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是靠「邊緣者的成功」打敗高端外企?

中國企業在過去40年裡到底經歷了什麼道路,採取了什麼樣的戰略,才走到了今天。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方二給大家梳理的邏輯是兩支箭:

道路選擇上,中國企業走的是低端突破;戰略上,採取的方式叫做模仿式創新。

● ● ●

中国企业是靠「边缘者的成功」打败高端外企?

方二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

華為註冊在1987年,真正開始在大型程控交換機市場上競爭是1994年。時間軸拉回約30年前,華為在交換機市場上的兩大競爭對手是上海貝爾和阿爾卡特。90年代初,華為的交換機與它們相比誰質量更好?當然是西方的更好,技術也是西方的更好。但是30年後,華為的出貨量是全球第一。

為什麼中國企業似乎找了到一條制勝法寶,在低端突破上獲得成功,背後的商業邏輯是什麼?高端外企在被中國企業節節擊敗的過程當中,有沒有犯錯?

1/高端企業遵循所謂的完美管理,它們似乎沒有犯錯

舉個例子,過去30年,日本車企是如何顛覆美國汽車行業的?1983年,日本豐田推出針對美國市場的卡羅拉車型,首選進入的是低端市場。當時美國三大車商福特、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在低端市場是有車型的,並且日本車在美國汽車消費人群中的品牌形象不佳。脫口秀演員曾經取笑日本車說,日本車的油箱加滿,價格可以翻番。

中国企业是靠「边缘者的成功」打败高端外企?

1983年,豐田在美國市場推出經濟型轎車卡羅拉

那為什麼美國車最後被日本車擊敗了?瞭解這個問題,就瞭解了中國企業是如何走到今天。高端企業沒有犯錯,美國車商在過去30年的每一個時間點上都沒有犯錯。美國人眼見日本人進入轎車市場,戰略上來說,美國車企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在經濟型轎車市場與日本人掐架,改善省油,打造新車型,打價格戰、品牌戰、渠道戰,將日本人驅離;第二個選擇是逐步放棄低端車型做中高端車。

企業投資要講投資回報,完美管理似乎並沒有犯錯。但正是這個原則讓美國車商做了第二個選擇,放棄低端車,集中精力做利潤率更高的中高端車。1980年代中期,美國車商推出了一系列豪華車型,如林肯和凱迪拉克。美國車商的利潤節節上升,股東開心,管理層開心,員工開心,這卻是30年悲劇的開始。因為日本人佔領經濟型轎車市場以後,並沒有停下腳步,繼續往利潤率高的地方走。

進入1990年代,日本人也開始做豪華車型,豐田做雷克薩斯,本田做謳歌,尼桑做英菲尼迪。利潤率高,誰都想往上面走。美國車商看見日本人進入豪華車市場,還是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在豪華車市場跟日本人掐架,第二是放棄,集中精力做利潤率更高的皮卡和SUV。美國車商做了第二個選擇,當時福特推出的F150皮卡,通用推出的大SUV,利潤率都非常高。

當日本人佔領豪華車市場後,仍沒有停下腳步,他們也要往上走。2000年以後,豐田推出陸地巡洋艦,進入了SUV市場。美國車商還往上走?對不起,沒有了。

這個時候無路可退,最後造成1998年克萊斯勒與奔馳合併,2008年金融危機GM破產、福特重組。我把30年曆史做了濃縮,在每一個時間點上,美國車商似乎都沒有犯錯,投資要講投資回報,卻埋下這30年悲劇的開始。

中国企业是靠「边缘者的成功」打败高端外企?

中國企業幾乎是按照一模一樣的道路,將高端西方企業顛覆了

而中國企業幾乎是按照一模一樣的道路,將高端的西方企業顛覆了。

假設一下,如果日本車商在80年代有技術、有品牌、有渠道,從一開始就選擇SUV車型進入美國市場,美國車商一定會全力阻擊,因為你一開始就進入我利潤率最高的市場。然而,日本車商進入的是一個被美國車商看不起、看不上、也看不懂的邊緣市場。這條道路叫做邊緣者的成功。中國企業的突破幾乎都是從邊緣向中心打,所謂「農村包圍城市」。

再舉一箇中國企業的例子,模仿一段對話,一家中國企業和當時如日中天的戴爾的對話,這家公司的名字叫華碩。

中国企业是靠「边缘者的成功」打败高端外企?

華碩是怎麼把戴爾幹掉的

江浙一帶這樣的企業非常多,三步走:第一OEM起家,OEM只做代工;第二ODM,D裡面包含設計;第三OBM,B包含了品牌。很多中國企業基本按照這個思維邏輯在發展。福建的鞋業,如安踏和特步,都是給阿迪、耐克做代工起家的;三一和中聯也都是做零配件代工起家的。所以說,大家在企業創新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說我們與外企相比,定位比它們低,市場比它們低,產品比它們差,但我們向上走,而上面的企業對我們幾乎是無計可施的。

中国企业是靠「边缘者的成功」打败高端外企?

低端企業向上走,上面的企業卻幾乎無計可施

2/不只是中國企業,世界一流企業幾乎都靠模仿起家

在低端突破這條路上,我們採取什麼戰略?我稱為創新式的模仿。我過去17年在美國工作生活的過程中有兩個觀察。第一個觀察,中國企業到目前所取得的成就被西方學界、商界很是讚歎。第二個觀察,中國企業被西方各界人士攻擊詬病最大的一點是山寨和模仿。

我們在2009年寫過一篇文章,研究了美國80個行業,從二戰結束開始研究,時間跨度是65年。發現在80個行業裡,市場先行者的失敗率是47%,並且只有11%的市場先行者成為了領導者,剩餘近90%的行業全部是模仿者後來居上。所以,並不只是中國企業靠模仿起家,世界一流企業幾乎都是靠模仿起家的。世界一流企業誰不是靠模仿起家?創新叫innovate,模仿叫imitate,我們創造了一個新詞imnovate,創新式的模仿。

創新的「第一」並不能確保成功。施樂是第一家鼠標設計公司,也是第一家圖形界面電腦公司。但施樂將技術束之高閣,率先把鼠標和圖形界面商業化的卻是蘋果。

3/模仿式創新的兩條路

具體來講,中國企業走到今天,是怎麼做創新式模仿的?什麼地方該模仿?什麼地方又該創新?彼得·德魯克講,一個企業只有兩項資源有價值,一項是用戶,用戶心中的那團火;一項是技術,企業開發新產品、新業務、新模式的能力。除此之外所有東西全是成本。

基於這兩項資源,中國多數模仿的是技術,創新的是用戶體驗。這是騰訊所謂的產品佈局圖:

中国企业是靠「边缘者的成功」打败高端外企?

騰訊產品佈局圖

沒有一個產品是騰訊在行業裡首先做的。QQ是模仿以色列的ICQ,而當時在國內與QQ並駕齊驅的產品是MSN,但談到對中國網民的理解,沒有哪家公司會比騰訊更深刻,騰訊是典型的模仿技術,創新市場的模式。

MSN輸給QQ是因為兩個產品的定位完全不一樣。MSN定位成商務交流,QQ是社交,定位差別就造成兩個產品命運的區隔。QQ當時開發了兩個功能被MSN嘲笑,一個是表情包。QQ做表情包,MSN卻認為沒有必要,商務交流主要是信息交流,信息交流不需要太多表情包,而社交是情感交流,很多情感通過語言講不清楚。

第二個功能是QQ聊天記錄存在服務器,而MSN存在本地機。商務交流大家基本上在辦公室有一臺固定的電腦,而QQ的使用環境主要是網吧,今天和明天的地方不一樣。所以這種體驗差別,造成了兩個產品命運的天淵之別。

中國企業首先盯著邊緣市場,在抓住邊緣市場的時候,一隻手做模仿,技術上模仿,但是在用戶體驗上做創新。這是中國企業在選擇一個低端市場,從邊緣向中心進攻的時候,所能找到的最好道路。

模仿式創新的第二條路是反過來做,盯著競爭對手的市場,順著其腳步走,但是創新一項技術。雲南白藥做創口貼,是盯著強生進入市場,渠道不需要教育,用戶不需要教育。雲南白藥的教育成本低、渠道成本低、廣告成本低,唯一要做的是在技術上營造差異化,喊出創口貼「有藥好得更快些」。

中國企業走到今天,手上拿著兩支箭。其一是利用高端企業遵循完美管理,從一個邊緣市場切入,逐步蠶食。其二是中國企業將模仿和創新這兩個成分非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打造的是一條以模仿為基礎和前提,以創新為差異化的道路。所以前者是道路選擇,後者是戰略選擇。

根據方二教授在中歐EMBA的課堂演講整理

中歐EMBA2018秋季班報名截至8月22日

長按圖片,瞭解課程詳情

中国企业是靠「边缘者的成功」打败高端外企?

2018年7月12日下午

五位中歐EMBA校友將回到上海校園

分享他們各自的中歐烙印

長按圖片,立刻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