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武俠小說改編影視劇,金庸小說一枝獨秀,古龍異軍突起

八十年代,武俠小說改編影視劇,金庸小說一枝獨秀,古龍異軍突起

金庸

金庸現在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複雜性,還可以從金庸作品的影視劇改編方面來看。金庸幾乎每部作品都被改編成了影視劇,從六十年代到現在,這種改編的熱潮一直沒有衰落,很多小說甚至被改編幾次,像《神鵰俠侶》就被拍攝了14次(電影7次,電視連續劇7次)。梁羽生、古龍的小說也又很多被改編為影視劇,但能達到金庸這種頻率的還沒有,六、七十年代,古龍、梁羽生的小說改編的數量不亞於金庸,同是影視界武俠片所熱衷的題材,但是從八十年代開始,由武俠小說改編為影視劇,就變成了金庸小說的一枝獨秀了,雖然由古龍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楚留香》系列也曾引起港臺收視狂潮,但終歸難成氣候。

在武俠小說的影視劇改編中,好像只有金庸作品能夠成為影視界用之不竭的資源。在這些改編中,有的是較為忠實於原著,力圖通過影視效果來反映原著的魅力,來吸引觀眾的認同;有的則是有金庸之名,而無金庸之實,改的面目全非。

八十年代,武俠小說改編影視劇,金庸小說一枝獨秀,古龍異軍突起

金庸、梁羽生、古龍

八十年代,武俠小說改編影視劇,金庸小說一枝獨秀,古龍異軍突起

古龍

正如我們剛才提到的,六、七十年代,古龍、梁羽生的小說所改編的電影同樣都大受市場歡迎,三人可以說都不相上下,相比古龍風頭更健,姜大偉、狄龍、爾東昇都是因為拍古龍武俠片而一炮走紅的。楚原、王羽、羅維等當時重量級的導演也都非常熱衷於拍根據古龍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古龍也不時地為電影公司編寫劇本,《蕭十一郎》就是先寫成劇本,後改成小說的。但從八十年代後期,古龍電影的的精品就已經非常罕見,梁羽生的也只有改編後的《白髮魔女》引起了一定的反響,倒是金庸反而香港改了臺灣改、臺灣改了大陸改,一直興盛到21世紀的今天。影視圈對金庸的情有獨衷持續時間之長,也是金庸現象複雜的一個表現,改編本身就是一種再創造,原作僅僅提供了一個基礎,無論從影視藝術還是從商業運作來講,劇作是否成功,同原作沒有必然聯繫,這是一個普通的常識,但是,被當代大眾文化與大眾傳播長期認可的只有金庸,為什麼會這樣,也需要我們去努力的挖掘其原因。

八十年代,武俠小說改編影視劇,金庸小說一枝獨秀,古龍異軍突起

金庸的武俠小說的藝術價值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它同其它的文學藝術作品又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這種小說,是在大眾傳播的商業化運作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它既是文學作品,同時又是商品,對商品的認識同對文學藝術的認知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如果單純從藝術的角度來分析,就只能看到其一個側面,而背後的動因是無法認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