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乳山将走出什么样的乡村振兴路?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党建

引领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 党建引领建立党员“十星级”测评管理体系,基层党建工作可量化、可操作、可追责。

打造了城区幸福社区、白沙滩镇翁家埠村、乳山口镇王家庄等一批镇区党建示范点。

产业

兴旺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 产业兴旺重点发展牡蛎、苹果、葡萄、茶叶、大姜等。

推进葡萄酒小镇、牡蛎小镇、北茶小镇、航空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

探索建设田园综合体,3年内新增省级休闲渔业公园5处以上,新建提升休闲农业园区52个。

红色

文化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 红色文化

重点修缮了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

复原胶东兵工厂、被服厂、党员秘密联络点、电影《山菊花》拍摄基地等多处红色遗址。

对46个村连片整治,重点对下石硼、东尚山、井乔家、青山等4个村庄进行“红色改造”。

农村

改革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 农村综合性改革去年8月,乳山成为全国首批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围绕乡村治理机制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持续、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等方面,在白沙滩镇翁家埠村、海阳所镇后山于家等2个试点镇的10个试点村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鲁担

惠农贷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鲁担惠农贷为打通金融流向“三农”的最后一公里,乳山在省内率先试点农业信贷担保业务,探索开展了“鲁担惠农贷”,有效推动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迅速围观!

《 威海日报》报道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向上滑动,查看原文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乳山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立足资源优势,乳山市坚持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以特色产业撬动乡村产业兴旺,以红色文化凝聚乡村奋进力量,使镇容村貌美起来,农民口袋鼓起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党建引领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过去咱村发展一直滞后。这几年,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办起胶东大饽饽手工食坊、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但跟先进村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院后村相关负责人说,十九大给乡村振兴指明了发展方向,接下来就要靠党员干部带头干了。

院后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近年来,该村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冲锋在前,硬化亮化村路,绿化美化村容,拆除村内违建,引导村民增收致富,让“后进村”逐步变成了“后劲村”。今年,该村又流转了800多亩土地,计划打造集田园采摘、休闲垂钓、娱乐养生、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经济综合体。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近年来,乳山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破解农村党建与工作“两张皮”现象,让抓党建有具体载体,让抓工作都由党建引领,乳山市建立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十星级”测评管理体系,通过借鉴外地先进管理经验,完善“双十星”评定管理,发挥星级评定管理云平台作用,通过量化考核、挂牌公示等方式,将党建、业务和重点工作全面贯穿于“双十星”管理中,让党组织管理有“标尺”,党员行为有“准则”,衡量党组织和党员有“刻度”。

在党建引领工作中,乳山坚持示范带动,通过分类指导、集中连片打造、突出创新等方式,打造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化党建示范体系。在市镇村分别建立党建示范点,制定不同考核明细指标,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可量化、可操作、可追责,经常性采取观摩评议、调研指导、实地考核等形式,提升党建示范点工作水平。

目前,乳山已经打造了城区街道幸福社区、白沙滩镇翁家埠村、乳山口镇王家庄等一批党建示范点。

特色产业带动乡村产业兴旺

每天清晨,乳山市牡蛎小镇海洋牧场上一片忙碌。在牡蛎养殖区域,刚上岸的牡蛎经过分拣、清理、贴标、包装,被送往物流集散中心,根据分类不同,等待销售或加工。距离养殖区5公里的电子商务产业园里,经过加工的即食牡蛎、调味牡蛎、干牡蛎等特色牡蛎产品,在这里出发销往各地。

“依托乳山的牡蛎文化和牡蛎资源,我们建设一座集育种养殖、科技研发、电商交易、冷链物流、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牡蛎特色小镇。”乳山市海渔局工作人员介绍,除特色小镇外,48万亩新型海洋牧场也正在建设,涵盖育苗、养殖、研发、集散和交易等功能,将促进海洋产业、加工流通业、服务业等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加快乡村产业兴旺步伐。

考虑到地处丘陵地带,不适合走规模化农业发展的实际,乳山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依托牡蛎、苹果、葡萄、茶叶、蓝莓、花生、大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乳山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围绕基地带动、示范园区建设等出台一系列奖励补贴政策,鼓励土地流转,通过龙头项目带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总投资100亿元的绿城台依湖葡萄酒小镇是乳山农业“新六产”发展的集中体现。凭借地处“葡萄酒黄金纬度线”的自然优势,该特色小镇以“葡萄+”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打造集现代农业、葡萄酒酿造、休闲旅游、文化传播、健康养生、金融投资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形成从农业到工业、从服务业到金融业的发展体系。

在产业政策引领下,台依湖葡萄酒小镇、伯瑞蓝莓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正华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正焕发勃勃生机。下一步,乳山计划重点打造纺织服装小镇、航空小镇、北茶小镇等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产业小镇。探索建设田园综合体,3年内新增省级休闲渔业公园5处以上,新建提升休闲农业园区52个。

红色文化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乳山马石山是革命老区、胶东抗战重要的革命根据地。马石山十勇士浴血奋战在这里,红色乳娘哺育的1300多名革命后代曾生活在这里,胶东特委、胶东兵工厂、胶东军区卫生部四所等一批红色遗址留存在这里,红色基因流淌在这里,代代延续。

如今,红色文化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密码”。乳山重点修缮建设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和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去年,乳山对2处教育基地沿线的46个村连片整治,重点对下石硼、东尚山、井乔家、青山等4个村庄进行“红色改造”,将红色文化、风土民俗融入青山绿水,打造一批饱含红色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规划一条环形红色旅游路线。

以红色文化为特色产业支撑,掩映在弯曲石巷里的“胶东人民兵工历史陈列馆”“胶东军区被服厂旧址”“党员秘密联络点旧址”“兵工三厂修枪组旧址”“电影《山菊花》拍摄基地”等多处红色遗址也恢复了原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为吸引得来、留得住游客,下一步,红色沿线村庄将根据山区特色,基于樱桃、山杏、板栗等特色农产品资源,积极发展农家乐,壮大乡村旅游产业;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让更多山货走出大山。

同时,依托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胶东育儿所、胶东特委遗址、“三花”文化等资源,乳山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农村、走近农民群众。以展馆、影视、文学等方式弘扬红色文化,激发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勤劳致富的积极性。

乡村振兴新引擎发力

6月的乳山,天朗气清。走进白沙滩镇“千年古邑”翁家埠村,一排排红墙黛瓦的楼房错落有致,平整的水泥道路纵横交错,文化广场上村民健身怡然自乐,凤凰山田野公园三五成群的游人谈天说地,农家乐迎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

“我们村以文化振兴和生态保护为原则,围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明确了凤凰山、翁家埠遗址、农田及古村落四大建设主体,规划山、水、田、村四个组团,构建‘农业+文化+旅游’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白沙滩镇翁家埠村支部书记单成炜说,今年该村主要打造百草园、有机大棚和假日牧场三大项目整合现有农业资源。

从一个集体资产纠纷不断、党群关系水火不容的混乱村,到现在“全国综改试点试验村”、“山东股改第一村”的乡村治理样板村;从一个传统单一种植业的小穷村,到现在初具三产融合格局的田园综合体富裕村,白沙滩镇翁家埠村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振兴。

去年8月,作为全国首批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乳山率先启动了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确定了白沙滩镇、海阳所镇2个试点镇,白沙滩村、翁家埠村、后山于家村等10个村为试点村。

要改革,首先要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乳山市聘请专家团队,多次召集各村支部书记、两委成员及村里的能人集体议事,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机制和制度的新思路、新方法。试点镇采取“以强带弱”“先进村带后进村”“中心村辐射偏远村”的方式,探索建立“合村并居”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乡村治理新体系。

经济实力较强的白沙滩村带动望海庄村和贾家庄村,采取流转土地、引进大型投资项目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在海阳所镇西泓赵家村,建设田园综合体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带动周边西泓于家和西泓辛家两个村集体经济力量较为薄弱的村庄,共同发展集体经济;后山于家村与鲁东大学、社会资本合作,促成了高校出技术、企业出资金、村集体出土地的“产学研”合作项目,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

各试点村认真摸查村集体现有资产,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以村办企业、土地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探索适合本村的产业发展路径,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实现村民再就业,增加村民的劳务性收入。翁家埠村以股权改革发展集体经济,按股分红,探索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新机制,每年对村级经营收益的60%进行分配,2017年每股分红达1500元。

试点镇村积极开展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十星级”评定管理工作,使得学有标杆、评有标尺、改有方向,激发了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村在实行党务、村务、财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保障了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人民群众的向心力。

在党建引领下,白沙滩村探索建设“村党委—集团公司党总支部—子公司党支部”的三级党组织管理体制,有效加强了党对农村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后山于家村探索推行“党建+产业”“党建+合作社”“党建+基地”的发展模式,全面打造党建引领、合作社经营、群众以土地入股分红的产业创新发展示范点。

乳山:“鲁担惠农贷”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近日,乳山市海阳所镇南夼村牡蛎养殖户宋乐斌收到了一份“大礼”—— 150万元“鲁担惠农贷”担保贷款。“今年想要扩大养殖规模、购买牡蛎苗种和现代化设备,正急需一笔贷款的时候,‘鲁担惠农贷’政策福利就送上门。”接到贷款,宋乐斌赶忙张罗着跟苗种供应商谈合作。

随着乳山牡蛎行情日渐红火,拥有15年以上的养殖经验的宋乐斌,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提高机械化养殖水平,可苦于资金短缺,想法一直被搁置。“过去要四处找人担保,等待时间也长。‘惠农贷’无需担保,办理速度快,额度高,费率低。”宋乐斌说。

十九大报告明确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到农村,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振兴。为打通金融流向“三农”的最后一公里,乳山市立足自身实际,抢抓政策机遇,在山东省内率先试点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探索开展“鲁担惠农贷”业务,协同配套主体培育、农村改革、信用建设、风险防控,有效推动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金融支农和政银担合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鲁担惠农贷是政策性金融支农产品,坚持‘成长优先、信用为王’,从根本上突破了以抵押物为前提条件的固有信贷理念,真正破解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乳山市金融办工作人员介绍。

作为全省首个农业信贷担保试点市,乳山市坚持“业务标准化、流程模板化”, 把基础管理融入试点工作的全过程,实行痕迹化管理,并先后完成10个标准制度和模板的制定,为全省试点提供了借鉴参考。

为摸清全市农业经营主体底数,乳山设计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摸底表”和“建档信息卡”,开展了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工作,建立了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信息库,已纳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845家。

在建档立卡之后,把诚信基础较好、有贷款需求主体纳入“信贷备选类”,将经营管理不完善或暂无贷款需要的纳入“重点培育类”,将恶意逃废债务、拖欠税费等信用不良记录的纳入“信用不良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3个信用信息数据库,作为信用信息的补充来源,多角度、全方位对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用画像”,有效提高了“鲁担惠农贷”的成功率。

为进一步防控金融风险,乳山市还出台了“鲁担惠农贷”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设立了1000万元的“鲁担惠农贷”风险补偿基金,省农担公司、乳山市、合作银行按比例分担风险,有效分散了信贷担保风险。

为鼓励规模以上农业发展,乳山出台了11项鼓励经济发展的意见,其中对300亩以上的农业基地、特色园区给予奖励补贴,对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创树、产业融合、技术改造等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发展茶叶、蓝莓、葡萄等12大特色农业产业,有效调动起了群众参与现代农业、投资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在省内率先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了12个主导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普及了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国内率先推行了农资“一卡通”追溯系统,将农业经营主体纳入追溯管理,成功创建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乳山模式”。 845家建档立卡的农业经营主体中,有标准化基地11.8万亩、占全市总量的23.6%,取得“三品”认证的主体322家、占比38.1%、纳入可追溯体系的主体125家、占比14.7%,去年全市新增地理标志商标10个,数量居全国县级首位。

针对存在的“空壳社”“休眠社”“僵尸社”问题,乳山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星级评定管理,全面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从“量”向“质”过渡,淘汰一批经营不善、空壳运营的合作社,全力培育一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规模农业经营主体、绿色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类农业经营主体,让真正优秀的合作社会脱颖而出。

在金融活水滋润下,去年,乳山去年培育了300亩以上农业园区18个,100亩以上家庭农场17个、农业大棚75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家庭农场50家,全市培育涉农企业33家、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3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家,辐射带动农民超过5万户。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建设美好乳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