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真正大智慧的人,一定是無所作爲!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漢初稱《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老子,姓李名耳,又稱老聃。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

《道德經》:真正大智慧的人,一定是無所作為!

《道德經》流傳幾千年,至今仍廣泛傳閱,處處可見其大智慧,今分享其三篇,與君共勉: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道永遠是順應自然的,好像無所作為,實際卻是無所不為的。以道的樸實、至真來轉化私慾,天下自然安定。

領導者如果順應自然,引導人們能自我積極發展,而不是圍堵習性,強制執行,所管轄之地,自然安定發展。

《道德經》:真正大智慧的人,一定是無所作為!

越是大道,越是順應自然的規律,好像沒做什麼,才是無形中的大影響,不知不覺中完成目標。無所作為才是無所不為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三十根輻條組合在一個轂上面,組成了空的轂,才能當做車輪子用。用土燒製成器皿,因為中間是空的,器皿才有用。鑿開門窗,因為有了空,房子才能居住。所以“有”給人帶來方便,但“無”卻是在這個方便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道德經》:真正大智慧的人,一定是無所作為!

“無”是道的本體,“有”是道的物化,修行的人,無慾、無妄,才會培養精神的建設,更加擴大自己本身的容器,反而能承載更多。有更大的空,才能有更大的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踮起腳跟站立的人,站不長久;大步走路的人,不能走遠;只用肉眼看,達不到清明的境界;自以為是的人,不會多方面考慮,自我誇耀的人,其實自己沒有多大功勞;自高自大的人,太過於鋒芒外露,不會長久。所以以上急躁炫耀的行為,只能說多餘,不合乎道,人人都會厭惡,所以智慧的人,是合乎道的,絕不會這樣做。

自高自大、自我誇獎、自以為是,這些在很多人身上都能看得到,所以不要畫蛇添足,自作聰明。真正智慧的人,不在乎形式,重視的是內在涵養,磁場自然變化。

《道德經》:真正大智慧的人,一定是無所作為!

所以不要,用這些別人都厭惡的自我表演,無端的消耗自己的精氣神。拋棄外在多餘的形式,內在的沉澱才是根本,內聖自然外王。

【聞塵】遇到生活、遇到你,一個享受生活與美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