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後周世宗柴榮有哪些相似之處?

芹菜19349320

在我國,北周和後周都是承上啟下的朝代,北周後面的朝代是隋朝,隋朝統一結束了幾百年的戰亂,而後周背後的朝代是宋朝,宋朝統一結束了五代十國幾十年的戰亂,這兩個朝代裡,北周武帝和後周世宗無疑都是明君,都是很有作為的君主。



宇文邕十二歲時被封為西魏輔城郡公。周閔帝宇文覺繼位時拜大將軍,出鎮同州(今陝西大荔)。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官任大司空,封魯國公。宇文邕聰明有遠識,性果決,有智謀,能斷大事。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護的擁立下,即帝位。建德元年(572年)終於誅殺權相宇文護,獨掌朝政。

後繼續推行均田制,改進和發展府兵制度,將府兵指揮權從中外都督諸軍事府收回由皇帝掌握,並開始招募均田戶農民充當府兵,擴大兵源,充實軍事力量,準備兼併北齊。建德五年(576年)十月,復領兵七路攻齊。建德六年(577年)正月,率軍乘勝圍鄴,一舉攻陷,俘北齊後主父子,滅北齊,統一了北方。



顯德元年(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繼位為帝。

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他又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4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

兩人都是明君,有很多相似之處:

首先,兩人都是有雄才大略之人;


北周武帝之前並沒有繼位的可能性,但是權臣宇文護把他推上了皇位,繼位後的宇文邕經過了多年的佈置,最終搞定了宇文護獨攬大權,而在他的統治下,北周日益強盛,最終消滅北齊統一北方;而後周世宗也是因緣際會,繼承皇位後的柴榮,面對的是契丹和後漢的入侵,但是他親征一戰擊潰對手,後周在他的統治下,開始強盛起來,對南方諸國也有了很多軍事行動。

其次,兩人都實行了改革;

北周武帝在位期間, 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進行了改革,先是加強了權利的集中,其次就是“武帝滅佛”行動釋放了勞動力,對於國家的強盛起到了促進作用,而軍事上府兵制的改革,更是對於後來北周滅北齊奠定了基礎;後周世宗在位期間,在位短短的5年間,柴榮清吏治,選人才,修訂刑律和曆法,做出了許許多多超越前人、啟迪後世的非凡之舉。他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改革,對於後周的強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北宋也有深遠影響。

最後,兩位君主都是英年早逝;


北周武帝去世時,年僅36;而後周世宗去世時,年僅39;兩位君主都是傳位幼子,導致最終政權被他人篡奪。

總體來說,北周武帝和後周世宗都是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帝王,他們在位期間進行改革,使得國家更加強盛,但是由於英年早逝,壯志未酬,導致了最後政權被人篡奪,可謂是一大遺憾。


源稚生

北周和後周,前者是南北朝時期的政權,下啟隋唐,後者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下啟北宋。

宇文邕和柴榮,兩人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他們文治武功,銳意改革,開疆擴土,是亂世中的明君,將亂世拉向統一。

又同樣在征戰中病倒,英年早逝,成就了他人,很多人認為,早逝和他們嚴酷少恩和進行“滅佛”不無關係。

登基為帝

宇文邕是西魏權臣和北周的開創者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泰去世的時候,他的兒子們尚年輕,於是將朝政交給侄子宇文護統理,宇文護先後擁立又廢黜了宇文邕的兩個哥哥。

在560年擁立十八歲的宇文邕為帝,是為北周武帝。實際上北周政權都由宇文護把持,宇文邕如果想有所作為不被廢掉就必須隱忍,消除宇文護的戒心。直到572年,宇文邕才將宇文護騙到太后那裡,結果了他的性命,自此,宇文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親政。

柴榮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柴氏一直沒有生育,就將柴榮過繼過來做了養子,柴榮先從商後投戎,跟隨郭威南征北戰。郭威起兵反叛的時候,家眷都被劉承祐所殺,包括兩個兒子,所以建立後周的郭威並沒有子嗣,954年,郭威去世,柴榮繼位,是為後周世宗。 掌權之後,兩人開啟明君模式,他們的相似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銳意改革

兩人都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國力強盛,軍備充足。

宇文邕在政治上剪除宇文護的勢力,加強皇權,軍隊國有化;經濟上打擊世族,開闢農田,興修水利,統一度量衡;軍事上改革府兵制度,使軍隊直接隸屬於君王。

柴榮在政治上改革吏治,選拔人才,任用王樸修訂刑律和曆法;經濟上均定田賦,獎勵農耕,興修水利,發展商業;軍事上整頓軍務,裁減老弱病殘加膽小之人,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力量。

南征北戰

兩人都不滿足於既定的疆域,而是要親自出徵去開疆擴土,意圖統一天下。

575年,宇文邕率軍攻打北齊,中間曾因生病回師一次,至577年攻入鄴都,將北齊的疆域納入麾下。

柴榮在王樸的建議下,欲“先南後北,先易後難”來平定天下。他西征後蜀,奪取四州,三攻南唐,劃長江而治,江北、淮南十四州盡收囊中,北擊遼朝,下二州三關。

滅佛運動

佛教的盛行阻礙了國家的賦稅、徭役和兵役,宇文邕和柴榮為了擴大國家的財源,鞏固統治,都進行了滅佛運動。

573年開始,宇文邕開始下令禁佛,拆毀佛寺,勒令僧人還俗,幾百萬僧人還俗擴充了國家的兵源和財力。

955年,柴榮開始禁佛,除了一些重點保護的寺院,其餘一律拆毀,六萬多名僧侶還俗,大量的佛像被銷燬用來鑄造銅錢。

英年早逝

兩人都在出徵路上病重,英年早逝,給後人留下無限悵惘。

578年,宇文邕北伐突厥,卻在途中病倒,不得不返回洛陽,並於6月21日去世。時年36歲。

959年,在北擊遼朝取得勝利後,柴榮決定攻打幽州,不料途中生病,不得不班師回京,並於6月19日去世,時年39歲。

兩人的去世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兩個人都是勵精圖治,武功赫赫之人,倘若能夠多活幾年,必定能夠完成天下的統一。實際上,楊堅和趙匡胤是躺在宇文邕和柴榮的功勞簿上完成了統一大業。

後來者居上

宇文邕去世後,除去兒子宇文贇在位的荒唐不算外,579年,年僅七歲的周靜帝繼位,兩年後,被迫禪位給楊堅,北周亡,在宇文邕的基礎上,楊堅輕輕鬆鬆實現了國家的統一,成為隋朝的建立者。

柴榮去世後,959年,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位,很快,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周滅亡,在柴榮的基礎上,趙匡胤加快了統一的步伐,成為北宋的建立者。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只記得楊堅和趙匡胤的雄才大略,結束了亂世。卻不知道還有更強的宇文邕和柴榮為他們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