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奮力建設美好乳山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鄉村振興”的大戰略下,乳山將走出什麼樣的鄉村振興路?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黨建

引領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 黨建引領建立黨員“十星級”測評管理體系,基層黨建工作可量化、可操作、可追責。

打造了城區幸福社區、白沙灘鎮翁家埠村、乳山口鎮王家莊等一批鎮區黨建示範點。

產業

興旺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 產業興旺重點發展牡蠣、蘋果、葡萄、茶葉、大姜等。

推進葡萄酒小鎮、牡蠣小鎮、北茶小鎮、航空小鎮等特色小鎮建設。

探索建設田園綜合體,3年內新增省級休閒漁業公園5處以上,新建提升休閒農業園區52個。

紅色

文化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 紅色文化

重點修繕了馬石山紅色教育基地、膠東育兒所教育基地。

復原膠東兵工廠、被服廠、黨員秘密聯絡點、電影《山菊花》拍攝基地等多處紅色遺址。

對46個村連片整治,重點對下石硼、東尚山、井喬家、青山等4個村莊進行“紅色改造”。

農村

改革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 農村綜合性改革去年8月,乳山成為全國首批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縣,圍繞鄉村治理機制完善、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民增收持續、生態文明新村建設等方面,在白沙灘鎮翁家埠村、海陽所鎮後山於家等2個試點鎮的10個試點村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魯擔

惠農貸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魯擔惠農貸為打通金融流向“三農”的最後一公里,乳山在省內率先試點農業信貸擔保業務,探索開展了“魯擔惠農貸”,有效推動了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迅速圍觀!

《 威海日報》報道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向上滑動,查看原文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乳山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立足資源優勢,乳山市堅持更高標準、更高層次,以黨建引領推動鄉村治理,以特色產業撬動鄉村產業興旺,以紅色文化凝聚鄉村奮進力量,使鎮容村貌美起來,農民口袋鼓起來,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黨建引領推動鄉村組織振興

“過去咱村發展一直滯後。這幾年,在黨委政府領導下,辦起膠東大餑餑手工食坊、蔬菜專業合作社等,但跟先進村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院後村相關負責人說,十九大給鄉村振興指明瞭發展方向,接下來就要靠黨員幹部帶頭幹了。

院後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落後村。近年來,該村黨員幹部擼起袖子,衝鋒在前,硬化亮化村路,綠化美化村容,拆除村內違建,引導村民增收致富,讓“後進村”逐步變成了“後勁村”。今年,該村又流轉了800多畝土地,計劃打造集田園採摘、休閒垂釣、娛樂養生、生態農業為一體的田園經濟綜合體。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主心骨”。近年來,乳山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為破解農村黨建與工作“兩張皮”現象,讓抓黨建有具體載體,讓抓工作都由黨建引領,乳山市建立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十星級”測評管理體系,通過借鑑外地先進管理經驗,完善“雙十星”評定管理,發揮星級評定管理雲平臺作用,通過量化考核、掛牌公示等方式,將黨建、業務和重點工作全面貫穿於“雙十星”管理中,讓黨組織管理有“標尺”,黨員行為有“準則”,衡量黨組織和黨員有“刻度”。

在黨建引領工作中,乳山堅持示範帶動,通過分類指導、集中連片打造、突出創新等方式,打造點線面結合的立體化黨建示範體系。在市鎮村分別建立黨建示範點,制定不同考核明細指標,實現基層黨建工作可量化、可操作、可追責,經常性採取觀摩評議、調研指導、實地考核等形式,提升黨建示範點工作水平。

目前,乳山已經打造了城區街道幸福社區、白沙灘鎮翁家埠村、乳山口鎮王家莊等一批黨建示範點。

特色產業帶動鄉村產業興旺

每天清晨,乳山市牡蠣小鎮海洋牧場上一片忙碌。在牡蠣養殖區域,剛上岸的牡蠣經過分揀、清理、貼標、包裝,被送往物流集散中心,根據分類不同,等待銷售或加工。距離養殖區5公里的電子商務產業園裡,經過加工的即食牡蠣、調味牡蠣、幹牡蠣等特色牡蠣產品,在這裡出發銷往各地。

“依託乳山的牡蠣文化和牡蠣資源,我們建設一座集育種養殖、科技研發、電商交易、冷鏈物流、休閒度假等於一體的牡蠣特色小鎮。”乳山市海漁局工作人員介紹,除特色小鎮外,48萬畝新型海洋牧場也正在建設,涵蓋育苗、養殖、研發、集散和交易等功能,將促進海洋產業、加工流通業、服務業等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加快鄉村產業興旺步伐。

考慮到地處丘陵地帶,不適合走規模化農業發展的實際,乳山把特色小鎮建設作為帶動鄉村產業興旺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重點發展特色產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

依託牡蠣、蘋果、葡萄、茶葉、藍莓、花生、大姜、中草藥等特色產業,乳山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不斷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價值鏈。圍繞基地帶動、示範園區建設等出臺一系列獎勵補貼政策,鼓勵土地流轉,通過龍頭項目帶動,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總投資100億元的綠城臺依湖葡萄酒小鎮是乳山農業“新六產”發展的集中體現。憑藉地處“葡萄酒黃金緯度線”的自然優勢,該特色小鎮以“葡萄+”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打造集現代農業、葡萄酒釀造、休閒旅遊、文化傳播、健康養生、金融投資為一體的綜合項目,形成從農業到工業、從服務業到金融業的發展體系。

在產業政策引領下,臺依湖葡萄酒小鎮、伯瑞藍莓特色現代農業示範園、正華休閒農業示範園區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正煥發勃勃生機。下一步,乳山計劃重點打造紡織服裝小鎮、航空小鎮、北茶小鎮等一批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宜居宜業、富有活力的特色產業小鎮。探索建設田園綜合體,3年內新增省級休閒漁業公園5處以上,新建提升休閒農業園區52個。

紅色文化激活鄉村發展動能

乳山馬石山是革命老區、膠東抗戰重要的革命根據地。馬石山十勇士浴血奮戰在這裡,紅色乳孃哺育的1300多名革命後代曾生活在這裡,膠東特委、膠東兵工廠、膠東軍區衛生部四所等一批紅色遺址留存在這裡,紅色基因流淌在這裡,代代延續。

如今,紅色文化成為激活鄉村振興的“密碼”。乳山重點修繕建設馬石山紅色教育基地和膠東育兒所教育基地。去年,乳山對2處教育基地沿線的46個村連片整治,重點對下石硼、東尚山、井喬家、青山等4個村莊進行“紅色改造”,將紅色文化、風土民俗融入青山綠水,打造一批飽含紅色文化內涵的美麗鄉村,規劃一條環形紅色旅遊路線。

以紅色文化為特色產業支撐,掩映在彎曲石巷裡的“膠東人民兵工歷史陳列館”“膠東軍區被服廠舊址”“黨員秘密聯絡點舊址”“兵工三廠修槍組舊址”“電影《山菊花》拍攝基地”等多處紅色遺址也恢復了原貌,成為鄉村振興的新亮點。

為吸引得來、留得住遊客,下一步,紅色沿線村莊將根據山區特色,基於櫻桃、山杏、板栗等特色農產品資源,積極發展農家樂,壯大鄉村旅遊產業;發揮“互聯網+”的作用,讓更多山貨走出大山。

同時,依託馬石山紅色教育基地、膠東育兒所、膠東特委遺址、“三花”文化等資源,乳山大力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農村、走近農民群眾。以展館、影視、文學等方式弘揚紅色文化,激發農民群眾愛黨愛國、勤勞致富的積極性。

鄉村振興新引擎發力

6月的乳山,天朗氣清。走進白沙灘鎮“千年古邑”翁家埠村,一排排紅牆黛瓦的樓房錯落有致,平整的水泥道路縱橫交錯,文化廣場上村民健身怡然自樂,鳳凰山田野公園三五成群的遊人談天說地,農家樂迎來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

“我們村以文化振興和生態保護為原則,圍繞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明確了鳳凰山、翁家埠遺址、農田及古村落四大建設主體,規劃山、水、田、村四個組團,構建‘農業+文化+旅遊’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白沙灘鎮翁家埠村支部書記單成煒說,今年該村主要打造百草園、有機大棚和假日牧場三大項目整合現有農業資源。

從一個集體資產糾紛不斷、黨群關係水火不容的混亂村,到現在“全國綜改試點試驗村”、“山東股改第一村”的鄉村治理樣板村;從一個傳統單一種植業的小窮村,到現在初具三產融合格局的田園綜合體富裕村,白沙灘鎮翁家埠村實現了脫胎換骨式的改革振興。

去年8月,作為全國首批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縣,乳山率先啟動了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工作,確定了白沙灘鎮、海陽所鎮2個試點鎮,白沙灘村、翁家埠村、後山於家村等10個村為試點村。

要改革,首先要完善鄉村治理機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乳山市聘請專家團隊,多次召集各村支部書記、兩委成員及村裡的能人集體議事,積極探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完善機制和制度的新思路、新方法。試點鎮採取“以強帶弱”“先進村帶後進村”“中心村輻射偏遠村”的方式,探索建立“合村並居”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鄉村治理新體系。

經濟實力較強的白沙灘村帶動望海莊村和賈家莊村,採取流轉土地、引進大型投資項目的方式,發展村集體經濟,增強農民持續增收的能力;在海陽所鎮西泓趙家村,建設田園綜合體高效農業產業基地,帶動周邊西泓於家和西泓辛家兩個村集體經濟力量較為薄弱的村莊,共同發展集體經濟;後山於家村與魯東大學、社會資本合作,促成了高校出技術、企業出資金、村集體出土地的“產學研”合作項目,集體經濟進一步壯大。

各試點村認真摸查村集體現有資產,推動土地規模化流轉,以村辦企業、土地資金入股等多種形式探索適合本村的產業發展路徑,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實現村民再就業,增加村民的勞務性收入。翁家埠村以股權改革發展集體經濟,按股分紅,探索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的新機制,每年對村級經營收益的60%進行分配,2017年每股分紅達1500元。

試點鎮村積極開展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十星級”評定管理工作,使得學有標杆、評有標尺、改有方向,激發了基層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村在實行黨務、村務、財務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保障了群眾對村級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人民群眾的向心力。

在黨建引領下,白沙灘村探索建設“村黨委—集團公司黨總支部—子公司黨支部”的三級黨組織管理體制,有效加強了黨對農村各項工作的全面領導。後山於家村探索推行“黨建+產業”“黨建+合作社”“黨建+基地”的發展模式,全面打造黨建引領、合作社經營、群眾以土地入股分紅的產業創新發展示範點。

乳山:“魯擔惠農貸”打通農村金融“最後一公里”

近日,乳山市海陽所鎮南夼村牡蠣養殖戶宋樂斌收到了一份“大禮”—— 150萬元“魯擔惠農貸”擔保貸款。“今年想要擴大養殖規模、購買牡蠣苗種和現代化設備,正急需一筆貸款的時候,‘魯擔惠農貸’政策福利就送上門。”接到貸款,宋樂斌趕忙張羅著跟苗種供應商談合作。

隨著乳山牡蠣行情日漸紅火,擁有15年以上的養殖經驗的宋樂斌,一直想擴大養殖規模,提高機械化養殖水平,可苦於資金短缺,想法一直被擱置。“過去要四處找人擔保,等待時間也長。‘惠農貸’無需擔保,辦理速度快,額度高,費率低。”宋樂斌說。

十九大報告明確把發展普惠金融的重點放到農村,加強對鄉村振興的金融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參與鄉村振興。為打通金融流向“三農”的最後一公里,乳山市立足自身實際,搶抓政策機遇,在山東省內率先試點農業信貸擔保工作,探索開展“魯擔惠農貸”業務,協同配套主體培育、農村改革、信用建設、風險防控,有效推動了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金融支農和政銀擔合作開闢了一條新路徑。

“魯擔惠農貸是政策性金融支農產品,堅持‘成長優先、信用為王’,從根本上突破了以抵押物為前提條件的固有信貸理念,真正破解了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題。”乳山市金融辦工作人員介紹。

作為全省首個農業信貸擔保試點市,乳山市堅持“業務標準化、流程模板化”, 把基礎管理融入試點工作的全過程,實行痕跡化管理,並先後完成10個標準制度和模板的制定,為全省試點提供了借鑑參考。

為摸清全市農業經營主體底數,乳山設計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摸底表”和“建檔信息卡”,開展了農業經營主體建檔立卡工作,建立了全市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信息庫,已納入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845家。

在建檔立卡之後,把誠信基礎較好、有貸款需求主體納入“信貸備選類”,將經營管理不完善或暫無貸款需要的納入“重點培育類”,將惡意逃廢債務、拖欠稅費等信用不良記錄的納入“信用不良類”。在此基礎上,構建了3個信用信息數據庫,作為信用信息的補充來源,多角度、全方位對農業經營主體開展“信用畫像”,有效提高了“魯擔惠農貸”的成功率。

為進一步防控金融風險,乳山市還出臺了“魯擔惠農貸”風險補償基金管理辦法,設立了1000萬元的“魯擔惠農貸”風險補償基金,省農擔公司、乳山市、合作銀行按比例分擔風險,有效分散了信貸擔保風險。

為鼓勵規模以上農業發展,乳山出臺了11項鼓勵經濟發展的意見,其中對300畝以上的農業基地、特色園區給予獎勵補貼,對農業經營主體品牌創樹、產業融合、技術改造等給予資金扶持,鼓勵發展茶葉、藍莓、葡萄等12大特色農業產業,有效調動起了群眾參與現代農業、投資特色產業的積極性。

在省內率先啟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了12個主導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普及了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在國內率先推行了農資“一卡通”追溯系統,將農業經營主體納入追溯管理,成功創建國家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形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乳山模式”。 845家建檔立卡的農業經營主體中,有標準化基地11.8萬畝、佔全市總量的23.6%,取得“三品”認證的主體322家、佔比38.1%、納入可追溯體系的主體125家、佔比14.7%,去年全市新增地理標誌商標10個,數量居全國縣級首位。

針對存在的“空殼社”“休眠社”“殭屍社”問題,乳山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星級評定管理,全面加強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從“量”向“質”過渡,淘汰一批經營不善、空殼運營的合作社,全力培育一批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培育規模農業經營主體、綠色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類農業經營主體,讓真正優秀的合作社會脫穎而出。

在金融活水滋潤下,去年,乳山去年培育了300畝以上農業園區18個,100畝以上家庭農場17個、農業大棚75個。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75家、家庭農場50家,全市培育涉農企業33家、市級家庭農場示範場3家、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7家,輻射帶動農民超過5萬戶。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