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修飾蛋白質,定向組裝可控制

‍‍‍對科學家來說,在納米層面上合成精確定義的結構組件(building block)非常具有挑戰性。但在生物系統中,這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常規任務。蛋白質可以在定向非共價鍵相互作用下組裝成更復雜的結構,以執行相應的生物學功能,例如肌動蛋白組裝成肌動蛋白纖維。不同於蛋白質組裝過程的複雜定向相互作用,DNA的組裝專一性更高,更容易預測,可以用於納米結構組件的合成。例如DNA雙螺旋中兩條寡核苷酸鏈,如果把它們分開並接到需要修飾的主體上,通過雙螺旋的自組裝就可以調控修飾主體的方向和排列。具有各向異性並通過DNA功能化的納米顆粒,能夠展現定向結合的特點。

美國西北大學Chad A. Mirkin教授課題組的一個研究方向就是功能化蛋白質的組裝。最近,該課題組在J. Am. Chem. Soc. 上發表了新進展,通過少量寡核苷酸修飾蛋白質的表面,得到可定向結合的功能化蛋白質組裝體。具體來說,僅僅需要將少量互補寡核苷酸分別連接到蛋白質表面(每個蛋白質上下兩面連接同一種寡核苷酸),通過DNA的定向結合,就可實現蛋白質的定向組裝,形成一維蛋白質材料。這一策略具有通用性,對於一些表面無法容納太多DNA修飾的小型蛋白質的功能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DNA修飾蛋白質,定向組裝可控制

DNA修飾蛋白質實現蛋白質定向組裝

作者預測,使用一對短於4納米的寡核苷酸(10鹼基對),將其接到蛋白質表面,即可提供必要的驅動力來使DNA修飾的蛋白質定向組裝。為了驗證這一假想,他們設計了一個一維線性二價(bivalent)DNA-蛋白質結合體。所謂二價,指的是這種結構組件可以與另一個結構組件發生兩次結合。作者選擇的模型蛋白質是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它具有D2對稱性,在之前的研究中發現它在DNA功能化過程中足夠穩定。作者對其進行了突變以獲得便於研究的蛋白質突變體βGal1D,βGal1D再與馬來酰亞胺封端的長度為10鹼基對的一對互補寡核苷酸(DNA A和DNA B)分別反應,得到兩種DNA-蛋白質結合體(βGal1D-DNA A和βGal1D-DNA B,下圖B)。對於蛋白質突變以及隨後的修飾過程,作者都進行了相關表徵。

DNA修飾蛋白質,定向組裝可控制

βGal1D及其DNA功能化

接著,為了表徵DNA-蛋白質結合體的溫度相關的結合能力並瞭解其結合行為,作者採用了給體淬滅熒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來進行熔化實驗。由於DNA鏈與蛋白質表面靠的非常近,作者認為這種面對面的結合會導致顯著上升且變窄的熔化轉變。實驗數據證實了這種推測,相較於遊離DNA雙螺旋的熔點(Tm)31.7 ℃和半峰全寬(fwhm)溫度11.8 ℃,DNA-蛋白質結合體Tm為41.5 ℃,fwhm溫度為8.1 ℃。

DNA修飾蛋白質,定向組裝可控制

βGal1D-DNA溫度依賴的結合

然後作者使用透射電鏡(TEM)來檢測DNA修飾是否能夠得到定向二價組裝的蛋白質。作者推測這樣面對面的結合是熱力學決定的結果,因此DNA和蛋白質之間需要必要的時間和溫度來進行重組。作者發現,室溫下的組裝只能得到混亂的聚集體,於是他們又在低溫條件下進一步研究DNA-蛋白質結合體的組裝。冷凍電鏡(Cryo-TEM)、凝膠電泳、負染色透射電鏡確認了組裝體的方向符合作者設計,證實他們可以程序化控制DNA和蛋白質的定向相互作用。

DNA修飾蛋白質,定向組裝可控制

βGal1D-DNA定向組裝及冷凍電鏡、負染色透射電鏡圖

總結

Chad A. Mirkin教授等人合成並表徵了DNA功能化蛋白質結構組件,可發生程序化受控的定向組裝,得到一維蛋白質材料。他們發現只需少量寡核苷酸即可實現這種定向組裝,為細胞外合成生物活性結構找到了一種可廣泛應用的新方法。同時,該研究也展現了超分子組裝策略對一維蛋白質材料合成的貢獻。

原文

DNA-Functionalized, Bivalent Proteins

J. Am. Chem. Soc., 2018, 140, 6776–6779, DOI: 10.1021/jacs.8b03403

導師介紹

Chad A. Mirkin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386

(本文由葉舞知秋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