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尸体如何处理?曹操自创一种方法,千年来遭人唾弃

数千年的封建历史,王朝更迭,少不了战争的厮杀。一番较量后,留在战场上的是胜利者。胜利的一方获得战果的同时,也肩负着一个道德责任,那就是打扫战场。因为不及时处理战死的尸体,就容易爆发瘟疫,伤害周边百姓。那么,都有哪些方法呢?

战场上的尸体如何处理?曹操自创一种方法,千年来遭人唾弃

第一种方法:掩埋

掩埋是清理战场时最常见的方法,中国讲究入土为安,古代也不例外。作为胜利者,一般会挖个大坑,将敌我双方的尸体一起掩埋,这样可以防止瘟疫产生。当然,有些朝代会将战友的尸体或骨灰带回去,只是这种情况很少。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事例,一是长平之战中,秦军坑杀四十万赵军;二是巨鹿之战后,项羽也坑杀了二十万秦军。

战场上的尸体如何处理?曹操自创一种方法,千年来遭人唾弃

第二种方法:火葬

火葬也是战场上比较常见的方法,只是出人意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火葬,是对敌方的一种侮辱,当时人们的传统观念是土葬。比如公元前284年,燕军围攻齐国即墨,掘城外墓地,火烧尸体,即墨人皆涕泣,俱欲出战,怒目十倍,由此可见火烧尸体是一种嘲讽技能。

东汉之后,随着佛教进入,人们慢慢接受火葬的习俗,战场上的火烧尸体,也不再是侮辱的行为。

战场上的尸体如何处理?曹操自创一种方法,千年来遭人唾弃

第三种方法:筑京观

筑京观就是把敌方的尸体堆在道路两旁,然后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用来显示军威、威慑敌人。这种方式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春秋时期,公元前597年,楚军大败晋军,大臣潘党建议将晋军尸体筑成京观,遭到楚王的反对,认为古代圣王采用筑京观,是针对罪大恶极的人。

历史上,隋朝三征高句丽失败,高句丽便将战死的隋军尸体筑成“京观”。后来高句丽向唐朝交好,唐太宗便派人毁掉了高句丽的“京观”。

战场上的尸体如何处理?曹操自创一种方法,千年来遭人唾弃

第四种方法:军粮

这是一种极为少见的处理方法,因为这种行为灭绝人性,遭人唾弃。就是将敌方的尸体直接变成己方的军粮,这种事例虽然不多见,但也存在,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就用过这种方法。《三国志·程昱传》记载: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程昱因为此事,一直被人指责。

除曹操外,刘备的军队也有类似经历。《英雄记》记载: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遂使吏请降布。

参考文献:《左传》、《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