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死前,为什么不杀吕后?用两个字可以总结

吕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子,开启了汉朝外戚专权的先河。令人奇怪的是,刘邦临死之前,却没有杀吕后。要知道,刘邦在世时,吕后就屡屡干政,在夺嫡之事上表现得咄咄逼人,杀韩信、彭越时又坚决果断。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不杀吕后?用两个字可以总结

这些事,刘邦都知道,也清楚自己死后,吕后一定会干涉朝政。之所以不杀她,用两个字就可以总结,那就是“平衡”。

汉朝初期,虽然刘邦灭了七个异姓诸侯王,但是朝廷还是有三大势力。一是以吕后为首的外戚势力,二是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三是刘氏诸侯王的皇族势力。这三方势力中,功臣集团和外戚势力执掌中央,刘氏皇族控制地方,三方相互制约,又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足平衡。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不杀吕后?用两个字可以总结

有人说,刘邦既然灭了七大异姓诸侯王,为何又要分封刘氏诸侯王,要不然,就不会发生“七国之乱”。这一点,刘邦有两个考虑:一是借鉴秦朝失败的原因,地方上没有势力支持中央朝廷;

二是为了平衡中央势力。如果没有强大的刘氏诸侯王,吕后的权力就得不到制约,难保不会变成“武则天”。至于后来的“七国之乱”,先把眼前的难关渡过再说。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不杀吕后?用两个字可以总结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强大的外戚势力,也不能镇压住功臣集团和刘氏诸侯王。更关键的是,在皇权面前,虽然吕后不可信,刘氏诸侯王不可信,那些曾经卖命的功臣集团也不可信。

从乱世中杀出来的他们,深刻体会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意思。陈平、周勃等功臣集团之所以安分,是因为有中央有强大的外戚,地方上有强大的皇族。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不杀吕后?用两个字可以总结

纵观数千年历史,皇权的稳定并不是靠臣子的忠心和道德换来的,而是通过皇帝的布局。布局成功,皇权强大,再野心勃勃的臣子也得乖乖听话;布局失败,皇权弱小,再温文尔雅的臣子也会蠢蠢欲动。

刘邦临终之前,没有相信任何人,而是布局,让三方势力达成一种平衡。至于之后的“七国之乱”,那是其他帝王的事,刘邦已经无能为力了。

参考文献:《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