩,有劲儿。

普通舒缓活动,静息状态,ADP立马和体内游离得磷酸重新结合,重新合成ATP保证能量得持续供应(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但是剧烈活动时候(一般来说心率高于135,很多人劳累,运动过量,休息不好,也会尿酸高,比如一些马拉松练的太狠,每周跑100多公里,或者健身入不敷出,练太多),ATP进一步分解产生腺嘌呤,最终代谢分解为尿酸。

所以人体总尿酸来自三个通路,

1,老细胞死亡被分解,核酸产生嘌呤和ATP,ATP作为能源被消耗,在肝脏分解为尿酸。

2,剧烈运动ATP进一步分解为腺嘌呤形成尿酸。尿酸怎么游走?衰老细胞的核酸分解为嘌呤和ATP释放能量,那么残留下来得嘌呤经过一些酶的作用就形成内源性尿酸。

以上两种来源是内源性尿酸。

3,而我们吃的食物也有核酸,核蛋白,等经过消化吸收也是产生嘌呤,在酶作用下,是形成的外源性尿酸。

内源性尿酸占三分之二,外源性占三分之一。

所以血尿酸高,并不完全是吃导致的,食物就占三分之一。

正常情况,大部分嘌呤在肝脏变成尿酸。肝脏的酶参与,分为两大类,促进尿酸生成的酶,和抑制酶,二者是平衡。当促进生成尿酸的酶更强的时候,体内尿酸就升高。尿酸的产生很正常,尿酸会被肾脏和肠道排出,肾脏尿排出尿酸占三分之二,肠道和肠道细菌分解排出拉出去占三分之一。肾脏如果出问题,尿酸代谢就失调,会升高。

尿酸生成和排泄基本平衡,1200毫克体内,每天生成750毫克,排泄500到1000毫克。正常人,二者差不多,没负担。但是尿酸如果高了,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前奏。(男性痛风是女性的20倍,痛风在40岁以上男性中发病率最高,一般来讲,在高尿酸血症出现20~30年后才发生痛风,而女性发病均在绝经后。

最新研究还显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年龄有提前趋势。 女性的雌激素保护了女性,女性体内雌性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

如果高尿酸血症在三到五年内未进行有效控制,有50%的可能性出现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四大严重并发症。

痛风的本质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痛风重要的理化基础,也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结节和痛风性肾病的根本原因。当人体血清中的尿酸浓度高于420微摩/升(7.0毫克/分升)时,我们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痛风是高尿酸血症持续存在的结果。当体液中的尿酸钠持续处于饱和状态时,在某些条件的激发下,如劳累、酗酒、饮食不节、大鱼大肉水产海鲜动物内脏高嘌呤摄入导致血尿酸增加、局部受凉、激动、紧张、高应激状态、疲劳、运动过度等等,就会导致体液中溶解的尿酸钠进入过饱和状态,形成尿酸纳结晶,沉积在关节、肾脏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中,之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引发炎症反应,从而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结节和痛风性肾病等疾病。

关节痛真的是求生不能求死不行。除了关节痛的表象,尿酸多了,饱和了,就析出结晶尿酸结晶。其他的尿酸结晶藏在其他脏器中,埋下隐患。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上的滑膜时候,白细胞把这些结晶当成敌人,攻击,释放酶,关节溶解,软组织损伤,苦不敢言的痛风性关节炎。尿酸到了肾脏,加重负担,沉积结晶在肾脏,早期没感觉,肾脏受到日积月累高尿酸的时候,尿量,尿色改变,肾功能不全尿毒症。高尿酸血症,痛风,伴随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这些代谢综合征一并到来。四高慢病一起发生,很常见。

痛风自测表格

三招降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

1误区:痛风患者就是要当“假和尚”,和尚吃啥你吃啥,但尚能吃的豆制品你还不能吃!

真的需要这样做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痛风饮食的原则就是三低两多:“低热量、低脂肪、低嘌呤、多饮水、多坚持”。

合理的热量和平衡的营养才是“王道”,痛风膳食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配餐的第一原则就是:限制总热量。是正常人推荐热量的八折摄入,通过每天的运动,把体重减到正常水平,非常重要。 因为如果仅仅限制嘌呤摄入,而忽视总热量,馒头米饭水果吃多了(都是低嘌呤)也会碳水化合物超标转化脂肪,越来越胖,反而对痛风控制不利。如果总热量和三大产能营养素均衡摄入不超标,减少300到500大卡的热量摄入,毕竟吃进去的嘌呤是外源性,只占20%到30%,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你又不会吃很多,偶尔吃一些可口的瘦肉鸡肉等,也无伤大雅。

2.学会给自己减压。 众所周知,精神压力大是导致多种代谢疾病的一个触点。现代社会中,无论学习、生活、工作,每个环境中都存在激烈的竞争,许多人从年轻开始,就持续处于高压力的环境中,而精神压力的不断积聚,容易导致通风和引发痛风作用,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都跟压力有关。这也是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痛风患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竭尽所能减少心理压力,学会给自己减压,是降低代谢性疾病发生有的效手段,也是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标志。

3.让性子慢下来。 痛风爱找急性子的人。让自己放轻松。

当血尿酸达到420微摩/升(7.0毫克/分升)时,我们称之为高尿酸血症,就要通过限制膳食喝运动,多喝水,把血尿酸降下来。

一旦痛风发作,确诊痛风以后,只要遵医嘱吃药,配合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重,也是有可能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痛风恶魔不发作的。但如果还是不忌口,肥胖,喝酒,不健康的生活继续,那么隔三岔五就会痛风发作,最后导致肾衰竭,并发症,痛不欲生,过早死亡。


茄子营养师

痛风是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软组织形成尿酸石,引起慢性炎症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肿痛。常见于耳郭、第一跖趾关节、指、腕、肘等部位。除这些部位外,痛风石还会存在于其他器官如肾结石。

血尿酸在520微摩尔/升以上时,50%会形成痛风石。这,是痛风未得到控制、严重化的表现。(正常血尿酸水平不应该高于420微摩尔/升)。

痛风病人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如禁酒、避免高嘌呤饮食、多喝水等),

将尿酸控制在360微摩尔/升以下(记住这句话!)

在避免高嘌呤饮食上,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不敢吃荤食,改为素食,这是没有必要的。荤菜中动物内脏、贝类等都是高嘌呤食物,但鲜奶、鸡蛋、鲱鱼、龙虾等嘌呤含量其实很低,一般素菜嘌呤含量低,但韭菜、黄豆、干水香菇、木耳等嘌呤含量也不低。所以,平时的日常生活并不需要太斤斤计较每样食物的嘌呤含量,要注意荤素搭配,均衡饮食。[33]


家庭医生杂志

从发病机理来讲,原发性痛风形成的原因有两个。

(1)肾小管选择性尿酸排泄障碍是痛风的最主要的原因。尿酸从尿液中排泄减少以至于血中尿酸潴留,形成高尿酸血症。

(2)体内多种的酶先天异常致尿酸生成增多是少数原发性痛风的病因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能促进体内游离的嘌呤碱基被回收利用,合成嘌呤核苷酸,此酶活性降低则血中游离嘌呤碱基增多,则有较多的嘌呤碱基被用于生成尿酸。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及其它一些酶活性增加,则会增加次黄嘌呤核苷酸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分解产生嘌呤也增多,嘌呤转化为尿酸亦增多。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增加,则可使嘌呤氧化生成尿酸增多

血尿酸浓度达到9.0mg/dL以上的浓度时,可引起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身体各个部位,多见于皮下和关节部位。这些沉积的结晶体不断刺激周围组织的细胞,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皮肤关节部位红肿热痛等现象。结晶体沉积在肾脏可形成肾结石。高尿酸血症也可引起痛风性肾功能不全、痛风行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疾病。



食物中只有10%左右的嘌呤碱基会被吸收进入血中。所以,高嘌呤饮食不是导致高尿酸的主要原因。但对于血尿酸浓度已很高的患者,高嘌呤饮食常常诱发急性痛风发作。所以血尿酸很高以及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是必要的。 四川火锅里通常放入很多各种动物内脏,因此嘌呤含量很高,如再喝高嘌呤的啤酒黄酒,比较容易诱发急性痛风发作。


木棉花开15609

痛风的真正原因就是尿酸值居高不下,而导致此问题的罪魁祸首就是代谢问题!

大家应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你如何严谨的控制饮食,痛风依然不定时的发作!虽然有的人感觉发作的频率少了!

究其原因,就是导致痛风发作的高尿酸,来源绝大部分是自身合成,与外界食物的摄入关系不大!食物合成的嘌呤量无非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你的代谢功能足以代谢掉食物合成的那部分,那么尿酸值就永远不会达到爆发点!

要做到这点,其实打通了肌肉代谢功能就足矣!

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我从来不要求我的患者忌口!不用忌口!

中药外用,彻底治愈痛风,治愈率百分之九十以上,复发率百分之七多点!


阳光中医150638215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