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身居高位,富可敌国,为何在发妻墓中放黄铜,却不放黄金?

倘若说起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人们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李鸿章了,此人在晚清时期深得朝廷的重用,身居高位,家中更是富可敌国。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自己发妻的坟中却只放了29斤黄铜,而没有黄金。那么,人们是否可以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十分小气之人,亦或者李鸿章对于自己的发妻并不喜爱呢?

李鸿章身居高位,富可敌国,为何在发妻墓中放黄铜,却不放黄金?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其一,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李鸿章带病代表清王朝签订《辛丑条约》,回家后的李鸿章便不断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被诊断为胃血管破裂,不久之后便与世长辞,并被朝廷诏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谥文忠,赏赐白银五千两。

李鸿章身居高位,富可敌国,为何在发妻墓中放黄铜,却不放黄金?

根据李鸿章生前的遗愿,其后人将他埋葬在了安徽合肥大兴镇夏小郢,在1892之时,李鸿章的发妻赵小莲去世后也埋葬于此。那么既然李鸿章去世之后愿意与自己的妻子进行合葬,便说明了他并不反感这位妻子。

其二,赵小莲是清末进士赵畇之女,出身于安徽省太湖县的名门望族。赵家虽不能称得上是腰缠万贯,但是也是当时身世显赫的人家。如此身份之人,其死后倘若被李鸿章如此草草对待后世,赵小莲的娘家大概也会反对。同时,这个陵墓是他们夫妻的合葬墓,李鸿章更是不会如此对待自己。

李鸿章身居高位,富可敌国,为何在发妻墓中放黄铜,却不放黄金?

但是在1958年之时,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和“平坟造田”席卷了全国,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李鸿章这个卖国贼的坟墓之中。

然而,令大家十分失望的是,李鸿章的棺椁之中并没有什么很值钱的东西。世人便又将眼光瞄向了李鸿章妻子的棺椁之中。此时的人们发现了两块重达14.5公斤的金灿灿的“金砖”。

李鸿章身居高位,富可敌国,为何在发妻墓中放黄铜,却不放黄金?

人们兴高采烈的将这两块金砖拿到银行去换取钱财,然而经过银行鉴定,人们才知道这些金砖其实都是由铜制造的,他们再一次失望了。而世人至今都不知道为何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其实,倘若进行大胆的猜测的话,可以将“金砖”变黄铜之时归咎于李鸿章的先见之明。李鸿章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深知自己给清王朝签下了许多的不平等条约,如此的行为引来了世人的唾骂,那么,他的陵墓未来必定不得安宁,所以,李鸿章将绝大部分的财富留给了后人。但是为了让自己的妻子陪葬物好看点,他便想出了“狸猫换太子”之计策。

李鸿章身居高位,富可敌国,为何在发妻墓中放黄铜,却不放黄金?

参考文献:《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