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运行平稳 节能降耗形势趋好——1-5月昌吉州国民经济运行

1-5月,全州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农业生产平稳增长,节能降耗形势趋好,财政增收明显改善,外贸进出口回升,金融支撑作用稳健。值得关注的是,工业生产放缓,固定资产投资低迷,消费热点不足等问题应引起重视,需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力促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一、宏观经济总体平稳

(一)农业种植结构优化

据农业部门统计,截至5月28日,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725.44万亩,同比下降4.5%。棉花、小麦、玉米三种主要农作物占全部播种面积的74.5%。其中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221.07万亩,同比增长24.4%;小麦、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小麦218.25万亩,同比下降14.1%,玉米101.40万亩,同比下降14.6%。种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二)工业经济稳中放缓

1-5月,全州工业增加值147.78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较1-4月回落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其中,规模以上334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7.25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为92.9%,同比增长5.0%,增幅较1-4月回落1.1个百分点。

化工、电力、煤炭三个行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州现有的28个行业大类中,实现增长的行业达到16个,占比最大的是有色金属,化工,电力,非金属矿,煤炭等五个行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80.4%。1一5月,化工,电力,煤炭三个行业均实现增长,其中化工行业实现增加值24.18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17.6%,同比增长26.2%。主要受中泰化学产品,如聚氯乙烯、烧碱的产量及价格均同比增长5%左右价格回升的拉动;电力行业实现增加值12.64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9.2%,同比增长31.0%。主要受规上供热企业市场份额扩大,且去年新增电力企业如昌吉市昌吉特变能源、奇台县天电奇台能源、准东园区恒联电厂产能释放的拉动;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9.33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6.8%,同比增长20.8%。主要受有色金属、化工、电力行业订单较多的拉动。

纺织行业成为亮点。1-5月纺织行业整体运行良好,对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达到14.2%。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22亿元,同比增长11.0%,贡献率达到9.3%,主要是受玛纳斯县舜达化纤、澳洋订单较多,生产情况较好的拉动;纺织业实现累计增加值0.68亿元,同比增长13.6%,贡献率达到3.2%,主要是受昌吉市溢达纺织去年下半年新上3万锭生产线的产能释放及呼图壁县宇华纺织正常生产的影响。纺织服装、服饰业实现累计增加值0.19亿元,同比增长25.4%,贡献率达到1.5%,主要是受公安厅、执法局和城市管理局服装需求量较大,特别是5月份军品和帽子订单增多,企业均满负荷生产的影响。

工业产品产销两旺。74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近五成,在轻工业产品产销率大幅提高的带动下,工业产品销售率99.4%,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电解铝137.06万吨,同比下降9.6%,价格12077元/吨,同比增长6.2%;电石57.49万吨,同比下降1.9%,价格2431元/吨,同比增长19.0%;烧碱28.12万吨,同比增长4.4%。价格2901元/吨,同比增长5.4%;尿素20.82万吨,同比下降37.5%,价格1409元/吨,同比增长31.7%;聚氯乙烯39.68万吨,同比增长4.3%,;水泥52.17万吨,同比下降11.0%,价格持平;原煤2367.26万吨,同比增长23.7%,价格下降17.5%;变压器2486.11万千伏安,下降4.3%。

(三)节能降耗形势趋好

1-5月,昌吉州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47.5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7%,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0.1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5.4%。工业能耗总量和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近年来首次出现双降,工业领域节能形势趋好。

六成行业能耗下降。26个大类行业中,有17个行业能耗下降,占规模以上能耗总量的62.7%。六大高载能行业能耗“两升四降”,六大高载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26.11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8.3%,同比下降0.6%,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下拉规模以上工业能耗0.6个百分点。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能耗同比下降9.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在新建多晶硅企业和烯烃生产大幅增长的带动下,能耗增长10.5%,增幅较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在新增火电企业国信煤电及去年达产的恒联能源、特变能源的拉动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能耗增长32.9%,增幅较上月提高1.3个百分点。

全社会用电量自年初出现下降。

1-5月,昌吉州全社会用电量410.8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5%,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9.0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用电情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3.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5%;二产业用电量398.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0%;第三产业用电量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6%。 从行业用电情况看:全行业用电量408.1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其中,工业用电量397.7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0%,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6.8%。

(四)固定资产投资低迷

1-5月,全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4.96亿元,同比下降61.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15亿元,同比下降90.5%;第二产业投资56.17亿元,同比下降51.8%;第三产业投资37.64亿元,同比下降68.8%。

高载能行业投资继续下降。六大高载能行业完成投资43.27亿元,占投资总额比重45.6%,同比下降49.9%。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同比下降8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48.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76.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49.6%。

基础设施和民生投资占比

一升一降。基础设施行业投资36.67亿元,同比下降64%,占投资总额比重38.6%,比重较1-4月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下降87.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下降69.5%。民生投资19.24亿元,同比下降53.1%,占投资总额比重20.3%,比重较1-4月降低3个百分点。其中,教育业投资下降85.9%,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投资增长16.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下降83.3%。

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房地产投资15.33亿元,同比下降40.3%,较1-4月扩大37.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9.16亿元,同比下降37.4%。商品房销售面积36.36亿元,同比下降20.9%。商品房空置面积继续减少,去库存压力有所缓解。截止5月末,全州房地产待售面积(现房,不含期房)106.67万平米,同比增长28.8%,增幅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面积减少2.34万平方米。

(五)商贸流通平稳增长

1-5月,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85亿元,同比增长7.5%。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6.45亿元,同比增长8.9%,商品零售收入95.36亿元,增长7.1%。按销售规模分,限额以上收入24.71亿元,与上年持平;限额以下收入87.1亿元,同比增长9.7%。

从各部门数据看,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据旅游局数据显示,1-5月,接待游客人数766.93万人次,同比增长16.4%,实现旅游收入130.6亿元,同比增长19.2%;据交通局数据显示,1-5月,全州完成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下降27.2%和19.7%;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9.6%和16.4%;据邮政局数据显示,1-5月,邮政、快递业务营业收入0.98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快递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8%;据商务局数据显示,1-4月份,全州进出口总额17825.7万美元,同比增长47.1%,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1.5和7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948.5万美元,同比增长52.2%;进口4877.2万美元,同比增长35.1%。分企业看,特变电工、中粮屯河番茄、蓝山屯河聚酯、心连心能源化工、益海粮油五家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州进出口总额的88.5%。

(六)财政收支保持平衡

1-5月,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5.42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较1-4月回落3.5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41亿元,同比增长1.5%;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8.93亿元,同比增长77.1%,对财政收入拉动作用明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00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41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较1-4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34.2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3.9%,同比增长15.0%,增幅较1-4月提高2个百分点。非税收入12.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6.1%,同比下降23.9%,降幅较1-4月扩大2.7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57亿元,同比下降0.3%,增速较1-4月回落16.7个百分点。其中,城乡社区支出24.62亿元,同比增长11.7%;教育支出12.92亿元,同比下降4.2%;农林水支出9.07亿元,同比下降45.1%;公共安全支出8.19亿元,同比增长3.7%;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8.16亿元,同比增长3.9倍。以上五项支出合计62.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63.2%。

(七)税收收入较快增长

1-5月,全州税收收入64.67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较1-4月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在国内增值税的拉动下完成41.23亿元,同比增长13.5%;地税收入在个人所得税和补缴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拉动下完成23.44亿元,同比增长22.3%。

分税种看,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共完成税收47.88亿元,同比增长14.7%,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74.0%。其中增值税28.99亿元,同比增长30.5%,成为拉动税收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动力。

分产业看,三次产业税收收入分别为0.33亿元、38.77亿元、25.57亿元,同比增长19.0%、14.4%、19.8%。一、二、三产业税收结构为0.5:61.0:38.5,与上年基本保持不变。其中,工业完成税收33.50亿元,同比增长14.3%。分行业看,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三个行业完成税收合计36.99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达到57.2%,同比增长17.0%。其中采矿业税收在煤炭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实现税收10.57亿元,同比增长42.3%;制造业税收21.16亿元,同比增长7.8%;建筑业税收5.26亿元,同比增长15.2%。

(八)金融存贷比进一步提高

截止5月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94.45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住户存款687.62亿元,同比增长14.6%;非金融企业存款313.21亿元,同比下降25.0%,主要受企业归还贷款及购买理财产品,以及部分融资平台公司支取存款归还项目贷款等因素影响;政府存款293.22亿元,同比下降5.1%,主要受机关团体集中归还政府类项目债务及国土局土地整理项目开工等因素影响。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92.80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住户贷款455.26亿元,同比增长3.9%;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23.08亿元,同比增长9.9%,主要受银行对上年储备项目投放资金力度加大、春耕农资采购以及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农村土地流转、环境建设等方面新增贷款较多影响。

5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92.1%,比上月和上年同期提高1.2和9.5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存款减少、贷款增加双重影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下降9.1%,存款余额比年初缩减129.63亿元,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4.9%,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了55.42亿元。存贷比的提高,一方面显示了资金活跃度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有力促进和支撑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防范银行的流动性资金不足,避免潜在的风险管理危机。

(九)居民消费价格(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温和上涨

1-5月,全州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涨幅低于全国0.1个百分点。物价水平整体处于低位运行,通货膨胀风险温和可控。八大类商品和服务六涨二降,其中,食品烟酒同比上涨2.0%,衣着上涨同比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同比上涨0.5%,交通和通信同比上涨0.6%,教育文化和娱乐同比上涨0.9%,医疗保健同比上涨14.5%;居住同比下降1.7%,其他用品和服务同比下降0.9%。国内成品油价迎来年内最大涨幅,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上涨了8.2%和9.0%,带动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上涨5.6%。

1-5月,全疆工业生产者价格(PPI)同比上涨9.4%,较1-4月提高0.8个百分点。5月当月,工业生产者价格(PPI)同比上涨12.2%,较4月提高2.5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下滑对经济后续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工业和三产投资降幅扩大。业投资56.17亿元,同比下降51.8%,降幅较1-4月扩大6.1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下降73.1%,制造业下降25.2%,电力行业下降51.0%。三产完成投资同比下降68.8%,降幅较1-4月扩大15.4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业投资完成投资同比分别下降40.6%、87.1%、85.9%,降幅较1-4月分别扩大24.4、20.4、42.2个百分点。目前工业、三产投资持续下降,将对后续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项目到位资金降幅扩大。全州项目到位资金117.04亿元,同比下降59.4%,比1-4月扩大14个百分点。受清理政府举债及企业贷款融资难,项目资金无法到位影响,本年项目到位资金103.35亿元,同比下降62%,在加大项目负债规模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进度带来一定影响。

高载能行业投资比重依然较高。高载能行业完成投资占投资总额的45.6%,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去产能、调结构”工作压力依然较大。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81.3%。

(二)工业拉动作用减弱

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逐月回落。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增速较前3个月分别回落2.2、2.3、1.1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工业增速回落主要是受有色金属行业下滑影响。目前全州有色金属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最大,达到39.0%。1-5月有色金属行业受“去产能”影响,同比下降8.9%,对规模以上工业呈现大幅下拉态势。

“两项资金”占用较多。1-4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32.9亿元,同比增长24.5%;产成品库存74.3亿元,同比增长7.7%,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态势进一步加剧。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7.1亿元,同比下降27.5%。

(三)服务业增长动力不足

限上企业增长乏力。208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持平,增速较上月下滑2个百分点,低于全社会消费品市场增速7.5个百分点。特别是在岐峰电子商务、新华书店等销售额持续下降、餐饮业外卖冲击及婚宴减少等影响下,限额以上后续拉动作用趋于乏力。

消费结构有待调整升级。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三成,在统计的25家4S店中零售额下降的有16家,主要是受汽车市场需求趋于饱和、部分汽车品牌吸引力较弱、本田CRV系列暂停销售等影响,给全州消费快速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三、对策建议

工业方面:1.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延伸产业链和技术改造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六大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瞄准产业链高端环节补短板,盘活存量,拓展市场空间。针对煤炭、水泥、钢铁、焦炭等行业,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促进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快速成长。2.狠抓项目落实和投产进度。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州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二产高质量发展优惠政策》,针对现有的工业投资项目,尤其是国泰新华20万吨BDO、协鑫一期6万吨多晶硅等重点项目,制定工业投资项目进度责任清单,推进在建工业投资项目进度,促进已建成新建工业企业及时达产,形成新的增长点。

3.加大企业贷款融资扶持力度。鼓励各大银行加大对一些市场发展前景好、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产品关联度高的企业,特别是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

投资方面: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三通道、三基地、五大中心、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引进一批符合实际、低碳循环的产业项目,依托特变电工、蓝山屯河等龙头企业带动,打造机械装备、精细化工、新型建材、苗木花卉等七大进出口基地,着力推动能源产业向‘精、细、强’目标迈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推动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实现投资合理增长。2.加强项目的跟踪落实。针对目前仍未开工项目、缺口项目,及时进行剔除和补充更新。同时,加强在建项目跟踪管理服务,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切实保障项目后续投资。3.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围绕民营企业融资难、准入门槛高等问题,用足用好用活中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将民间资本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增加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

三产方面:1.积极培育新消费点,扩大有效供给释放消费潜力。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注重有形产品消费向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着力培育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健康养老家政等新兴消费热点,以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带动相关实物商品的增长。2.加强对新型消费领域的市场监测和分析。合理引导市场供给,尽快完善核心商业圈布局,建设昌吉特色消费市场,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地消费群体。注重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针对城乡消费的不同群体和特点,选择旅游、教育、文化、信息、通信、汽车及住房等进行差别化供给,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高消费层次,推动消费市场健康发展。3.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打造“新疆旅游第一站、休闲度假首选地”的目标定位,并结合昌吉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整合旅游文化资源,积极构建全域全时全产业链“大旅游”格局。

4.积极防范金融风险。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要认真做好防范不良贷款上升、降低企业杠杆、打击非法集资、整治民间借贷,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加大落实“绿色金融”举措,不断增强企业防范社会风险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