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根據IDC的2017年數據顯示(為什麼我的文章開頭總是出現IDC),在美國市場,400美元至600美元的手機公開市場中,一加的市場份額高達44.3%,排名第一,超過第二名Motorola和第三名Apple之和。再來到印度線上市場,400美元以上的智能手機,50.5%的市場份額都被一加佔據著。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顯然,這個國內基本活在數碼圈裡的品牌,在海外市場那是一個風生水起,一加CEO劉作虎甚至稱,2017年一加接近100億的銷售額中,70%來自海外。這是營銷的成功,還是產品定位差異導致的結果,因為缺乏調研,也沒有辦法採訪到一加的員工,所以我並不敢輕易下結論。不過至少,我們的確看到了一加和其他國產品牌存在一些不一樣的地方。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加6,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以及有哪些不一樣的理念。

剛摸到一加6的感覺是什麼?

虎哥曾經的一句:“手感真TM爽”,成了一加的非正式slogen。雖然經歷過塑料、金屬和玻璃等材質的變更,但一加手機的手感卻依舊膾炙人口(當然,偶爾也會翻車),在一加6上也得到傳承,不過在某些部分我倒覺得不太舒服。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我們都知道,一加6採用了劉海異性屏,一加為了讓劉海以下的屏幕保持18:9比例,將整塊屏幕的比例定在了19:9,和市面上的全面屏相比,真的是“比長更長”,屏幕尺寸雖然都達到了6.28英寸,但整體操控還是可以遊刃有餘。我本來是在這部分寫“手機太長,要按到App左上角甚至需要將手機旋轉80度,但我發現這是安卓,TMD右下角就有返回鍵,按啥左上角?)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後背兩側一如既往地做了彎曲處理,讓手機更貼合手掌,握持的時候感覺手機相當纖薄,手感特好。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這樣處理,其實還有讓後背與邊框的過渡儘可能自然。但實際上,後背與邊框的過渡並不自然,硌手感十分明顯,不知道是不是我用iPhone7 Plus太久,用上一加6之後特別關注到這個割裂感,雖然又不是不能用,但這個體驗是真的難受。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在視覺的感受上,一加6墨巖黑上那塊玻璃背板,真的驚豔到我了。每當我擦乾淨上面的指紋印,去細細觀賞的時候,總會感嘆:“啊,這居然是塊玻璃,牛X”。真的,它那啞光的效果太像金屬了。當然,當放入全金屬機身的機器進行對比,就會察覺到後背的異樣光滑,但如果告訴你這是一塊深度打磨過的金屬,我可能也會相信。總之,這個墨巖黑,我給100分,好看!(不過一摸就知道是玻璃了)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回到正面,這塊劉海屏的屏佔比不錯,官方並沒有公佈相關數據,據說是有84%,與堅果R1相當,真實性有待考證,畢竟這個異形的面積不知道咋算,別問我,我只是一隻文科死肥宅。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底下因為放排線所以不能做屏幕的空餘地方,我覺得這樣光空著挺浪費的,何妨不設計個OnePlus的logo呢?看人家諾基亞多有感覺呀。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小結一下,一加6的裸機手感其實很出色的,和手掌貼合得很好,就是邊框與後背過渡有點問題,對其在意程度也是見仁見智了。而作為一個啞光黑腦殘粉,我對墨巖黑的設計十分鐘情,不過還是那句話,喜不喜歡還是見仁見智,這部分基本就是純屬個人審美抒發。

日常的使用,較以往有哪些提升嗎?

流暢且快!

其一,氫OS配合上驍龍845,一加6是真的快,即使是刷淘寶和京東這兩大“卡頓之王”,也依舊流暢如絲,微博、朋友圈這些自然也非常流暢。App的打開速度也很快,加上8GB的運行內存,眾多App得到了比較好的共存環境,軟件體驗別提有多爽了。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在遊戲方面,我把《刺激戰場》開到目前能開啟的最高畫質,玩上個半個小時,畫面依舊妥妥地非常流暢,可惜看不到幀率。所以我就打開了另一個可以看到幀率的遊戲—《王者榮耀》,依舊是最高畫質,基本就穩定在57~60幀之間,十分盡興。我覺得“真TM爽”這個slogon應該用在這裡。

如果不是因為第三方App圖標設計得亂七八糟,我可能都已經忘了這是一臺安卓機。若因為對安卓機有“容易卡頓”的刻板印象,因此對安卓機長期觀望的消費者,一加6特別合適用來改變這種印象。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其二,臉部識別快得出奇!在光線較為均勻的環境下使用面部識別,由於速度過快,在你按下電源鍵點亮屏幕的時候,系統甚至會砍掉鎖屏界面,直接進入系統界面(停頓基本可以忽略)。第一次用,我都黑人問號了,剛才我鎖屏了嗎?當熟悉之後,這種有鎖但彷彿沒鎖的體驗,真的超讚,我已經把指紋解鎖甩在腦後了。(在強光和弱光環境,都會出現鎖屏界面)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當然,其三,還有一個充電速度快。一加上的Dash閃充已經用了這麼多年了,其大電流的特殊設計讓一加的快充體驗令人印象深刻。相信大家看過很多0-100%的充電速度,所以我不走尋常路,測了20%-80%的速度,這是最看效率的。

首先是20%-50%,耗時24分鐘;然後是50%-80%,耗時19分鐘。所以從20%到80%,僅僅花了43分鐘,速度驚人,用戶可以很快得將手機恢復近乎滿血的狀態。與此同時,得益於大電流的設計,充電的時候溫度只比室溫高出3℃~4℃,邊充邊玩,效率更高。什麼?你怕爆炸?邊充電邊用手機會爆炸的新聞,已經多久沒出現了,想一想好吧!

體驗較好的應該就是這些了,雖然說的不多,但卻覆蓋了我們手機體驗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使用、解鎖和充電,這已經很足夠了。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對了,一加6有3.5mm音頻接口!有線耳機用戶的福音啊!儘管買耳機並沒有送耳機。

下面來說說系統。直至今日,還是有很多人吐槽一加的氫OS太“輕”了,很多功能都沒有,但真的是這樣嗎?我翻遍了整個“設置”,找到了以下這些特色功能:

1、黑屏手勢(黑屏打開應用,配合臉部識別解鎖,可用性和便利性極高)

2、快捷支付(鎖屏下,長按指紋識別模塊,直接打開支付界面)

3、應用鎖(將應用上鎖)

4、雲同步(同步包括照片在內的各種個人信息,送一年20GB空間)

5、定時開關機

6、遊戲模式(屏蔽通知、來電免提、省電模式、網絡優化)

7、一加搬家

8、應用雙開

在此之外,氫OS的確是什麼功能都沒有,但我並不同意“太輕”這個形容,而應該是“剛剛好”。有些用戶就好這口,例如被本人,基礎功能外的功能,我們會自己去找App實現。由於這類用戶在國內相對來說挺少的,更多的是喜歡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式定製ROM,所以一加的系統價值觀更適合海外市場以及部分極客玩家。

換機過來,有什麼體驗遭到惡化?

屏幕!太辣眼睛了。

換機過來,是指從iPhone7 Plus換過來,這是一臺二手,一個月前買的,價格為2900元。雖然用蘋果的Retina屏和一加6上這個三星提供的Optic AMOLED對比似乎有失公允,但我這不是測評,是一個用戶的實際體驗,而且的的確確是體驗降級了。(我就這麼一臺機,打我呀)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雖然系統層面給了多種色彩模式供選擇,但默認的、sRGB的、DCI-P3的,偏色都偏得很離譜,其中sRGB模式和DCI-P3模式的色溫高得離譜,更腦殘的是,只有自定義模式可以調節色溫,其他固定的模式不提供選項。至少於我而言,只有“自適應模式”是可用的,色溫正常,色彩過飽和也不沒有那麼嚴重了,不過如果你之前用的是LCD屏幕的手機,甚至是iPhone,你將依舊保持一段時間的辣眼睛體驗,AMOLED同時兼顧色彩和壽命,太難了。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其他問題,似乎是因為劉海的阻礙,導致狀態欄的電量無法顯現數字,要下拉狀態欄才能看見,這不是傻嗎?比iPhone X的劉海短這麼多,也不塞一下嗎?或者把數字放進電池裡,我覺得可以拯救一下。

再吐槽一個,氫視窗呢?一加到底在想什麼?氫視窗這麼帥,沒了?

那些變化不大的體驗

續航這個點,我覺得一加6還是變化不大。一加6的電池容量為3300mAh,根據我的測試,數據如下:

WiFi狀態下,

普通App使用,半小時耗電4~6%

玩遊戲,半小時耗電12%

看1080P在線視頻,半小時耗電8%

夜間8小時待機,耗電2%

4G狀態下,

普通App使用,半小時耗電6~7%

玩遊戲,半小時耗電13%

看...抱歉,沒流量,測不來。

這樣的成績,和我在不知道多少年前測試一加3的時候差不多,沒太大的變化,當然,這種“沒變化”是整個行業的狀態,我們沒辦法要求一個相對小眾的廠商做出突破常規素質的硬件來。一般來說,“要想續航好,中端機裡找”。如果你已經習慣了一眾旗艦機的續航水平,一加6不會給你太好的續航體驗,不過也至少不會差太多,畢竟還有一個出色的閃充在呢。

發熱也是這樣。《王者榮耀》過程中,後背玻璃測得最高溫度為43℃,鋁合金邊框最高溫度為48℃比往常稍高一點點,一般水準。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最後還有相機部分,這部分的提升也幾乎沒有。一加6後置的主攝像頭SONY IMX 519是有光學防抖的,但在室內環境下,卻依舊採用拉高ISO的辦法來拔高畫面亮度,對畫面純淨度影響較大。這部分,我還是用的我iPhone 7Plus進行對比。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上面這組對比可以看到,一加6樣張的塗抹感濃重很多,噪點也多了很多,這個原因是因為,iPhone 7P的快門時間為1/10秒+ISO 100,充分利用了光學防抖;而一加6的參數是1/30秒+ISO 2400,保守了很多。還有一個值得吐槽的是,同樣是非HDR照片,一加6的圖片6MB,iPhone 7P的1.6MB,這差距。

在白平衡的把控上,一加6偏向於修正,修正成白色,而iPhone更喜歡還原,將黃色燈影響的色溫完全還原出來。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在這組外景對比中,一加6的對比度高出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對光學防抖的利用度還是不夠,一加6這次的ISO依舊很高,達到100,隔壁的僅僅20,當然,這個水平的,對實際成片的效果沒差多少。不過依舊是沒開HDR,iPhone的寬容度高出很多,暗部細節得到更多的保留。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幸好,用上HDR之後,寬容度高出了不少,現在不用HDR簡直就是浪費。

由於本人需要去趕作業,下面就直接來欣賞一加的直出,感受一下實際效果吧。(啊,好多作業啊)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我好端端的,幹啥要從別的品牌換來一加6?

(本段為個人臆測)

一加在國內,尚屬小眾,且多侷限在科技圈裡,不過用戶的忠誠度較高,很多用過以往產品的也會樂於去選擇它的新機,但其他品牌的用戶呢,為什麼要從別的品牌換來一加?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面對新品牌,一般消費者就算被安利,也鮮有真正選擇,好的是觀望一下,壞的情況是鳥都不鳥你。大眾消費者換手機,他們很多的自主判斷都是由媒體上的培養的,而對品牌的認知多從周邊的人以及營銷活動中所形成,畢竟他們不太懂。上京東看了看,一加6的評價數量已經達到了7W+,這是怎麼做到的?排除老用戶,新用戶得知這個品牌很大可能是因為《復仇者聯盟》,以及之前的電視劇《獵場》。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一加選擇的營銷點切得相當出色,因為《復仇者聯盟》的中國上映時間離一加6發佈時間後一點點,留足了宣傳空間;同時,《復仇者聯盟》的用戶畫像又於一加的有較多重合,這也造就了一加6的高關注度。此外還有些什麼用戶呢?也可能是搶不到即將發佈的小米8的、稍微關注科技的,畢竟性價比相差無幾,同價位的能選的又沒幾個。

當然啦,京東上這個高出小米 MIX2S足足一倍的評論數量的達成,首先是得益於備貨的充足,因為無論是小米MIX2S、堅果R1以及一加6,目前皆是處於斷貨預約狀態,目前的評論量無法表示市場的需求量,另外兩款產品很可能不是名氣不足,而是實在是拿不到足夠的驍龍845,或者是目前的價格撐不住利潤,隨之斷貨。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一加6作為備貨充足的三千元價位驍龍845旗艦,在與其他搶不到機器相比,性價比相當之高,尤其是在省時間和省精力方面,有貨的時候搶起來挺容易的。看來,有個強勁的靠山,走的路會順暢很多。

總結

在剛開始寫的時候,我很迷茫,這一加6有什麼好寫的?之前和科技圈裡某樓姓大佬交談的時候也有差不多的感嘆,但在我實際體驗了這麼些天之後發現,嗯,我前面的觀點的確沒錯。

一加 6 體驗報告:除了復聯版,憑啥要我換?

這是一臺標準的水桶機,外觀潮流,配置標準,價格適中,除了系統,以及復仇者聯盟限量版,和其他手機基本處於“傻傻分不清楚”的狀態。話說回來,系統是手機體驗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加6的確是一臺優秀的手機。再加上一加6作為目前比較容易買到的驍龍845旗艦(目前斷貨,有貨的時候容易買一點),其較高的性價比也吸引了眾多想要換機的消費者,雖然剩下的基本就是“性價比”。

要說做得好的地方,當屬...一加的營銷,在整個市場的產品基本趨同的情況下,營銷將成為廠商的下一步,而超會營銷的虎哥,再加上其背靠著的綠廠的幫助,一加6在國內可能會火得越來越快。

如果火得越來越快,一加對國內的策略就可能會出現拐點,是要將系統大眾化,讓更多用戶用得舒心;還是堅持“不將就”,用合適營銷方式篩選出自己想要的用戶,並讓未來的產品延續現在的價值觀呢?我們一加7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