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荔枝竟然会得“荔枝病”,险些丧命?

吃荔枝竟然会得“荔枝病”,险些丧命?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炎炎夏日,水嫩嫩的荔枝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一道美味。

然而,当大家都沉浸在吃荔枝的满足时,是否想过吃荔枝会得“荔枝病”、引起中毒,严重者甚至可致死亡?

吃荔枝除了会“上火”,原来还有“荔枝病”这一说法,究竟是咋回事?又该如何预防呢?

什么是荔枝病

荔枝病,又称“荔枝中毒”,是连续多日进食大量荔枝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常在清晨突然发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饥饿感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四肢发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抽搐、突然昏迷甚至死亡,还可出现发热、牙龈肿痛、鼻出血等表现。

过量食用荔枝可导致脑损伤,尤其是儿童。脑组织的能量供应主要来源于葡萄糖,出现低血糖时,供给脑的能量减少,影响脑代谢,进而出现严重的脑损伤,年龄越小则脑功能损伤越明显。而且,荔枝病还是一种高胰岛素血症和低血糖并存的疾病,脑损伤更为严重。

吃荔枝竟然会得“荔枝病”,险些丧命?

可见,荔枝病其实是低血糖症的一种,是由于大量进食鲜荔枝后引起的低血糖反应。轻者口服糖水即可恢复正常,重者甚至需要进行抢救。

吃荔枝竟然会得“荔枝病”,险些丧命?

为什么会得荔枝病

荔枝病竟然是一种低血糖反应?这不免让人有些费解,荔枝是甜的,为啥不是“高血糖”,反而容易得“低血糖”?

一、此“糖”非彼糖

虽然荔枝吃起来是甜的,但荔枝的“甜”主要是因为含有“果糖”,而不是“葡萄糖”。而且,果糖的甜度虽然很高,但人体不能直接利用果糖,需要进一步转换成葡糖糖后才能利用,而我们平时测的血糖是指血液里面的“葡萄糖”含量。

二、荔枝中毒机理

目前,荔枝中毒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主要有以下两种可能性。

1、促进胰岛素释放

荔枝中含有丰富的果糖,食后使人体血液中果糖含量显著升高,当果糖被人体吸收后首先在肝脏转化成“葡萄糖”供能或转变为“糖原”贮存,被组织细胞氧化利用。

大量果糖转化为葡萄糖后可刺激胰岛β细胞迅速释放大量胰岛素,使肝脏调低血糖浓度,导致血液内葡萄糖供应不足,引发低血糖反应。

2、含有降血糖作用的物质

荔枝种子中含有次甘氨酸A和亚甲环丙基甘氨酸(MCPG)这两种物质,可干扰机体生成葡萄糖,使血糖下降。而且,多食荔枝还影响食欲,减少了其他食物摄入量,致体内贮糖减少,而脂肪及蛋白质又未能及时分解填补缺口,使血糖骤降而发病。

吃荔枝竟然会得“荔枝病”,险些丧命?

如何预防荔枝病

一、尽量不要空腹吃荔枝

何为空腹?主要是指较长时间“饿肚子”的情况,比如一觉睡醒第二天早上还没吃早餐时;或者长时间不吃东西,肚子饿得慌时。建议在饭后半小时再食用。

二、不要一次吃太多

荔枝虽美味可口,但应节制些,勿“贪吃”、“狼吞虎咽”,这吃相既不好看,也苦了自己。或许,一口一口地吃更能品尝出荔枝的美味。

吃荔枝竟然会得“荔枝病”,险些丧命?

三、少吃含“次甘氨酸A”的水果

除了荔枝外,还有龙眼、红毛丹,这些“无患子科”的水果同样含有次甘氨酸A,也是不能多吃的水果。

若吃荔枝后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及时补充糖分,严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吃荔枝竟然会得“荔枝病”,险些丧命?-

-----消化病公益科普1367帖

马医生推荐其恶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