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周世宗柴榮不死,能不能滅遼?能不能建立像唐朝一樣疆域遼闊的偉大帝國?

說好吥見面119


不可否認,周世宗柴榮在五代時期的確算是一代雄主,而且,他在位的時間也充滿了機會。當時,遼國的皇帝是遼穆宗耶律璟,此人是遼國曆史上有名的昏聵之主,人稱“睡王”,喜好喝酒打獵,從來不理朝政,此人在位期間遼國正經歷著“中衰”。



所以,周世宗本身的能力,加上對手的無能,造就了周世宗一個月內北伐連克三關三州的記錄,幽州,唾手可得。然而,周世宗卻在即將完成克復燕雲的大業之時,突發疾病並迅速去世,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然而,周世宗即使不那麼快撒手人寰,他就能建立如唐朝那樣輝煌的帝國嗎?顯然不可能。

周世宗時期,無疑是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最佳時期,自身強大而對手闇弱,且燕雲百姓依舊心向中原政權。可以說,柴榮完全可以收復燕雲。但是,收復燕雲,也已經是極限。


為什麼這麼說?收復燕雲,名義上是在進取 實際就是為了防禦。因為燕雲十六州的戰略地位,就是防備北方少數民族騎兵的天然屏障,有了燕雲,就能夠抵禦少數民族的入侵。所以,柴榮收復燕雲,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防禦。而後周的士兵一旦出了燕雲,到了平原之上,根本不是遼國鐵騎的對手。

另一方面,柴榮連北漢都沒有消滅,事實上,北漢一共耗死了兩位武德充沛的皇帝—宋太祖和周世宗;而此時,後周只不過是眾多割據政權中的一個。契丹此時已經建國五十年,根基已經深厚,後周以一割據政權之力,是沒有可能抗衡強大的契丹大帝國。


最後,契丹已經不是傳統的遊牧政權,向匈奴,突厥那樣打不起消耗戰。經過唐朝時期文明的向外輻射,契丹人在建立政權後,仿照唐朝設立了一套穩定的行政機構,在生產方面也效仿農耕民族。如此,則契丹已經成為了完善的封建國家,既具有農耕政權的穩定性,也兼具遊牧政權的軍事水準,中原王朝,難以與之抗衡。

所以,柴榮不死,固然能收復十六州,但十六州收復後,也只不過能做到更好地防禦罷了。至於恢復唐朝的輝煌,在當時的背景下,沒有可能。


庭州行者


學術界有一個觀點,那就是周世宗柴榮的死是中國歷史由盛到衰的轉折點,對於這種觀點,我是認同的!下面,我就自己的看法談一下:

一、從結果上來看,從五代以後,確實漢族人的政權經歷了近千年水深火熱式的考驗,不斷地被異族吊打,兩次被異族統治,一次未遂,這在以往的漢族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絕對不是歷史的巧合能解釋得了的。而問題的焦點指向了五代,不用問,肯定是五代這段時間發生了影響歷史走向的大事!

二、周世宗柴榮在整個歷史上可能算不了什麼,但是在五代時期的確算是一代雄主,而且,他在位的時間也充滿了機會。當時,遼國的皇帝是遼國曆史上有名的昏聵之主,遼國正經歷著“中衰”。所以,周世宗本身的能力,加上對手的無能,造就了周世宗一個月內北伐連克三關三州的記錄,幽州,唾手可得。然而,周世宗卻在即將完成克復燕雲的大業之時,突發疾病並迅速去世,如果活著,或者多活幾年,收復燕雲十六州,甚至於滅遼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

三、柴榮的死造成了兩個直接的後果,一是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功敗垂成;二是江山的易主。我們來看一下這兩件事的後果:

1、對於燕雲十六州,稍有歷史和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它是橫亙在漢民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天然屏障,有點類似於中東的戈蘭高地,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失去了它,無論是對漢民族政權還是對北方遊牧民族政權來說,等於去掉了對敵人的設防,這是在近千年的時間內漢民族政權被吊打的原因之一!

2、柴榮的死造成了趙家兄弟的成功上位,由於這種特殊的政權更迭方式,使得趙宋制定的國策中心背棄了數千年的以武統文,選擇了以文統武,這等於抽掉了漢民族的脊樑!在宋立國以後,程朱理學的興起,八股文,愚民政策等又進一步把這種錯誤的政策予以強化,加上崖山海難等讓民族精英的喪失。使得我們的民族一步步走下了神壇。

綜上所述,如果不是柴榮的英年早逝,歷史必定有大的正面改寫,不僅僅是建立像大唐那樣的一個帝國就能打發得了的!


彌勒徒


這個問題不好說,世上沒有如果,不過看過一本書上邊有句話好像柴榮講的〔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以〕,感覺這個皇帝很有報復。

後周都開封。本來疆域就沒多大,盛時疆域也就山東,河南兩省,陝西,安徽,江蘇部分地區,河北南部,湖北北部及內蒙古,寧夏,甘肅,山西的一部分。四面八方全是敵人,自己在位也就六年,如果能多活個幾十年還是有可能的。


歐陽修曾這樣評價柴榮,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柴榮也算一代明君,清吏治,選人才,均定田賦,整頓禁軍,〔限制佛教,即位廢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時中國乏錢,乃詔悉毀天下銅佛像以鑄錢,柴榮講:‘吾聞佛說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其所惜哉? 〕,獎勵農耕,恢復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曆法,還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佚書,雕刻古籍,大興文教……等等。〔總結如下,柴榮如果能多活幾十年同意天下還是有希望的〕。


穎川名士


(一)假如柴榮再活三十年,能否滅了遼國?

1,先看看後周世宗柴榮的實力。柴榮的偶像是唐太宗,他的身上也的確有唐太宗的一些優點:深謀遠慮,賞罰分明,身先士卒,戰功赫赫。他為自己定下的三十年遠期目標是“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矣”,他定下的“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也被宋朝所採用。可惜的是,他在位僅六年不幸英年早逝。即使在短短的六年中,柴榮也創造了驚人的業績: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選拔了一批優秀的將領(如趙匡胤、李重進等),西敗後蜀,三徵南唐,北伐遼朝。尤其是北伐遼朝時,兵不血刃,42天連取三關三州,可見兵威之盛。可以這麼說,東西南北都被柴榮打了個遍,而且全部獲勝。

2,再看看後周最強的對手—-遼朝的實力。遼朝在連續滅亡後唐、後晉兩個中原王朝後,充分展示了肌肉,已經成為可以和唐代的突厥相媲美的強大力量。帝王層面,遼穆宗雖然荒淫無道,但其後的遼景宗、蕭太后,均是有為之君。將領層面,耶律休哥、耶律斜軫都是一代名將。社會層面,由於遼朝漢化充分,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繁榮穩定。而且,遼朝的內訌沒有突厥嚴重,被金滅亡之前始終沒有出現分裂。地理方面,遼朝佔據的燕雲十六州,均是北方的戰略要地,易守難攻。

3,因此,綜合雙方實力,結合天時、地利、人和因素,我的結論是:後周在遼穆宗時期對遼作戰,有可能多次獲勝,但是滅亡遼朝的概率不大。

(二)假如柴榮再活三十年,能否建成像唐朝那樣疆域遼闊的大帝國?

1,我們先看一下後周南、北、西各個方向的政權分佈情況。(1)南部,南唐、吳越、後蜀、南漢,軍事實力相對較弱,統一南方沒有問題。(2)北邊,同上所述,可以敗遼,但難以滅遼。(3)西部,河西走廊有甘州回鶻、歸義軍政權 ,西域地區高昌回鶻、喀喇汗國,以後周當時的國力,即使柴榮雄才偉略,有唐太宗之風範,但缺少像房玄齡、杜如晦、李靖、李績、蘇定方這樣超一流的人才梯隊,所以想全部攻滅上述諸國,存在較大困難。

2,所以,我的結論是:柴榮帝國的版圖有可能比宋朝更廣闊,但是無法達到唐朝極盛時的疆域。



前哥說歷史


周世榮不死能否統一全國?這是問題很明白,周世榮不是一代梟雄,也沒有多大的志向,連趙匡胤叛變都處置不了,何談統一全國,一個國家的病變肯定不是一時衝動而發,很可能計劃很久,決不是皇袍加身就成功的,所以說周世宗是一個庸君,不是一個有理想信念的賢明君主,即便不死也不可能統一全國。




張思遠33


這個問題很不現實,就說當時吧!周世宗也不是偉大的王者,因為歷史上偉大的王,他們在中年,可以說在建立王朝時已經把立儲的事提前商議!這是一個帝國的立國之本,長盛不衰的原因!而周世宗卻沒有這種偉大的想法和安排!所以這證明,他就是不死也不可能建立一統天下的帝國!




雪神DE風鈴


這個完全有可能,周世宗柴榮是一個很有壯志的皇帝,只因壽短,被趙匡胤奪了位,人們不是很清楚他,首先其自身也是苦出身,後長期追隨姑丈郭威身邊練歷,為人謙和,毅志堅定,郭威兒子被殺盡,但女兒女婿有,女婿也是大將軍,柴榮沒水平,郭威也不會傳位於他,柴榮繼位後親征南征北戰,多有勝杖,周邊雖一些小國尚存,然皆實力大損,統一隻是時間問題,柴榮善待群臣自古公認,將士用命,其勝趙匡胤之處在於合法繼位,將士不會生二心,如此帝王若壽夠長,統一南方後,筏遼勝算極大,完全可比朱元璋筏元




順藤瓜236


宋朝在我們印象裡似乎是固定的"積貧積弱",但是實際上雖然宋朝極力打壓武將,壓制尚武精神,但是軍事上已經做的相當可以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宋朝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失去了燕雲十六州,也失去了養馬地,還是強本若末的軍事政策,這就導致一旦敵人突破邊境防線,幾乎就是一馬平川的打到京城汴京。

燕雲十六州是兒皇帝石敬瑭送出去的,這幾乎害了宋朝幾百年。


未來3區科技


柴榮真是中國歷史上最可惜的皇帝。北周的宇文帝雖說也很可惜但在他之後,還有楊堅楊廣李淵李世民都是一時之雄。柴榮走了是趙匡胤走了是趙光義一個不如一個。直到被滅族。華夏等了幾百年才出了一個沒文化沒根基沒長遠眼光的放牛娃重新舉起華夏漢族的旗幟。


劍1908


宋遼決戰的歧溝之戰,太宗打的太業餘了。他根本不是什麼軍事家,他只是一個軍事愛好者的水平。太祖在,不會輸的那麼慘。如果當年柴榮能多在位十幾年,也不會是後來的那個局面。他會是大一統帝國的一代雄主,陰差陽錯,周世宗,宋太祖,接連早逝,後面的人,勉力接手,導致帝國國運每況愈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