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村,一个家族,一段传奇……

一条村,一个家族,一段传奇……

岚派村位于惠阳、博罗、紫金三县交界处

东江、岚江两河交汇点

氤氲在和它名字一样美丽的环境中

——浮岚暖翠,派居泽长

一条村,一个家族,一段传奇……

家族变迁史

万历十五年(1587),对一个明王朝来说,是彻底走向衰败的转折点;对一个福建的家族来说,是重新开创辉煌的起点。过了这一年,二十六岁的明神宗放弃了初登皇位的理想,“从此君王不早朝”,而在明朝版图南端的福建漳州鸬鹚乡,二十岁的许氏子弟许钦贵,拾起家族振兴的重担,筚路蓝缕落基惠州,开始了岚派村的一段传奇。贾似道得知后派遣皇兵,酿成血洗珠玑巷之大惨案,迫使珠玑巷的男女老少悉数南逃。

一条村,一个家族,一段传奇……

东江水温婉缠绵而过,绵延山岚隐隐相称,村庄石径小道交错相通,屋舍规整布局,这些古典民居在三百多年的风雨剥蚀下,静静地撕开一个家族变迁的一角,见证了他们从山水迁徙到异地安家,再到置业兴旺,最后族群迁离的过程。

一条村,一个家族,一段传奇……

安土重迁是中国人思想深处最牢固的观念根植,从故乡到异乡的迁徙不是田园牧歌式的远足,而是充满艰辛与凶险的探寻。

万历十六年(1588),岚派村许氏始祖钦贵公从福建漳州府鸬鹚乡迁来惠州归善县落基,如何立足异地是许钦贵初来岚派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最初,他只能在东江河对岸的观音阁当佣工来维持生计,勤奋、善良与诚恳让他得到了当地人的接纳,娶了当地居民为妻,开始了家族的繁衍生息。

一条村,一个家族,一段传奇……

曲折与艰难中,许氏第四世先祖开始创业兴家。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许家开始种植甘蔗,发展糖业,几代人凭着睿智的经商头脑和诚信品质逐渐发展成为东江流域不可撼动的糖业大亨。

垄断了东江流域的糖业价格,生产和收购的产品近销博罗等周边县城,远售广州等核心大城市,并在广州、惠州等城区设立商会。

通过经商积累的财富为许氏家族筑房置业创造了物质条件,其中四世盈润公的子孙,东奔西驰,积累万金购田建宅,今天所见岚派村九厅十八井就是盈润公后代相继修筑。

一条村,一个家族,一段传奇……

在许氏家族的兴旺过程中, 士、农、工、商,并行发展,以种植甘蔗发家,又兼以畜牧、养殖等农业生产;以经商兴家,又兼守文教立家。

五世子弟鸣仕成为家族第一个监生,从此文教兴盛,1808年徐茂森首中举人,受赐桅杆一对,至今立于家庙门坪。道光癸未年(1823),许茂森被选授广州府从化县儒学训导,于次年去世。其次子许廷顺以父亲在从化县任儒学训导得数百金,与弟许昭顺经营生意,东奔西驰十余年,拥有万金,创立田宅,建成了家族教育史上最重要的建筑——文林第。

一条村,一个家族,一段传奇……

文林第大门开在房屋右侧,向南偏东,转角斗门七檁,内斗两层,门额挂阳刻“文林第”的木横匾,墙壁上方饰花鸟人物画像灰塑,檐下嵌木雕。

进大门右侧为建筑主体,青砖清水墙下部夯筑,为三堂、左二右三横屋结构,横屋布局不规整,前围倒座房与左右横屋相连形成大院。

文林第整体保存尚完好,但倒座房已被改为现代平房,左外横屋中部已不存,最外部为新建的房屋。文林第是许家追求仕途达到极致的代表,这座建筑的背后代表着许家历代对教育孜孜不倦的追求。

建筑风格

岚派村的古典民居建筑群是至今尚能触摸的许氏家族变迁史,岚派许氏属于惠州三大民系的福佬民系,现在保留下来的主体建筑包括二房大屋、文林第、五房糖房、二房外屋等,是典型的福佬民居建筑,彰显出绚丽的福佬文明。

一条村,一个家族,一段传奇……

选址上,福佬建筑有他们的风水理念,尊崇依山傍水,讲究坐北朝南。近水而建是福佬人对安身立命之地最坚定的信念,他们认为“身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水而运”,只要四面水绕归流一处,家族就有兴盛的希望。

岚派村东江环绕,岚江流淌,既符合福佬人传统建筑的风水观,又为许氏家族糖业运输提供便利。

一条村,一个家族,一段传奇……

在整体布局上,密集式布局是这里的福佬聚落主要的布局方式。一般最早出现规划完整密集民居群落,随着后代人口繁衍,不断在旧房旁边兴修小型的新宅。基本形式又包括一明两暗、竹竿厝、下山虎以及四点金。

岚派村初建于许氏五世子弟,后因糖业逐渐壮大,家族重文崇教,人才辈出,宅居面积不断扩大,构成庞大的村落布局。

这些建筑既保留了传统福佬建筑的风格,又揉一广府文化的影像,形式有下山虎的三合院式民居,也有规格更高的四点金式布局,屋脊的做法出现受广府影响,出现龙舟脊、博古脊而非潮汕地区的平脊,这是他们来往广州地区进行贸易往来而汲取广府文化因素的应证。

一条村,一个家族,一段传奇……

福佬人重视祖先崇拜,当建立一个新聚落的时候,必须先建祠堂,再围绕祠堂修建民居。福佬人的祠堂也是聚落的核心,祠堂的体面也可以显示本宗族的实力和地位。

清初,许氏先祖们就修筑起家庙,一百余年后于1809年重修,1893年再修,最近一次家庙重修落成仪式在2012年1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德森、惠州市副市长李选民等贵宾与岚派400多外出人员和全村1000多人,齐集在家庙门坪。

一条村,一个家族,一段传奇……

至八世子孙开始,许家陆续有人出海经商谋生,在泰国经营橡胶园,在新加坡开设药行,以华侨身份为祖国革命,家乡建设捐资出力。

现在,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打拼的许氏子弟还有一百多人,他们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白手创业,像当年的祖先跋山涉水来到岚派开辟新基一样。

这是一个家族发展的必然:聚散离合,兴衰盛败

留在岚派的古建筑是许氏家族

在生生不息的迁徙道路上留下的一抹印记

篆刻着他们的前世今生

是历史的信息回荡在今天的回响

- End -

图文| @惠城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