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會像吞併錫金一樣吞併尼泊爾嗎?

碧海藍天3672

有賊心,有賊膽,就是沒賊力

印度在歷史上一直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複雜的宗教和民族成分讓印度長期處於四分五裂之中。

16世紀崛起莫臥兒帝國曾試圖統一過南亞次大陸,不過摸臥兒王朝並沒有建立起一個強力的中央政府,此時的印度還是存在大量的土邦和國王。而莫臥兒皇帝更像是天下共主,各土邦仍舊保持一定的獨立和主權,直到英國殖民者的到來。

18世紀,英國還是入侵印度。經過100多年的滲透和戰爭,到1857年英國正式滅亡莫臥兒帝國,征服印度。

英國在佔領印度後,廢止了各土邦政權,對印度進行整合,印度的國家概念也逐步形成。

到19世紀末期,隨著世界民族自決運動的浪潮,英國賦予了印度自治權。

至一戰後印度的自治權進一步擴大,最終在二戰後印度獲得獨立。

其實在當年獨立之時,印度原本可以完全繼承全部英屬印度殖民地,將幾乎整個南亞次大陸囊括在自己版圖之中。

但是由於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不可彌合的矛盾,英屬印度最終分裂成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國家。

不過,即便獨立之後的印度並沒能一統南亞,但其體量也是遠超周圍所有南亞國家。

(南亞次大陸國家)

作為南亞國力最強大的國家,印度也一直以南亞小霸王自居,在本地區一直推行霸權主義。

而本地區的其他六個國家中,除了巴基斯坦,剩下的五國: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基本都對印度俯首帖耳。

其實南亞原先還有一個小國叫錫金,位於中國、印度、尼泊爾和不丹之間,印度早在獨立之初就對這個國家垂涎欲滴,並開始對錫金進行多方面的滲透。

到1975年,印度正式吞併錫金,也徹底將尼泊爾和不丹兩國三面包圍置於自己的掌控下。不丹甚至在外交和國防上都要接受印度的”指導“,儼然就是新德里的藩屬。

而至於尼泊爾,印度也是整天耳提面命,呼時來喚去。

(尼泊爾和不丹)

不過在吞併錫金後,印度並沒有繼續向不丹或尼泊爾下手。因為與錫金彈丸之地不同,不丹和尼泊爾體量要大很多。

特別是尼泊爾,是一個人口達2900萬的國家,印度在歷史從來沒有控制過尼泊爾,反而是尼泊爾在18到19世紀時曾經一度吊錘印度。

而且,為了防範印度,尼泊爾也在近年來不斷加強與北方鄰國的合作。包括增設邊境關口,從北方進口石油等等。

總之,面對著這麼大盤菜,印度的牙口實在是嚼不動。

再者,當年印度吞併錫金時國際關係複雜,又恰逢東西方爭霸,美蘇兩國都試圖拉攏印度。面對印度吃掉這麼一個小國家,華府和莫斯科也都沒有說什麼。但這並不表示印度就是高枕無憂的拿下錫金。要知道,中國政府直到2003年才正式承認錫金是印度領土,這還是印度在西藏問題上做了不小讓步才換取的。

如今,印度國力雖然是今非昔比,但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下,新德里絕不敢公然的再去佔領一個主權國家。畢竟這種肆意踐踏國際法的舉動一定會招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而印度北方的強大鄰國也絕不會再次坐視印度的得寸進尺。


千佛山車神

時代變了,世界格局也變了,對周邊小國虎視眈眈的印度,為所欲為的時代結束了,再也無法像吞併錫金那樣吞併尼泊爾,印度的非分之想必定是空中樓閣,這將是南亞霸主印度永遠的遺憾!

1、佔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緣戰略要地的印度,獨立後就當起了南亞霸主,不僅霸道,還有著強烈的非分之想,一心想吞併對方,給周邊的小鄰居們帶來深重的苦難。

佔據了南亞半島的印度,國土面積300萬平方公里,人口高舉世界第二位,體量大,實力較強,外部環境相當好,獨立沒多久就成了南亞霸爺,一直有強烈的擴張慾望,吞併小鄰國的野心。印度的領國有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緬甸、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以及強大的北方鄰居。這些鄰居當中,能夠答應印度的只有強大的北方鄰居,勉強能夠與印度抗衡的是巴基斯坦,其他國家在印度面前都是小胳膊,怎麼扭得過印度的這根大腿?它們都是印度領土擴張的潛在對象與犧牲品。

1975年,印度悍然吞併了面積只有7092平方公里、人口60萬的錫金,變成了印度的錫金邦。當時處在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美蘇都在拉攏不結盟運動的頭頭印度,對印度的這個野蠻的非法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他的北方鄰居那時候還很虛弱,無法跨越喜馬拉雅,對於印度的這個行為,相當無奈。時間一久,大家都接受了現實,都承認錫金是印度的領土。

2、印度吞併錫金後,並沒有停止吞併周邊小領國的步伐,出兵實際控制了面積38394平方公里、人口80萬的不丹,不丹名義上是主權國家,但在印度密不透風的全方位的控制下,就是一個暗無天日的新殖民地,其地位、境況都不如大英帝國治下的殖民地東印度。

印度不僅對不丹有吞併之心,還對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尼泊爾等鄰國有非分之想。今年初,印度洋上的小國馬爾代夫發生騷亂,印度上串下跳,橫加干涉,還揚言派遣特種部隊進駐馬爾代夫,推翻印度不喜歡的阿明政府,重新將馬爾代夫控制在手掌心,把他變成第二個不丹。馬爾代夫的幸運之處在於交上了以為可靠的實力比印度強大數倍的朋友,有他的撐腰,才是印度收起獠牙,馬爾代夫才沒有淪落為不丹第二。

在所有鄰國之中,印度最想吞併的國家其實是尼泊爾。為什麼?

首先,聚居在尼泊爾特萊平原的馬德西人佔尼泊爾總人口的四成,也就是有700多萬人,而馬德西人實質上就是印度族裔的尼泊爾人。特萊地區並不在尼泊爾中央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聚居在這裡的馬德西人才是這片土地的實際主人,他們不在乎尼泊爾政府的權威,一直因為沒有實現“單獨成邦”的野心而對尼泊爾政府心生不滿,抗爭不斷。這讓尼泊爾政府感覺到特萊已經變成了“印度人的生活空間”,許多尼泊爾人甚至認為“印度正在用印度人淹沒尼泊爾”。而印度第一任總統拉金德拉·普拉薩德對尼泊爾的非分之想表現得赤裸裸,他說:“印度與尼泊爾的關係是一種超越肉體的精神關係”。

佔尼泊爾總人口四成的馬德西人既印度吞併尼泊爾最有利的藉口,又是不可多得的工具。因此,印度吞併尼泊爾的慾望特別強烈。

其次,尼泊爾體量比錫金、不丹、馬爾代夫、斯里蘭卡都大,面積14.7萬平方公里,是一塊大肥肉。

那麼,在21世紀,印度還能像吞併錫金那樣吞併尼泊爾嗎?答案是時代變了,世界格局變了,印度的北方鄰居強大了,尼泊爾獨立意識增強了,印度吞併尼泊爾的環境與機會已經喪失了,再也不可能得到尼泊爾了!現在的印度對於尼泊爾,也就是扮演一個惡鄰的角色,欺凌尼泊爾,攪局尼泊爾,不讓尼泊爾順利發展壯大,安心過日子,僅此而已。


飛狼

印度這個國家雖然自己被英國殖民了190年,但是自從英國殖民者離開之後,印度利用自己的體量,在南亞地區做起了新的霸主。在對待當年同為殖民地的小兄弟們蠻橫腹黑,使得一些印度南亞鄰國在印度淫威下,敢怒不敢言。印度的霸道,比過去的大英帝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印度對付這些小國的手段,使當年的老殖民者也要歎為觀止。

在南亞地區印度一家獨大,近300萬國土,13億民眾,旁邊的小國在印度的陰影之下,只能戰戰兢兢,苟且生存。印度對於鄰國的野心和欺負,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來真的。印度南面是印度洋,東西兩邊都是比印度小得多弱國,北面雖然有一個強於印度的鄰國,但是中間橫亙著喜馬拉雅山,這一天然屏障。

印度因為沒有哪個大國天敵制約,美歐一些國家包括俄羅斯,為了一些利益,還經常爭相與印度示好。所以印度就在南亞次大陸這個地盤上,忘乎所以稱王稱霸。印度1971年11月肢解巴基斯坦,1973年4月印度軍隊侵佔錫金,1975年正式吞併錫金。錫金是一個小國,只有60萬人口,7092平方公里面積。

至於錫金邊上的不丹,雖然印度還沒有吞併進去,但是印度的準備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不丹的政治和經濟,軍事和外交已經完全掌握在印度手裡。印度十分霸道,雖然允許不丹加入聯合國,但是不允許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與不丹建立外交關係,由於印度的阻撓,鄰國也不能與不丹建立外交關係。

不丹現有80萬人口,38394平方公里面積,其政治地位甚至連附屬國都不如,基本上與殖民地差不多。錫金和不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以及人種,基本上與藏人一致。

至於問題中的尼泊爾,是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一個小國,但是比錫金和不丹要大得多。尼泊爾有2898萬人口,國土面積是14.7萬平方公里,尼泊爾雖然經常也受到印度的打壓,但還是能夠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尼泊爾是聯合國成員,雖然和印度關係密切,但沒有被印度完全控制。尼泊爾與外界保持著正常的聯繫,因為歷史上尼泊爾屬於英國的半殖民地,民風兇悍,印度一直也沒有辦法下手。從目前尼泊爾的發展趨勢,和國際形勢來看,尼泊爾有北方鄰國強勢崛起,印度縱是有吞併之心,也沒有這個能力了,應該說永遠失去了吞併機會。





亦新湖

印度對尼泊爾的征服,想,但不敢。

歷史上的尼泊爾人對印度的征服,既想,又敢。

李查維王朝時期,尼泊爾當時還被稱為泥婆羅,國王的女兒赤尊公主早於文成公主兩年嫁給了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大唐與尼泊爾這算是友好姐妹國家?不管怎樣,有一天尼泊爾國王接待了一個不速之客,他是一位來自唐朝的小處級幹部(曾當過縣令),姓王,可以簡稱隔壁老王,以大唐名義,借了7000人的軍隊,尼泊爾國王不明覺厲,但答應了他。

隔壁老王真名叫做王玄策,本來是作為唐朝使者前去天竺搞外交活動,沒想到天竺國內搞政變,政變上臺的新王阿羅順那半道截殺了使者團,只剩下了王玄策和手下一人,老王感覺回國很不好交代,心一橫,前去管尼泊爾借了7000兵馬,管松贊干布姑爺借了1200兵馬,扭臉殺奔天竺。

這一打,老王就沒停下來,從北印度打到中印度,又準備掀翻東印度,東印度國王表示怕了,把來求援的天竺新王阿羅順那拱手送給王玄策,老王嘆著氣押著12000名俘虜和20000頭牛羊回到了長安,這就是“一人滅一國”的隔壁老王王玄策的故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年的印度半島是一盤散沙的,是真正對得起千里迢迢每一群駕臨印度半島的征服者們的,同時也說明了尼泊爾軍隊的實力。

馬拉王朝時期的國王亞克西雅·馬拉在15世紀,把疆域拓展到了今天的孟加拉國,可惜他沒有中國古代皇帝的覺悟,把權力和土地分給了三個兒子,成立了三個國家,有點三家分晉的既視感。

十八世紀中期,沙阿王朝崛起,征服了三個馬拉王朝的谷地國家,這時候的他們已經叫廓爾喀人。廓爾喀人北邊騷擾西藏,西邊打到克什米爾,東邊的錫金和不丹更是深受其擾,南邊的印度半島更不用說了。廓爾喀人騷擾西藏的時候,正趕上乾隆時期,乾隆派出清軍夥同藏軍展開自衛反擊戰,一直打到了其首都附近,廓爾喀認栽,成為大清的朝貢國。

轉眼來到了十九世紀初,英國人在印度半島已經站穩了腳跟,開始與廓爾喀人交鋒,前期英國人比較大意,吃了很多次虧,廓爾喀人繳獲了很多英國軍備物資,向清廷請功。清廷只當是廓爾喀人搞掉了它西南的一個小土邦,沒搭理他們這茬兒,要是清廷知道廓爾喀人幹掉的是他們很快將在1840年遭遇的苦主,一定會耐心的傾聽一下廓爾喀人的戰鬥經驗。

1814年,3萬英軍憑藉優勢火力打敗了1萬餘人的廓爾喀軍隊,廓爾喀從此淪為英國的保護國,把南部大片國土割讓給英屬印度,外交由東印度公司監督。別看英軍戰勝了廓爾喀,勝利後的英國人反倒很佩服廓爾喀人的戰鬥力,到那之後,專門跑到尼泊爾高薪誠聘廓爾喀人加入英屬印度的軍隊。廓爾喀人從此跟著英屬印度軍隊東奔西走,在鎮壓印度本土起義方面立下了大功,再之後,印巴分治,原來的緬甸和尼泊爾等國不在此範圍之內,初生的印度反倒憑著分家時獲得的80%的18個聯隊的廓爾喀部隊在對巴戰鬥中獲得了大量好處。

英國也一直保持有廓爾喀營,在一戰到二戰中,英勇善戰的廓爾喀人累計貢獻了20萬人的兵力,付出了四萬多人的犧牲。

呼應題目,我們來談現時的印度為什麼不打尼泊爾的主意。

首先說錫金,它體量太弱小,人口不過60萬人、面積不過七千平方公里,主體民族還不是錫金族人,事實上從英國人退出後,錫金一直沒有機會獲得獨立,從一開始就被印度強制執行為被保護國,1975年更是通過了全民投票併入了印度。

應該說,現在的印度已經今非昔比、鳥槍換炮,甚至成為了擁核國家,但尼泊爾近3000萬人的體量、一直遊離於印度“統治”之外的狀態、英國人也不敢輕視的能力、驕傲的民族意識以及成千上萬的印軍英軍中的廓爾喀營的士兵存在,都是印度難以逾越的大山。

假如印度人強行推進大山深處,一柄柄閃耀著寒光的廓爾喀彎刀一定會出現在他們的眼前。


歷來現實

謝邀。首先,尼泊爾整體實力遠遠大於錫金,印度吞併尼泊爾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其次,國際社會不會任由印度吞併尼泊爾,特別是印度北方強大的鄰居。綜合內外因素,印度不可能實現吞併尼泊爾的目的。

尼泊爾景色

一、尼泊爾整合實力不弱,印度強行吞併,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錫金人口至今不過60多萬,領土面積7000多平方公里,屬於彈丸之地,沒有任何自然資源,地理位置也不重要。因此,世界各國對印度吞併錫金採取了默許的態度。但尼泊爾則不一樣。尼泊爾人口超過2800萬,領土面積14.7萬平方公里,綜合國力更是遠遠超過了錫金。雖然尼泊爾人也信仰印度教,但是相對不善戰的印度人,尼泊爾人戰鬥力更強。再加上,尼泊爾境內多山,絕大多數國土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部山區海拔更是超過了4000米。以尼泊爾的地形和尼泊爾人的反抗意志,印度很難吞下。即使印度吞下了尼泊爾,也會陷入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窘地。

尼泊爾軍隊

二、國際社會不會允許印度吞併尼泊爾,特別是印度北方強大的鄰國

尼泊爾是一個擁有近3000萬人口的主權國家,是聯合國成員。在21世紀的今天,國際社會是不會允許任何一個主權國家被吞併。1991年,伊拉克薩達姆政權試圖吞併科威特,結果最終被美國人滅了國。即使霸道如俄羅斯,也僅僅是收復了克里米亞,對於烏克蘭東部和格魯吉亞的阿布哈茲不敢染指。更何況,印度北方有一個政治、軍事、經濟都遠遠強於自身的鄰國。一旦印度試圖吞併尼泊爾,恐怕會再次上演20世紀60年代的慘敗!

基於以上兩點,印度不可能吞併尼泊爾!


美國觀察室

錫金曾經是位於喜馬拉雅南坡的一個獨立王國,面積超過7000平方公里(比上海大一點),人口約60萬。1975年錫金在印度政府的主導之下通過公投加入印度,現在錫金是印度的一個邦。尼泊爾和錫金同為印度的北方鄰國,並且它們跟印度都存在較為複雜的聯繫,那麼印度是否有可能像吞併錫金一樣吞併尼泊爾呢?
(錫金地圖)


答案是否定,印度不可能通過和平的方式吞併尼泊爾,當然他也不可能通過武力強行吞併尼泊爾。印度之所以能夠通過公投的方式吞併錫金,這主要還是因為兩國關係十分密切,錫金對印度存在很大依賴,然而尼泊爾和印度的關係則完全不是這種情況,所以印度根本不具備吞併尼泊爾的客觀條件。

1.尼泊爾跟印度的外交關係遠沒有當年錫金和印度的外交關係緊密。稍微關注或者瞭解尼泊爾國內政治的人都知道,尼泊爾目前的執政黨是尼共(聯),在這樣的情況下,尼泊爾跟印度的關係實際上是比較疏遠的,雙方之間缺乏有效的政治互信。尼泊爾更加傾向於和自己的另一個鄰居搞好關係,尼政府始終都在提防著印度,兩國之間這樣的外交關係跟當年的印度和錫金可是存在天壤之別。
(尼泊爾地圖)


錫金和印度在獨立之前都屬於英國的殖民地(錫金是英國的被保護國),英國的統治加強了兩國之間的文化和經濟聯繫,這也為後來錫金併入印度奠定了基礎。1950年印度和錫金簽訂安全協議,錫金正式淪為印度的被保護國,在此期間印度向錫金政府內部派駐了大量自己的官員,並且最終於1975年實現了吞併錫金的目的。

2.尼泊爾在軍事和經濟上對印度的依賴遠不及當年的錫金。錫金是位於喜馬拉雅南坡的一個面積只有7000平方公里的小國,錫金跟自己北方的鄰國幾乎處於相互隔絕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錫金南部的印度就成為了其經濟發展的重要依靠,錫金國內很多的物資都需要從印度進口,這很大程度上加強了錫金與印度之間的政治和經濟聯繫。而且錫金在淪為印度的被保護國之後,印度也為它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援助,這些行為無形中增強了錫金民眾對於印度的認同感。印度的付出最終收到了效果,大多數的錫金民眾都願意加入印度,所以印度主導的入印公投能夠在錫金國內獲得通過。
(錫金小鎮風光)


3.尼泊爾的體量遠大於錫金,而且尼泊爾文化和印度存在較大的差異,印度很難吸收和同化尼泊爾這個國家。尼泊爾的領土面積接近15萬平方公里,是錫金的20倍,其人口總量為2900萬,是錫金的將近50倍。更重要的是,尼泊爾跟另一個大鄰居的關係比較緊密,它的經濟也相對比較獨立,對於印度的依賴非常有限。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度根本不具備吞併尼泊爾的客觀條件。
(錫金僧人)

最後還需要提的一點是,時代的不同也決定了印度不可能吞併尼泊爾。印度吞併錫金是上個世紀70年代的事情,那個時候正是美蘇冷戰的關鍵時期,印度作為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他也成為了美國和蘇聯爭相拉攏的對象,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哪個國家會關注印度吞併錫金的事情。而當前的情況則不同,印度吞併尼泊爾可能在國際上引起很大的反應,甚至招致部分國家的強烈反對,所以印度顯然不可能像吞併錫金一樣吞併尼泊爾。


李姓先生

印度當然不會像吞併錫金一樣吞併尼泊爾,尼泊爾雖然受到要印度某方面的控制,但尼泊爾並不是沒有任何自主權利,另外尼泊爾可不是像被印度吞併的小國錫金以及被印度嚴密控制的另一個小國不丹。

這兩個國家都和尼泊爾沒法比,在體量上都不是一個檔次上的,尼泊爾雖然對比著印度來看,國家不算大,但也是面積14.7萬平方公里,人口近3000萬人的中型國家,尼泊爾的面積可是比韓國以及很多歐洲國家都要大,雖然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很落後,然而印度平均水平也不比尼泊爾好到哪裡去,半斤對八兩。

所以印度想要想吞併錫金那樣容易是不可能的,很可能被撐死,而1975年印度之所以輕而易舉的吞併錫金,主要是因為錫金不是聯合國成員國,更有在美蘇冷戰的世界局勢下,兩個超級大國都想要拉攏印度,才讓印度撿了大便宜。今天時局可不是那個時候了,也沒有便宜可撿了,印度膽敢吞併主權國家尼泊爾必然會遭到聯合國以及世界大國的干涉。

另外印度真的以為尼泊爾是泥捏的,3000萬人口,14.7萬平方公里的尼泊爾就是一個小型阿富汗,印度真正徹底佔領尼泊爾都夠嗆很可能會陷進戰爭泥潭。印度人天天吹噓著自己能夠打贏2.5線戰爭,估計連自己都不信,印度控制尼泊爾的招無非是靠著尼泊爾境內居住的印度人和對其進行封鎖,但北方的大鄰國肯定不會讓印度輕而易舉實現目標。

時局已經變了,如果印度的在南亞次大陸的霸道作風始終不改變的話,終究會眾叛親離,今天尼泊爾當局也在著手建立對外聯繫,不能讓局勢完全被印度控制,出現一封鎖就死的局面。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印度是個很奇葩的國家,自己被殖民了好幾百年,不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而在1947年英國撤走、印度建國後,印度當仁不讓地扛起了南亞霸主的大旗。

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一再強調第三世界要團結,還高調發起“不結盟運動”,然而,在其內心,卻一直以世界第三的身份自居,從來不將第三世界國家,包括我國放在眼裡。

在英國殖民者退出印度後,印度隨即開始了自己的擴張,攻打巴基斯坦、武裝干涉斯里蘭卡,甚至在1975年公開吞併錫金,各南亞國家成為印度的最大受害者。

除了和我國的交鋒失敗,印度基本上連戰連勝!

印度,一個神奇的國家。有意思的是,印度一度成為美蘇爭相拉攏的對象,他們的默許和縱容是印度不斷蠶食周邊國家領土,甚至吞併小國的膽量所在。

而在吞併錫金後,尼泊爾會成為下一個錫金嗎?“靜Yes”認為,不可能!原因如下:

1、尼泊爾地緣位置太重要

尼泊爾,更多的作用是中印之間的緩衝區

一直以來,印度都在不斷侵佔中印之間的鄰國土地,尼泊爾、不丹和錫金等深受其害。

然而,對於尼泊爾,我國不會坐視不管。

首先,尼泊爾比錫金大太多了。

錫金只有0.8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60萬,這也就和我國東部一個地級市的面積差不多,人口則相當於我國的一個縣城。所以,錫金在中印之間的緩衝作用微乎其微,中印接壤已成事實,不可避免。

而尼泊爾,面積14.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2850萬人,這是錫金無法比擬的。

尼泊爾國土形狀東西狹長,東西跨度達到885公里,如果尼泊爾被印度吞併,這就意味著中印之間至少要多出近900公里的邊界線,邊境摩擦、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將大大上升。

在南北方向,尼泊爾南到北在145-241公里之間,這是一個巨大的跨度,有這樣一個距離的緩衝,我們的安全形勢將大大提升。

所以,唇亡齒寒,我國不會允許印度吞併尼泊爾。

2、大國不允許印度坐大

從獨立建國以來,印度一直在膨脹。

可怕的是,美俄還不斷給印度拋去橄欖枝,扶持印度成為制約我國的一個重要籌碼。

吞併錫金對於印度而言並不是什麼大成就,因為錫金本身不大,人口也不多,對於印度提升國際影響力,改善地緣環境沒有什麼特別大的裨益,但是吞併尼泊爾就完全不一樣了。

雖然尼泊爾境內多山,且尼泊爾人生性剽悍,難以征服。但如果印度和尼泊爾玩消耗戰,或者印度割佔尼泊爾南部的平原地區,尼泊爾也不得不損兵折將,版圖縮水。

而一旦印度侵佔尼泊爾,或者從尼泊爾身上割肉,都能讓印度吃得更飽,而繼續膨脹的印度勢必能夠在南亞地區更加肆無忌憚。

而如果印度吞併尼泊爾不受到制止,首先受害的是我國,因為我國面對的,將是更加膨脹的鄰國。其次是美俄等大國,因為實力大增的印度絕不會甘心屈居人下,挑戰他們的霸權只是時間問題。因為印度一直想做的,就是稱霸印度洋,然後稱霸全球!

所以,從國際平衡的角度考慮,包括我國在內,各大國也不會允許印度吞併尼泊爾。

最關鍵的是:用尼泊爾是喂不飽印度的,下一個受害者肯定就會是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巴基斯坦以及東南亞的緬甸。

所以,印度吞併尼泊爾絕無可能!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如果要吞併的話肯定不是用相同的辦法。首先讓我們看看印度是如何吞併錫金的。錫金王國曆史上就與印度王國很強的聯繫,因為位置偏遠,當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後,錫金還是保持獨立的地位,直到1890年,英國開始準備謀取西藏,錫金才成為英國的保護國。但是當印巴分治時,錫金獨立,成為獨立的國家。

當時錫金人口30萬,其中絕大多數是尼泊爾人,其餘才是錫金人。主要信奉喇嘛教,與印度教。當週邊國家發生政權更迭,1950年前後印度趁機把錫金又攬到自己的管理之下,成為印度的保護國。到了第三次印巴戰爭以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接管了錫金的一切權利,並且命令錫金議會通過錫金加入印度的法案。而印度議會在1974年通過錫金是印度的一個邦的提案。一年以後,印度解散錫金軍隊,軟禁錫金國王,通過錫金議會廢黜了國王,完全加入印度,成為印度的一個邦。周圍的國家一直認為印度吞併錫金是非法的。

尼泊爾與錫金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國家。尼泊爾歷史上一直是獨立的國家,尼泊爾的士兵是英國倚重的亞洲士兵,跟隨英國軍隊轉戰世界各地,現在尼泊爾人口近3000萬,其中80% 信奉印度教,但是獨立意識很強烈。過去因為地理的原因,尼泊爾三面與印度接壤,一面與鄰國共有喜馬拉雅山,所以與印度在經濟,軍事上聯繫密切。但是最近隨著鄰國的經濟崛起,對尼泊爾在經濟上的影響要超過印度,所以尼泊爾也從過去經濟上80%依靠印度,到開始印度以及鄰國間搞平衡,換取更多的經濟援助。

印度過去吞併錫金是利用了國際政治環境(冷戰),以及鄰國的政權更迭,更有與巴基斯坦的戰爭等因素,終於吞併了一個人口只有30萬的國家。現在尼泊爾的國土面積,人口體量,再加上鄰國的支持,印度是想下手,卻難以下手,過去半年還是加大壓力,看看壓力步行,就又開始派發糖果,這樣的地區局勢下,印度不但不能吞併尼泊爾,而且還會造成對方的很大的離心力。


橋本看日本

印度會像吞併錫金一樣也會吞併尼泊爾,巴基斯坦,把南亞地區所有國家的領土全部吞併,因為,印度在世界上沒有大國制裁,印度人就橫行霸道,把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也不怕,比英國殖民宗主國還利害,印度這樣國家對未來世界帶來了殘害人類的禍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