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人绝望的感觉,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中国人的绝望在于,当时所有乐观的人,大多都寄希望于未来可能的复国起义,都追求保留民族文化的种子星火,而面对残酷的现实,只能振奋精神,别无他法。

我们现在翻阅史料,上到领导人下到一员列兵,均强调以死报国以血肉再造中华,不是说那时的中国有类似日本的武士道向死精神,而是局势现实如此。

面对不可战胜之强敌,为国家民族计,唯死而已。

日本在当时的帝国主义里综合实力只堪末流,连我们现在成天嘲讽的意大利都不如。然而面对中国这一农业国,日本当时就是直观上的不可战胜。日本那些在美国面前不值一提的钢产量、后勤动员、炮火杀伤、工业产能,在当时的中国面前就是碾压。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人绝望的感觉,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必死的决心

绝望到什么程度?蒋介石不投降,就能打平他对人民和国家犯下的所有罪行!

然而越是绝望如此,那些执着相信未来肯定会胜利的人们就显得尤为可敬。结合史料,他们当时的乐观简直匪夷所思:海运濒临断绝,英美对日态度暧昧,苏联自顾不暇,外部已经是不可指望了;内部天灾不断,饿殍千里。政府管理能力出奇低下,甚至不如清朝。兵士饥弱,装备极度匮乏,训练落后且严重欠缺,无论是动员能力还是动员潜力,都无法与一工业国相战。

你的对手是已经进入电气化的军事体制国家日本;你的资源是一个庞大松散的农业国,高价值地区已经基本被夺走;***盘手是比封建集权体制还烂的国民党;你没有盟友,你的所谓的朋友也基本放弃你了。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人绝望的感觉,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怎么打?

日本想要推进多远,就能推进多远;日本想打下哪里,就能打下哪里。不管用多少人命去填,日本都能实现它想要实现的军事目的。

真不知道这不叫绝望,什么叫绝望。

但就是这样的绝望里,还是有人当兵,有人捐款,有人奔走,有人抵抗。几乎已经是明知要死的局,依然有成千万上亿的人,咬着牙,去死。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人绝望的感觉,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牺牲的中国战士,致敬

那个时候在陕北能写出《论持久战》的,是极少数的,多数抱有这样乐观精神的中国人其实并不知道中国将如何赢得这场战争。他们质朴的乐观来自于对这个民族和这片土地最简单的信心:

我们不是没有跌倒过,但是我们都站起来了。

七十二年前,江山倾颓,故国零落,华夏如累卵,万民以死亡。

四千万人不畏死,身做青山血做河,染尽天下每寸土,中华再造,民族得存。

彬彬君子,诗书礼仪非好战,然汝欲战,吾便战,生当长歌死当慨然,来来来。

崖山之役,华夏沦亡

甲申国难,胡服左衽

日寇犯华,半壁尽失

华夏三耻,中华国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