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吐魯番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坎兒井

坎兒井作為古代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是古代吐魯番地區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現在也是吐魯番旅遊與火焰山、葡萄溝並列的景點。

網上關於坎兒井的文章很多,大多來自某百科,從其構造、作用,到其悠久的歷史、偉大的意義等方面介紹的很詳細,都不錯。

作為新疆人,很多年前我去過吐魯番的坎兒井景點,當時正值旅遊旺季,人滿為患,我只感覺到裡面挺涼爽的便掉頭而出,並沒有留下很深的印象。直到2009年,我從鄯善縣迪坎兒鄉迪坎兒村往東行進的時候,曠野上很多廢棄的坎兒井讓我震驚。

今年元旦,我去吐魯番艾丁湖,沿途又看到大量廢棄的坎兒井。

古代吐魯番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坎兒井

遠處那圓形的土堆就是坎兒井的豎井,豎井之間的距離大概在30米的樣子,現在已經廢棄。

古代吐魯番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坎兒井

這是哈密二堡鄉的坎兒井。地下部分不僅僅是暗渠,還有人行通道。網上的照片也印證了這一點。

古代吐魯番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坎兒井

古代吐魯番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坎兒井

看網上的坎兒井示意圖,據說最深的豎井達90米,暗渠一般高1.7米,寬1.2米。要先找水源地,然後根據引流需要開挖豎井,再挖暗渠把豎井連通。這個過程中,豎井的開挖相對容易,但找水源,挖暗渠則絕不簡單,首先定位需要準確,其次土方量巨大又完全是地下作業,那時工具相對落後,再加人口稀少,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代人的智慧,還有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吐魯番,維吾爾語意為豐饒富庶的地方,是否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坎兒井,就不會有今天的吐魯番;恰如沒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沒有今天的“天府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