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知此事要躬行—淺析吳農榮先生的詩詞藝術

絕知此事要躬行

淺析吳農榮先生的詩詞藝術

縱觀歷代詩詞,凡流傳佳作,皆能詩人一呼引眾生感慨。緣於詩人創作生涯中積極面對生活時某一個細節引得深思,便成佳作,佳作往往引發共鳴的原因就在於,芸芸眾生都在生活,可不見得眾生都懷有詩意。夜深人靜時,偶翻詩冊,眼底奔出的幾行句子彷彿是自己經歷過的。這樣澆了別人塊壘的酒杯,人皆愛之!

近來研讀吾邑詩家吳農榮先生詩作,字裡行間流露著濃濃的人生感悟。如今年逾七旬依舊筆耕不輟,也緣於在過往五十多載歲月中積極、達觀的生活姿態。先生用詩詞的渾然、工巧錘鍊處百態生活的豁達。

1. 章法渾然

《七律 勞動萬歲》:“江山如畫倩誰描,錦繡前程汗水澆。繭手掀開新日月,鐵錘砸碎舊籠牢。放飛神艇巡天宇,托起高樓上碧霄。天路迢迢通雪域,但憑勞動領風標。”開篇問句賦起,直抒胸懷。萬里江山如畫,一派盛景究竟出自何人手筆?按照正常的手法的思維,承句當作答,可這首詩中,卻宕開一筆,眼下雖有如畫江山,可未來更有錦繡前程。詩的開篇兩句就用高超的技法肯定過去的同時對未來充滿信心。詩人自信這要有勞動者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前程一定錦繡。頷聯除了對仗工穩、開合大氣之外來龍去脈交代清楚的同時也具備點睛作用。試看“新日月”就是從“江山如畫、錦繡前程”中昇華出來的;“繭手”則是從“汗水”中孕育出來。對句中更是表現了重拳改革的勇氣和決心,總結說明締造錦繡前程的勞動者一定要衝破牢籠,大膽創新改革。頸聯換個視角不再繼續闡述勞動者的辛勤,而敘述勞動的豐碩成果。從飛船、巨廈、高鐵為代表肯定成績的同時結尾點題,闡述勞動是永恆高尚。整首詩章法鋪陳有序,渾然天成。

2.句法工巧

“鋼從百鍊千錘出,梅歷九寒四野香。”正常行文先因後果,詩詞高妙處卻能先果後因而體現技藝。這聯中的鋼和梅是結晶,孕育的過程是百鍊千錘、九寒四野。結晶的品質是生成和香。正常的語法是“從百鍊千錘鋼出,歷九寒四野梅香。”但這樣不是詩家語,韻律也不和諧。詩人匠心獨運,用尋常事通過詩家語錘鍊出一聯警語,朗朗上口、寓意深刻。

3.時代氣息

“放飛神艇巡天宇,托起高樓上碧霄。”有人常說,你詩寫的再好能寫過唐宋嗎?每每聽到這話,不禁啞然。唐詩宋詞的地位固然高不可攀,可也沒有見唐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所以文學的存在是在於它固有的歷史使命,唐人沒有坐過高鐵才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感慨,我們如今可以“春風得意鐵輪疾,一日看遍神州花。”每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都需多樣的藝術形式記載,正如先生筆下的飛船、高鐵、高樓這都在積極讚美偉大的中國夢。這樣具備時代烙印的東西是混在一堆傷春悲秋的唐宋面貌詩詞中一眼可以分辨出來的。

4.物我相融

“翠鳥鳴高樹,曦光我佔先”靜安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說境界有“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翠鳥鳴高樹,詩興起,因為自信才敢鳴,因為鳴的好才敢站的高,也因為站的高先沾得晨曦。這樣禪味十足的句子中翠鳥和我誰在先誰在後?也許只有詩人自己清楚。可十字勾勒竟然入境不隔,實如莊周沉醉蝶夢忘我,這是一副認真的生活狀態,倘若有一點的走神,也體會不到如此細微精妙。“功名休再問,住杖數徵鴻”全句著眼一個“數”字最見境界。功成名就後守著白髮淡泊人生,每天還扶杖遠眺。徵鴻是中國的語言文化符號,背後的意思詩壯心不老。雖然功名不問,可是壯心依舊。苦於身體需杖扶不得已而留下空惆悵。用一個望徵鴻,問徵鴻已經使人斷腸至極了,可偏偏一個“數”字帶出來一番不願意錯過每一個過往的英雄身影,不願意遺忘經年每一個奮鬥的瞬間。

人的一生,最終能夠讓你回味的不是擁有多少財富,而是活的是否精彩,是否無悔。

務農榮先生的詩,通過歲月的沉澱,百味人生的感悟,詩人的慧眼給我們呈現出精彩的人生。

絕知此事要躬行—淺析吳農榮先生的詩詞藝術

陸修遠:本名陸鴻,甘肅武威人。84年2月生於涼州區永昌鎮。現為民建甘肅省委會文化專委委員;民建武威市委會會員;《武威民建》副主編;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甘肅省詩詞學會會員;武威市詩詞楹聯學會副秘書長;《天馬詩刊》副主編;涼州區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武威市詩教中心創始人;《醉美涼州詞》微刊主編。央視首屆《中國詩詞大會》百強選手;榮獲《中華詩詞》雜誌社“青春詩會”譚克平杯青年詩詞獎;中華詩詞學會高級研修班結業。業餘從事詩詞創作十餘年,並長期開展詩詞公益培訓。現已開展武威市詩教中心公益教學共三期班,培養詩詞愛好者300餘人。好詩詞、喜笛簫、愛書法、痴金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